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東省普通高考英語科考試從2011年開始分別進行筆試與聽說考試。這對高中英語的教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老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要求更全面了,也由此對不少學校的教學提出了挑戰,尤其是聽說教學和設備都不大好的山區學校,更是面臨很大的困難。本文主要探討了高三教學中提高英語聽說成績的一些做法,以期共同提高。
關鍵詞 英語聽說考試 現狀和困難 采取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根據《廣東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調整方案》,廣東省普通高考英語科考試從2011年開始分別進行筆試與聽說考試。其中,聽說考試占英語科總分(滿分150分)的10%。廣東省2011年普通高考“英語聽說”考試的主要內容是聽力要求考生聽懂所熟悉話題的簡短獨白和對話。考生應能:(1)理解主旨和要義;(2)獲取具體的、事實性信息;(3)對所聽內容作出推斷;(4)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口語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口頭表達。考生應能:(1)詢問或傳遞事實性信息,表達意思和想法;(2)做到語音、語調自然;(3)做到語言運用得體;(4)使用有效的交際策略。“英語聽說”考試時間約30分鐘。實行計算機輔助考試,成績最終計入英語科總成績的分值=卷面成績(滿分60分)€?.25,四舍五入取整數計分。
這個改革對不少學校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聽說教學和設備都不大好的山區學校,更是面臨很大的困難。那么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成績呢?以下是筆者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在教學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1 學生所處的現狀和面臨的困難
把“聽說”合成一部分,使得英語聽力和口語的考試由往年的選考科變為所有考生必考科,并把英語口語納入高考總分,宣告了“啞巴英語”考試時代的結束,是對考生們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又一個挑戰。雖然“聽說考試”分值才15分,但難度并沒有降低,實際上可以說,要求是更加全面了,對此,學生和老師的壓力都加大了。
筆者所執教的學校位于粵北山區,學生進入高中后,并不重視口語。而且由于初高中英語跨度較大,有很多學生初中的英語不好,進入高中后讀和寫都有很大問題,所以不想花太多時間在聽說訓練上,只想把筆試卷面成績提高。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已經基本上放棄了聽說考試。筆者所做的教學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僅是上課時隨聲附和老師,極少人會在平時經常練習口語,甚至在早讀課和課堂上,不少學生也不愿開口說英語。
在近兩年的高三聽說考試備考訓練中,學生所反映出的問題較多。如語音語調不過關,單詞不會讀,不會斷句;聽不懂,不會使用特殊疑問句語序;聽時不會抓重點,口語表達有問題等等。而對于老師來說,要找到適合學生的訓練材料也有一定的難度。
聽說考試是計算機輔助考試,聽說考試成績的提高除了靠學生平常自覺地進行口語訓練之外,熟悉考試題型和考試環境,在模擬情況下訓練答題技巧和能力,也對提高成績有很大幫助。而在粵北山區的學校,要配備好的和較充足的硬件設施并非是一件易事。有不少學校缺乏英語聽力和口語訓練的教學設施條件,網絡和電腦設備參差不齊、師資力量薄弱。這些成為了學生進行聽說訓練的最大制約因素。
2 如何應對聽說考試,有效提高成績
英語聽說考試既然已經實行,作為一線老師,光是抱怨是沒有用的。我們只有改變思想,利用現有的條件,盡量改變學生不開口說英語的習慣,加強聽和說,從而有效地應對聽說考試。筆者在近兩年的高三教學中,嘗試了一些方法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2.1 轉變教師思想觀念
在這種新形式、新環境下,筆者認為教師自身要適應這種轉變,積極探索,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盡可能做到用標準和流利得體的英文組織課堂教學,盡量做到全英文授課,使英語聽力日常化,并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缺乏英語學習氛圍的情況下,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具體實施全英文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英語的濃厚興趣,增強他們提高聽力的自信心,這是進行聽力訓練的前提。學生如果對聽力訓練持有興趣,那么他就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動尋找聽力資料進行聽力訓練。教師要在課堂上多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言來鍛煉口語能力,多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口語訓練,
2.2 解決語音語調問題
在英語聽說測試的三個部分中,模仿朗讀主要考查學生對英語朗讀的熟練程度,這讓眾多考生感到畏懼,畢竟對于平時疏于口語訓練,忽略英語聽說的學生們來說,要想做到發音標準,可以說是非常艱難。沒有很好的方法進行訓練,許多學生恐怕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被扣分。
從2011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 英語學科聽說考試分析報告來看,學生的典型問題是:(1)朗讀呈現明顯的漢語朗讀特點,節奏感不強,唱讀現象比較普遍;語調平緩,沒有起伏,句子重讀不明顯(實詞占時長,虛詞占時短)。(2)有相當部分學生朗讀時節奏把握不好,擔心讀不完,語速大多比原速快,或導致有部分單詞讀不清,含混過去,甚至漏讀;(3)部分學生意群劃分不正確,出現不正確的停頓;(4)較多學生沒有正確連讀或省音。(5)相當部分學生不懂得利用讀音規則進行不熟悉單詞的拼讀;遇上多音節的單詞,重讀音節的把握不準確。
筆者剛接手這一屆高三學生時,也遇到上面所說的問題。因此一進入高三,學生就人手一份音標和讀音規則。在上聽說課時除了展示正確的發音方式之外,還列舉學生容易混淆的音標進行比較練習,例如/l/和/n/不分,如 limit, willing, know等;/ei/和/e/不分,如taste, range, edge, safe等;閉口音[m]沒有閉口等。又如沒有正確連讀或省音,如It is an old book. Have a look at it.等等。開學第一、二周的每一節課都利用一定的時間來練習拼讀、連讀、語調和停頓等。對一些發音問題嚴重的學生,進行語音過關訓練,逐一檢查音標的認讀能力,對存在問題的音進行校正。
在集中解決問題之后還需要長時間的鞏固練習。因此筆者利用早午讀和上課的時間抓好“讀”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讀單詞、短語、例句、課文、范文等等。同時把課文作為“模仿朗讀”的材料,讓學生先聽單詞、課文的錄音,注意語音語調和連讀停頓,再讓學生不斷模仿。
平時還利用一些課外的時間讓學生聽一些英文歌和看英文影片,要學生不要關注中文對白,就這樣聽,看自己能聽懂多少,熟悉英語的語音語調,并且模仿說一些簡單的句子。
2.3 加大語言輸入量,抓好聽力訓練
要讓學生說好英語,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來增加語言輸入量,主要是在聽方面。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說不出,很大程度上還是聽不懂。因此在平時教學中,雖然教師上高三的復習課用全英授課難度較大,但筆者認為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最基本、最簡便、最實效的形式,畢竟課堂教學是目前學生語言輸入的主陣地。除了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和播放聽說材料外,筆者覺得純聽力訓練材料也要讓學生聽,或是學生自己下載課文錄音、新概念英語等材料進行課外的聽力訓練。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聽的活動,接觸了大量的語言材料,才能逐步培養說的能力。
2.4 堅持做好課前口語活動,激發學生說的興趣
英語課前口語活動是教師用來訓練學生口語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形式單調,學生逐漸失去興趣;同時由于課時緊,老師覺得浪費時間,從而很難堅持下去。筆者覺得仍然要堅持課前口語活動,可以通過變換口語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使學生主動參與,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的具體方法有:1)學生自選好的演講材料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時事、時尚等內容輪流到講臺上講述,要求聲音要大而清楚,語音、語調、連讀、停頓等盡量要正確。課前可先由教師檢查,糾正后再上臺演講。學生演講完畢,教師提問其他學生演講材料的內容,可用回答問題、復述等方式來檢查學生聽的情況,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訓練聽和說的機會。2)對話式口語活動。學生可自由組合成一對,一起選擇共同喜歡的話題,共同完成課前口語表演。表演完后,由該對學生就所表演的內容給出三個中文提示的問句,讓其他學生翻譯提問,再由該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做好記錄。然后表演的學生再提出三到五個問題要求其他學生回答。這種方式類似于聽說考試中的第二部分。教師在課前對學生的表演和提出的問題要做出指導,對較難的詞句進行改編,讓學生們都能聽懂,否則學生會失去聽的興趣。
2.5 利用一些復習機會和題型進行口語訓練
高三以系統的知識總復習為主,不像高一、高二那樣可以利用課本的材料內容進行聽說訓練。但筆者在總復習中,也盡量利用一些題型和機會來進行聽說訓練。比如單詞和句子聽寫。首先讓學生聽兩次單詞或句子錄音,學生在聽的時候做記錄。接著提問學生,讓學生大聲把聽到的單詞或句子讀出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聽說和作記錄的能力。又比如在做閱讀理解和讀寫任務練習時,可挑一些故事類的記敘文,讓學生進行口頭概括;在寫基礎寫作時,也可以不限定句子,讓學生先做口頭作文。總之,把聽說訓練融入到平時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得到更多練習的機會。
2.6 清楚聽說考試的題型和評分標準
《考試要求》中對聽說考試的題型做了具體說明:
A節模仿朗讀,要求考生觀看一段大約一分鐘的片斷,然后考生開始模仿訓練:先閱讀文字稿,再對照文字稿聽錄音。完成訓練之后考生開始模仿朗讀:考生對照片斷的字幕朗讀,要求考生的語音、語調和語速盡可能與片斷保持一致。
B節角色扮演,要求考生觀看一段大約兩分鐘的片段,明確自己擬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務。看完片段之后首先根據中文提示,準備20秒鐘后用英語提出三個問題,計算機將回答考生的提問;然后計算機向考生提出五個問題,考生必須根據自己所聽的內容(包括片段和計算機的回答兩部分)回答問題,回答問題之前考生有10秒鐘的準備時間。
C節故事復述,要求考生先聽一段大約兩分鐘的獨白,錄音播放兩遍。考生準備一分鐘之后開始復述所聽的內容。要求考生盡可能使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而且復述內容應涵蓋盡可能多的原文信息點。選取的獨白其體裁主要以記述文和議論文為主。
一進入高三,筆者就將聽說考試的要求和以上的題型模式、題型賦分等用課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清楚。在拿到聽說考試的評分標準后,及時張貼出去,讓學生心中有數,有備而戰。
2.7 加強適應性訓練,多做模擬仿真題
除了平時課堂上分部分進行聽說考試題型訓練外,筆者還盡量利用學校現有條件讓學生做模擬仿真題,如午讀時在課室里利用多媒體播放訓練題,讓學生一起練。在考前最后兩個月多上計算機房進行實際操作,熟練聽說考試整體流程。有條件的學生可購買聽說訓練光盤回家自己模擬練習。有些問題只有上機操作才能發現。如錄音完全沒有錄到任何聲音,或部分時段沒有錄到任何聲音;錄音內容要么缺失開頭內容,要么未能錄完后面部分;有少部分考生首句準備不充分,讀得很含糊,有的只讀了首句的最后幾個單詞;也有學生停頓了很久,直到第一個畫面快要結束時才開始讀等等。因此,筆者認為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錄音及自己評價自己的錄音作答情況,有針對性地逐步改進不足之處。
在練習中,教師也應觀察學生的做題情況,重視指導和講評,就出現的問題給出應對措施,教會學生一些技巧,提醒學生注意避免失分。如在Part C故事復述中,要教會學生聽取錄音時注意開頭和結尾,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記錄下重要信息的關鍵詞,如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先后順序、起因和結果、有關的人物及關系等。在講評時如能邊播放學生的錄音邊進行點評就會更好了。例如在清遠市一模后,筆者挑選了不同層次、不同錯誤類型的學生錄音,一邊放給學生聽,一邊對照著評分標準進行講評。學生都很留意地聽并記錄下自己所犯的錯誤及解決辦法。
3 結語
英語聽說考試宣告了“啞巴英語”考試時代的結束。面對這種聽說讀寫能力都要考查的新的高考考查形式,學校和老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強化英語聽說教學,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加強聽力、口語教學,以適應聽說教學和考試模式的挑戰。挑戰中富含機遇,筆者相信,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有望提高說的能力,從而達到我們的語言教學目的。畢竟語言最根本的作用就在于交流,只有掌握了這個能力,才能說學會了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考試院.廣東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調整方案.2008年28號文件.
[2] 2011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英語學科聽說考試分析報告.
[3] 黃柳艷.粵西山區應對高考新題型“聽說考試”的辦法芻議.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2.
[4] 2012年廣東省普通高考英語科聽說考試部分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