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機械設計基礎作為科學教育專業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學生重視程度不高,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是值得探討的。本文從課程的設置及課堂管理兩方面進行了探索、思考。
關鍵詞 通用技術 課程設置 課堂管理 機械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科學技術專業是一個全新的專業,每走一步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機械設計基礎作為本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如何讓大部分學生感到本課程不枯燥,并對其感興趣,而不會覺得這是沒用的理論,是非常值得探索的。
科學技術專業培養方向里包括:(1)高中“技術”課程(包含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師資;(2)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程中的科技教師;(3)小學科學課程教師。在這些培養目標里,都涉及到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尤其是高中的“技術”課程中的通用技術①,但這些都要求學生要具有一定的機械理論基礎。而作為這方面緊缺的教師,科學教育專業學生一定要學好機械設計這門課,將來畢業作為一名通用技術教師后,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知識、并指導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2 課程設置探索
該門課在教授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尤其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那么我們在教授理論課的時候,該如何讓學生感到不枯燥,不遠離我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的實驗課該如何開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跟機械專業的學生相比較,我們應該有我們的重點。
2.1 理論課的設置
如何讓學生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感興趣,有求知的欲望,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第一,必須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通曉專業知識,講課內容熟練,機械設計課程的理論性很強,要求教師具有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知識的儲備,不僅能讓教師非常自信地站在講臺上講授知識,而且,當一個教師的知識儲備從量到質的變化時,每到一個知識點,娓娓道來,知識點上下連貫,學生聽課也就是一種享受。相反,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必備的專業知識,那么,面對這么多學生的求知的眼神時,是非常自卑、不自信的,那么,教學的質量就可想而知了。第二,要求使用多媒體,在使用多媒體上,我們不僅僅是把書上的文字打在文本上。而是需要一些動畫來具體展示一個零件,一個構件,或者一架機器的具體運動過程。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而不僅僅是生硬的、死記硬背的符號。除了這些,我們這需要一些相關知識點的錄像資料。比如:減速器的裝拆的錄像資料。讓學生真真切切地了解一個減速箱體是怎么樣的,軸承端蓋是如何固定軸端位移的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2.2 實驗課的設置
相對機械專業的學生,科教專業的實驗課更趨于動手能力的訓練。減速器的裝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實驗,可以讓學生了解以下方面的內容:(1)了解減速器結構、熟悉各零件的名稱、形狀、用途和各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2)了解軸系部件的安裝、固定及調整方法;(3)對減速器各個零件部件有直觀認識,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各零部件的結構意義、加工工藝、安裝方法。同時,機器人的裝拆實驗,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創新拼裝一部機器。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多從傳動部件展開豐富的想象。
3 課堂管理的探索
教育專家認為“課堂管理是指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建立并維持課堂秩序的師生互動過程。其最主要的目標是設置一個最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知識得到促進,人格得到完善”。②針對這個問題,并且結合自身的教學,以及和學生相處的經驗,提出以下見解。
3.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想要教授知識,應該首先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同學生經常交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改進:第一,定期到學生宿舍走訪一下,了解學生的生活,對校園生活的想法以及將來就業的打算,以及困難家庭學生的生活現狀。第二,讓學生不記名地定期提出教學意見,重視并鼓勵學生提出的意見,并作出相應的改進措施,讓學生看到教師對他們所提意見的重視。
3.2 設置寬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提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曾指出:“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都強調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重要。
在信息化時代,教育更應該降低課堂焦慮水平,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寬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提問題,培養學生質疑、創新能力,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想問。美國哈佛大學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忽略問題意識的教育觀,才使得我們的學生跟人家的學生相比,多了一些共性,而少了一份鮮活的個性;多了一些惰性,少了一份創造。高等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能力,它是學生具備創新精神的重要方面和前提條件。③
4 結論與展望
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就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相應的嘗試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是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所以在這一方面還需繼續深入調查、研究。
注釋
① 錢貴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學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② 陳德文.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教師新概念·教書育人,2010.1:53-54.
③ 李亞玲.課堂管理與最大化課堂時間.高教論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