編者按: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育孩子的成本(尤其是照料、住房、醫療、教育等成本)和機會成本(為養育子女所耗費的時間或放棄工作的成本)不斷提高,青年夫妻的生育意愿下降,結婚率降低,自愿選擇不生育的“丁克”(夫妻雙方工作,無子女)家庭數量增加。近年來,青年夫妻的不孕率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夫妻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意愿因為計劃生育政策不能實現,也人為地降低了生育率。現在的我們還要生孩子嗎?
網友:發飆了
其實生得不少,關鍵是生育的人群無法平均。城市生得太少,農村生得太多,但生得多的那一類,又不好好養,夭折率高,因此才導致人口負增長。而且現在養孩子的成本太高,從小時候的奶粉尿布,到大一點的興趣班輔導課,無一不用到錢。還要給自己存養老的錢,真的是壓力山大??!
培訓機構老師:豬豬媽
6年前,兒子剛出生的時候,很想再給他添個弟弟妹妹,可是隨著他慢慢長大,這個想法逐漸淡出我的腦海。因為老公的工作很忙,平時帶孩子的任務都在我一個人的身上,比較累。下半年兒子又要上小學了,輔導功課會占據課余的大部分時間。夾雜著家務,實在沒有精力照顧第二個孩子。況且,今后的養老也沒想著要靠他們,我們父母都不曾想過靠我們。如果要生二胎,純粹是為兒子今后有個伴,有時候想象兩個孩子一起玩很有意思,但真正回到現實,還是算了吧。
酒店財務管理:小娘子
生不生二胎這個問題,似乎在我家除了我之外已經達成了共識,全家人都盼著我快點再生一個,而且都理所當然的覺得應該再生一個。更搞笑的是我老公,我女兒還沒出生,他就想著要生第二個,想著以后兩個孩子圍著他轉,那個開心、熱鬧??!不過,我自己不大想生。好不容易女兒一歲斷了母乳,晚上不用起來了,又要再生一個,不是活受罪么。而且我的工作很忙,晚上起夜還讓我上班遲到過幾次,影響了工作。領導也已經直接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和她說不生了。如果要生,也要再緩個兩年,讓自己喘口氣。
公務員:王先生
最近家里碰上了一些事,想著要是自己有個兄弟姐妹就能分擔一下了。父親病重在外地老家,我只能每個星期五晚上坐火車趕回家,周日下午再趕回上海上班。工作忙,路上奔波,家里還有個剛滿月的女兒,讓自己恨不得是孫悟空,能變出幾個分身。有時候我好羨慕有兄弟姐妹的朋友,家里遇上個事能有人商量、幫忙。之前我對生二胎一點想法也沒有,最近倒是有點想法,至少等自己老的時候,會有個人和女兒有商量。
退休女工:張阿姨
我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孫女了,不過我還想要個孫子,所以一直鼓動兒子媳婦趁我還能幫著帶,再要一個。中國人總歸有個思想:要個男孩傳宗接代。我也沒有那么封建,不過國家有政策能生,還是不要浪費了呀。孩子有個伴有什么不好的,現在家里條件都好了,養個孩子不成問題,我們和外公外婆的房子以后都是他們的,也不會出現像現在這樣為了家產兄弟姐妹翻臉,或者以后沒房子娶媳婦的問題。
IT男:張先生
我和妻子結婚8年了,至今還過著二人世界。從談戀愛的時候我們就說好要做丁克一族,不生孩子。我們很怕哪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看過太多身邊活生生的例子,離婚后兩個人各自瀟灑,可憐的是孩子。我們雖然沒有孩子,但是我們有假期就旅游,平時看電影,看話劇,什么新鮮的活動都去嘗試。有了孩子,什么都要圍著他轉,生活缺少了很多的樂趣。等孩子長大了,上學、就業等一系列的問題都來了,看著現在給孩子報名上幼兒園都要連夜排隊,想想就可怕啊。不過也有動搖的時候,父母也一直做工作,可是經過思想斗爭,還是決定將丁克進行到底。
網友:撒西
個人感覺上海的生育率低歸咎于四點:一是經濟壓力。不是都說經濟壓力是最好的避孕藥嗎?而魔都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二來是西方生活態度的蔓延,人人都獨立隨性了,自然不需要太多的羈絆。三是責任感。當年輕人的自我需求都沒滿足時,拿什么多余精力,犧牲時間夢想去分配給孩子?最后就是輻射及毒害食品泛濫,缺乏運動。
市場營銷:童童
大學畢業后我進了一家知名的外企,面試時面試官問“你打算什么時候生孩子”這個問題,為了拿到這份工作我直接說了老公打算丁克。進入公司以后,我被安排在市場部。鄰桌是位30歲的大姐,待人親切,客戶資源多,業績是整個部門最好的。不到半年,她懷孕了,但是她告訴我的時候不是很高興,因為上邊下來調令,說她不適合繁重的工作,將手邊工作交接后,便被調到了行政辦公室。她一走,手里的客戶資源就被瓜分了,等她回來只能干著急。雖然公婆爹媽都急著催,但為了工作我也只能含糊地應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