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節目形式的多樣化,新的節目制作和包裝手段也不斷出現。電視轉播車由于可以走出演播室,到達外場制作,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強調節目時效性、互動性、現場感的今天,成為電視節目創新不可替代的平臺。相比大型電視轉播車,小型電視轉播車可以滿足大部分外場轉播的需要,具有場地限制少,機動性強,設備投資和使用成本相對低廉的特點,日益成為外場電視制作的主力。
一.結構創新
小型轉播車由于裝備的攝像機訊道少,設備簡潔緊湊,一般選用一體式車體結構的量產型廂式貨車(如BENZ815D、IVECO都靈V等)改裝。優點是:1、利用原有箱體,改裝成本低廉。2、車長、車寬、車高均等同于普通的廂式貨車,轉彎半徑小,道路通過性好,機動靈活,受場地限制少。
南京廣電集團4訊道高清轉播車采用德國奔馳公司815D型車,(參數:自重3770KG/最大承載3720KG/車內空間長*寬*高4930mm*1900mm*1930mm/最大速度132公里/小時/滿足歐洲Ⅲ級排放標準)作為轉播車車體平臺,相對于其它車型,具有承載力強,空間大,成熟可靠的特點。主要承擔重大新聞采訪、訪談節目、中小型娛樂節目及體育比賽的錄直播任務。

二.總體布局設計方案的描述
隨著電視制作手段的多樣化,節目的包裝和創新層出不窮,對轉播車功能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能承載更多的設備和人員,與小型轉播車空間有限、工位少、功能單一的矛盾日益顯現。
受到轉播車箱體寬度和CRT屏幕墻厚度的限制,以往的小型轉播車布局大多采用在箱體兩側分別安裝機架,設置技術區和導播區,每側背靠背安排兩個工位,不利于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由于需要在兩側機架分別安裝屏幕墻,占用許多安裝設備的空間,機架本身也占用了大量的寶貴空間,并且隨車設備也沒有固定的存放位置。怎樣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內,合理地布置更多的設備,安排更多的工位,規劃科學的空間布局,成為轉播車系統設計中著重考慮的問題。
充分借鑒以往815D車型集成的成功范例,并結合我臺多年改裝、使用小型轉播車的經驗和教訓,克服以往小型轉播車受空間局促、工位少,隨車設備隨意堆放,雜亂無序的弊端。對此次轉播車布局設計提出創新性的思路:制作功能完善;工位齊全;設備擺放有序;工作環境寬敞舒適。通過科學合理的功能區分將全車主要空間劃分為:視音頻制作區、后部輔助工作區、駕駛區、車頂平臺四個相對獨立的區域。
1.視音頻制作區
視音頻制作區位于整車的中部,是制作人員的主要工作區域,也是布局創新的重中之重。
(1)在視音頻制作區的后部橫向安裝3個帶減震器的19英寸標準機柜,安裝視音頻系統主要設備。制作區中部縱向安裝長3300cm、寬800cm防火木質結構的導控臺,從左到右分別安排視頻、設備監控、導播、音頻、字幕、慢動作六個工位。既方便工作交流,又創造寬敞舒適的工作環境,并每一臺設備都考慮留有維修、維護、調試的空間。
(2)用畫面分割器加等離子屏的方式取代傳統的CRT屏幕墻,在工位的正面壁掛安裝2臺42寸全高清等離子顯示器,并配合MirandaKALEIDO-X16-D畫面分割器和TM2Tally控制器作為整個制作系統的主監視器。畫面分割器可以輸入顯示16路高清視頻信號源,及顯示相應的源名,PGM/ PVWTally,GPS時鐘,音量表等信息,可以保存不同的顯示方案,直接調用。每路信號源,都由視頻系統的矩陣輸出,并伴有源名/Tally跟隨功能,可以將每個工位所需的監視信號顯示在最佳的位置上。與CRT屏幕墻相比,不但節約了大量空間,而且功能更多,更靈活。

(3)在導控臺前部設計傾斜機架,安裝像操作面板、通話系統、液晶顯示器等等厚度不大的設備,既方便操作,又節省空間;同時充份挖掘車體上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在工位的后面設有休息座,下部作為攝像機收納箱(存放2臺攝像機),上面方便領導監看和工作人員休息。
經過上述改進,在極限情況下可容納11名人員同時在車內工作,這對以往的小型轉播車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2.后輔助工作區
輔助工作區主要安裝電動電纜盤,并作為隨車設備存放的主要空間。
(1)隨車設備主要包括三腳架、滾輪及攝像機附件(伺服、耳機、尋像器、托盤)。根據設備尺寸分隔存儲空間,按攝像機附件的尺寸,設計了專用的收納箱,在側壁上安裝固定點,采取多層疊放、專用固定點綁扎等方式,用帶棘輪保險的專用綁扎帶,綁扎牢固。
(2)后輔助工作區設計安裝1組電動電纜盤(電纜盤假可整體前后移動,包括4盤150米攝像機光纜、1盤100米綜合電纜,1盤100米三相電源電纜),固定安裝在后艙;后倉左側設計安裝攝像機輔助配件及攝像機三腳架的固定位;并安裝放置整車的信號接口板設計安裝在電動電纜盤組側邊,車體右側相應位置加開出線門。
3.駕駛區
駕駛員操作儀表臺上方安裝倒車監視系統,并在副駕駛座位下設置攝像機收納箱,存放2臺攝像機。
4.車頂平臺
車頂平臺護欄采用高強度鋁型材加工成型;平臺由合金骨架支撐,并鋪設滾花鋁板,安裝兩臺空調主機和各種天線,必要時可架設攝像機全景機位。
5.總結
上述設計,通過明確各功能區定位,提高空間利用效率,為視音頻制作區創造寬敞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對每一個工位的操作,每一件設備的擺放,都做好詳細合理的規劃,到達預期的效果。

三.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
細節決定品質,作為一次性工程的系統集成,避免留下難以彌補的缺憾,在施工前要制定周密詳盡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特別是隱蔽部分的施工,注重工藝細節尤為重要。
1.車內設備電纜和電源電纜采用明線暗裝的方式,按不同線槽隔離安裝,所有互連電纜均經專用走線槽,在外部看不見明線。電纜按類別分開走線。走線架走線方式按照廣電系統常規鋪設。走線槽用鋁板制做具有一定屏蔽功能。走線槽蓋板可方便地拆卸,使布線、換線工作變得輕松容易。由于行車時震動幅度比較大,為確保電纜的安全,減少劃傷磨損,需要在線槽的開口處做封邊處理。
2.19英寸輕型機柜是車內主要設備的承載主體,經受路途顛簸。因此所有的連接線在機架必須綁扎牢固。另外,要求機架有足夠的強度,又要求重量相當輕;機柜下部的減震系統采用彈簧減震器,單簧可控制4個自由度,減震、阻尼效果好,為設備提供良好的保護。
四.結尾

投資少,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小型高清轉播車廣泛應用于高清電視節目制作,更為培養高清制作人才提供了實踐的舞臺。本車于2011年3月24日投入使用至今共轉播70多次,經歷包括《南京兩會報道》《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等重大直播活動的考驗,圓滿完成轉播任務。說明本車設計科學合理,系統穩定可靠,功能完善,布局嚴謹規范,到達設計要求,受到使用部門的一致好評。
以上所述,是作者對前一階段轉播車設計和集成工作的總結,以及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僅作為方案分析,供同行探討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