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職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典型模式,討論其優缺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的新模式,從可行性、實施案例設計、特點以及應用的關鍵問題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 機制專業 畢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高職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旨在培養滿足機械制造行業需要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其培養目標為:(一)生產一線技術人員,主要從事機械制造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工藝工裝的設計與制造,生產現場管理等;(二)高級技術工人或技師,主要從事普通及高新設備的操作、維護等工作。因此,作為大學最后階段重要教學環節的畢業設計,應帶有鮮明的理論實踐性、技術應用性、操作技能性,以實用為本。
1 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傳統模式的分析
當前,高職機制專業主要采用“畢業設計+頂崗實習”一體化模式,把畢業設計安排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的同時完成畢業設計。校內及企業雙方聯合指導學生。當頂崗實習結束后,學生把畢業設計資料交給校內指導教師進行考核,一般不進行畢業答辯。此模式使兩個教學階段時間合并為一個相對較長時間整體,教學時間相對充裕,并且畢業設計課題可根據實習崗位擬定。但該模式尚存在不足:
(1)學生難以兼顧畢業設計。學生到了頂崗實習企業,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且大部分企業生產任務較重,學生要按照企業的生產進度進行實習,工作時間較長,要兼顧完成畢業設計,在時間上較難保證。
(2)畢業設計缺少資料。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時,需要查閱大量資料,但不少中小制造企業沒有開放的資料閱覽室及圖書館,甚至網絡都不能提供,畢業設計缺少資料。
(3)教師指導效果難以保證。學生在校外進行頂崗實習,往往比較分散,校內指導教師大多數情況只能通過電話、QQ、飛信、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聯系指導,指導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指導效果受到限制。而校外指導教師一是不熟悉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二是從事的工作較為專業,因此只能對學生在實習崗位上遇到的難題進行指導,效果大打折扣。
2 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的改進
2.1 項目教學法應用在畢業設計中的可行性
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是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完成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點撥,自己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把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項目引入到教學中,以問題為先導,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學生通過對項目的分析討論及教師的指導幫助,主動進行探索實踐和學習,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完成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內容。大部分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題目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項目。因此,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中對傳統的畢業設計方式取長補短進行優化,能解決設計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具有可行性。
2.2 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流程
為便于教師指導及學生使用學校資源,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可在校內實施,安排在頂崗實習之前,如在第五學期期末。下面以液壓泵后端蓋的工藝規程設計與加工為例,來介紹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案例流程及任務設計。具體如表1所示。
通過上表可見,與傳統畢業設計模式相比,該模式最大特點在于項目實施的過程完全按照工廠實際生產流程進行,是對一個零件的完整的綜合性的加工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靈活使用工藝、刀具、夾具、幾何量檢測、機床等專業知識,解決教科書上無答案的實際問題。因此,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還要按照自己設計的工藝方案對零件進行加工,鍛煉了操作技能,并對設計結果進行反饋,驗證工藝設計是否合理。最后學生撰寫設計報告和參加綜合答辯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最終畢業設計成績按照平時成績、零件加工成績、報告批閱成績、答辯成績四部分進行綜合考核。
2.3 項目教學法應用在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中的優點
一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項目教學法通過分析和設計工程項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到課本中查找基本原理和概念,到其它資料中查找解決問題,最終不但掌握了一個工程實例,學習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工作方法。二是強化了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畢業設計的項目是一個從產品(或零件)的設計、制定工藝、進行加工的工藝準備、操作(加工及調試),到最終檢驗等項目的一套完整加工流程的綜合型訓練項目,促使學生強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操作技能的鍛煉。三是增強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一般以班級為單位,指導教師每天按照教學計劃進行現場指導,可及時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并按照進度對學生進行督促考核,指導效果較好。
3 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機制專業畢業設計中實現的關鍵
(1)項目選擇要有實用性、綜合性,且難度適中。項目要有實用性,使學生覺得畢業設計完成的工作真實有意義,不再只是紙上談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項目要有綜合性,不能過專,要使學生綜合應用已學的知識和查閱技術資料;項目也要難度適中,要考慮學生的能力和學校的設施能否滿足要求,不能過易也不能太難。
(2)需實戰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指導。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實踐中的大量細節問題,這些細節在教材、手冊、參考書上并無答案,需指導教師解答。教師還應創設畢業設計的情境、培養協作設計的氣氛、引導設計的方向等,對整個設計過程進行督導、幫助、控制和評價。
(3)采取合理學生分組搭配。由于采取分組協作學習的方式,所以分組原則、組員搭配、工作分工、成員數量等直接影響著組員的學習。分組采取互補方式進行搭配,分工要明確,防止出現依賴思想。
(4)提供必要的實踐條件。畢業設計占用的時間較多,對設備、儀器、場地的要求比較高,必須要有足夠的硬件設施支撐才能保證畢業設計的效果。因此要建立“教學工廠”的職教模式,或者是“廠校聯合”模式,將畢業設計活動與生產一線活動融為一體,設計內容與動手操作有機結合。并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資源共享,以得到如設計項目和零件毛坯的支援。
(5)建立綜合性考評體系。由于畢業設計環節多,對學生平時表現、創新能力、綜合知識掌握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行為舉止表現等方面都要進行考評,傳統單一的考評方法顯然不適用,應建立合理的綜合性的考評體系。如在設計過程中應用過程評價法來考核學生工程能力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在零件加工中用絕對評價法按照企業生產一線的生產性標準進行評價,以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職業意識、職業素質。
畢業設計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前哨戰,我們必須迅速改革傳統畢業設計模式與方法,以適應社會對職業院校提出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華明,趙定勇.基于“模具生產過程”的畢業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2011(5).
[2] 馬元愷.項目教學法在機電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0(18).
[3] 葉如意.論高職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創新與優化[J].教育與職業,2008(26).
[4] 戴勇.高職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方法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4(1).
[5] 趙霞.淺析高職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