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國有很多醫學高職生,但這些高職生由于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一般也不是很明確,故在高職病理目標教學中需要提高其學習動機,因為學習動機是學習成就的基礎,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活動,甚至會影響到未來的工作。故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教師在高職病理目標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及時反饋、提高學習愿意及動力,克服學習困難、創造問題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加強人生觀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應用多種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 高職 病理學 目標教學 成就動機 培養 激發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在完成任務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力,是通過后天培養,人類特有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的動機。①成就動機包括自我提高力,認知內驅力及附屬內驅力,其是學習動機的核心部分。美國的麥克萊蘭(Mc.Clellamd,1953)指出評價成就動機的三條標準是卓越的社會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方式完成任務。②根據以上理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由于我國的招生體制,使得現在高職學生的基礎薄弱,學習的自覺性也很差,成就動機很低。故在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高職學生的成就動機。作者經過多年教學的積累,總結出以下幾點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現介紹如下:
1 明確教學目標、及時反饋、提高學習愿望及動力
教師在高職病理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并清晰的將這個教學目標傳遞給學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成就動機。原因在于如果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通過學習能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而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因此,在高職病理教學中,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就要實施目標教學。我們在傳統的病理教學中,雖然也有目標教學的意識,但一般都沒有將其作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展示給學生,學生在課前也很少進行預習,因此學生不清楚老師在課上要講哪些內容,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因此就很難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得出結論,要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就必須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即要緊扣教學大綱,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從而使目標的導向功能,檢測功能與激勵功能得以實現。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學生一般都會很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教師要將長遠學習結果按優劣分類,反饋學習結果一般有三種形式:(1)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反饋。(2)學生自己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反饋。(3)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反饋。教師在高職病理教學中,不管采取何種反饋評價,都要秉著及時有效的原則,學生越早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就會越早提高自己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學習動力及愿望。反之,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反饋,學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就很難有學習的動力和愿望,學習就很難進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在不斷反饋的過程中,很容易取得成功的經驗,從而就會產生進一步獲得滿足的愿望,這樣就能使學生的潛在的能量轉變成為行為的推動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認知內驅力的目的。③以求知為目標的內在驅動力會非常有效地推動學生的學習,從而成為學生學習最穩定、最重要的學習動機。
2 克服學習困難、創造問題環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動力是對知識的渴望,故教師在高職病理教學中,要緊緊抓住知識間的連接點,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困難,并積極幫助學生克服,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要誘導學生克服困難,不回避困難,告訴學生雖然克服學習困難會很痛苦,但這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高職學生都有很強的求知潛能,在高職病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創設問題環境,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只依靠固有的方法及知識,這樣能更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達到“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達”的思想境界,在這種境界中,學生的求知欲望最強,更容易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病理教學中,在向學生教授教學內容前,通常都會提一些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使學生的心理形成一定的懸念,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除此之外,教師在解決問題時,如答案是在學生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答案,這樣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時,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己的自尊心,使學生的內驅力得以提高。
3 加強人生觀教育 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在高職病理教學中,學生最初的學習動力會來自好奇心,但好奇心會隨著知識的積累及學習的深入而逐漸失去作用,這時,信念和理想會取代好奇心成為最重要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在高職病理教學中要積極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上一些不良習氣會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因此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故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使其知道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這樣能直接推動學生的成就動機。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學習動力也會永不枯竭,將來也會取得可喜的成就。
4 應用多種方法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如具有自信心,就會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也會充分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最大程度的發掘自己的潛能。有資料顯示,一個人自信心的強弱能直接影響這個人的成就動機。④因為通過實踐證明自信心的建立與過去的學習成績,失敗的經驗,在集體中的地位等有密切關系。例如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會為自己設立很高的學習目標且會有很高的理想抱負。相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通常不是為自己設立的目標太低就是目標太高,無法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并學會客觀地評價事情,如事情成功,要歸功于自己能力強,如事情失敗,也不要輕易氣餒,要告訴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一定會成功,這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成就動機必然增強。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在高職病理目標教學中增強學生自信的幾種方法,具體如下:
(1)培養、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我們在病理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偏見,不要只注重提高“優等生”的成績,也要對所謂的“差生”進行正確引導,因為“差生”之所以差,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周圍同學老師的偏見,這種偏見一旦形成,導致“差生”對自己的認識也會出現偏差,嚴重的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就是不行。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對其加倍關懷,經常找其談心,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長處,鼓勵學生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幫助學生建立起“我能行,我能學好”的自信心。
(2)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教師在課前要向學生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而使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得到提高;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使自己的記憶能力增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多思、善思,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只講授病理知識,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病理聯系臨床,從而使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后,自信心也會隨著提高,面對問題時,也會表現出應有的自信。
注釋
① 樊幫林.高職病理目標教學中學生成就動機的培養與激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2(33):229-230.
② 李碧芬.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動機[J].科教文匯,2010.1(23):165.
③ 王國華,劉合群.職業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④ 林卉君等.學生成就動機與自我觀念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6(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