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高校畢業生“幾多歡喜幾多愁”的時候,歡喜的是找到了滿意工作,即將掀開人生新篇章;愁的是苦讀十幾年,卻找不到工作,前途黯淡,不知道路在何方。
金融危機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沖擊
經濟發展總是具有周期性,如何在經濟衰退或蕭條時穩定就業和促進就業已成當前一個重大挑戰。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其影響尚未結束,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也不甚明朗,歐洲債務危機尚未平息,這些都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造成影響。金融危機究竟是通過什么途徑來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首先通過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影響就業。一方面直接沖擊實體經濟,擠壓大學生就業空間。金融危機對我國外向型企業和外部投資沖擊巨大。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鏈迅速向實體經濟蔓延,其中資源性行業因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的大幅下滑和國內需求的減弱受損較大,不少企業陷入困境。第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銀行、保險、證券等服務行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空間縮小,許多銀行也壓縮了招聘大學生人員的指標。第三,企業裁下來的員工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我國大學生普遍文化素質較高但缺乏實踐經驗和相關的技能。他們一旦與企業裁減的技能型人員同臺競技,常常敗北。
幾大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制定了各種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
一是對部分大學生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這些大學生主要是指參加過失業登記且沒有就業的大學生。二是制定了“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三是對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做了明確規定。所謂“三支一扶”是指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四是對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出部署。服務外包產業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吸納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強等特點。五是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崗位信息服務。六是對促進殘疾人畢業生就業做出專門規定。要求本著優先、優惠、優質的原則,把高校殘疾人畢業生作為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優先扶持,實施重點援助。
社會保障制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不足
首先,失業保險制度對大學畢業生基本沒有發揮作用。失業保險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和促進其就業。失業保險除具有強制性、互濟性和普遍性的特點,還具有一個重要特征,即參加保險與享受待遇相對應。失業保險不同于針對所有勞動者的失業救濟,以履行參保義務為享受待遇的前提條件。由于大學生沒有參加失業保險制度,他們沒有資格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只能享受到失業救助。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即使到當地勞動部門登記失業也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只能享受到由當地民政部門提供的臨時失業救助。失業保險待遇水平比失業救助待遇要高,并且領取失業保險比領取失業救濟或失業救助在精神上沒有恥辱感。在金融危機中,大量大學畢業生因各種原因找不到工作是普遍的現象,他們卻不能像企業職工一樣享受到失業保險的待遇。我國政府只對困難畢業生實施了就業援助。對登記失業的大學生,也只把他們納入當地失業人員扶持政策體系,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方面有許多大學生不愿意到勞動部門登記失業,另一方面勞動部門也對政策的執行力度大打折扣。因此,在金融危機中,失業保險制度對大學畢業生基本沒有發揮作用。
其次,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率過高降低了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的動力。目前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費率高達28%,其中,企業繳納20%,職工繳納8%。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納的費率是8%,其中,企業繳納6%,職工繳納2%。失業保險繳納的費率是3%,其中,企業繳納2%,職工繳納1%。工傷保險繳納的費率是1%—2%,全部由企業繳納,個人不需要繳納。生育保險繳納的費率是1%,也是全部由企業繳納。由于五項社會保險往往捆綁參保,其法定繳費之和相當于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更高,這一比例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盡管目前中國還只有少數有實力的企業才能給職工繳納補充養老和醫療保險,如果將企業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費率算在里面的話,企業負擔的社會保險費還會更高。而日本的養老保險雇主只要須繳納工資總額的7.32%,美國的養老保險雇主只須繳納工資總額的6.2%,德國的養老保險雇主只須繳納工資總額的9.75%,就是在號稱福利國家典范的瑞典,雇主繳納的養老保險也只占工資總額的10.21%。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社會保險方面的成本遠遠高于國外的同行。眾所周知,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是要算在人工成本里面的。企業的招聘計劃是要考慮成本的,相同的職位是招聘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大專生,還是招聘農民工,企業要權衡。我國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過高,導致企業不愿招聘大學畢業生。在金融危機中,一些勞動力密集且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寧愿招聘農民工也不愿意招聘大學生。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過高降低了招聘大學畢業生的動力。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
金融危機在對我國經濟產生嚴重沖擊的同時,也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我國必須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其對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發揮更大作用。
第一,完善我國失業保險制度,把大學生納入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大學畢業生是新增加的勞動人口,他們沒有參加過工作,沒有參加失業保險,沒有繳納失業保險金,按規定是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但是,我們可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完全可以把大學生納入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失業保險基金的繳納雖然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納,但是其使用卻完全是社會統籌。也就是說失業保險不像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那樣有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資金只能歸個人使用并且可以繼承。政府財政可以專門撥款到失業保險基金里面,相當于給大學生繳納失業保險金,然后各地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如果在一定時期內找不到工作,可以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登記失業,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特別是政府部門可以名正言順地利用失業保險金開展職業培訓和提供其他服務促進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就業。
第二,降低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率。過高的繳費給企業造成巨大負擔,阻礙了企業招聘新的員工。雖然我國在金融危機中曾經規定對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困難企業,允許企業緩繳,也明確了階段性的降低企業除養老之外的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費率,但這畢竟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要想真正減輕企業負擔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負擔(因為中小企業是今后吸納大學畢業生的主力軍),就要從長遠考慮降低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率。筆者認為,根據國外的經驗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占工資總額的30%比較合適。五項社會保險項目均有調整空間,特別是把企業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率從20%降低為12%左右是可行的。可能有人會強烈反對,大幅度降低企業繳納的費率豈不更加劇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不平衡了嗎?其實,不足的部分完全可由財政彌補。我國財政收入已經突破10萬億,政府有能力也有責任解決養老保險的虧空。稅收原理中有著名的拉弗曲線,強調政府征收的稅率要合適,才能促進經濟增長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其實社會保障繳費何嘗不存在類似的拉弗曲線呢?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率合適,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吸納更多的新增勞動力,創造更多的財富。相反,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率過高,企業負擔過重,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阻礙企業聘用新的員工,給社會帶來損失。
(作者為江西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
責編/徐艷紅 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