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尼斯特·海明威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偉大作家,一生經歷四次婚姻,平常過著捕魚、狩獵、斗牛的平淡生活,曾經去東非考察過,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的獨立革命戰爭,受到了嚴重的傷痛折磨,最終用軍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里面充斥著死亡、貧窮和失敗,被認為是從側面反映社會現實的典型代表,然而作品中的虛無主義一直被否定,因為在海明威的眼里,人應該積極向上地生活。
海明威的內心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一生的偉大文學成就都是在自己53歲創作的名篇《老人與海》中體現出來的。這部文學作品為海明威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至高榮譽,成為經典的文學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同樣是這樣的一部文學作品,其中蘊涵了海明威的內心世界和矛盾的心理斗爭。這部文學作品折射出了海明威的創作特色。
一、“冰山風格”的象征手法在小說《老人與海》創作中的運用
海明威的小說創作中有著“冰山一角”的特色,海明威的“冰山風格”被介紹到國內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冰山在海面上的景色是宏偉壯觀的,這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了水面。”在《海明威美學思想初探》一文中,牟強指出,海明威用自己刻畫的露出水面八分之一的物質世界來傳達出了隱藏在海底世界中的八分之七的心靈世界。同時指出海明威與塞尚等現代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現實主義和形形色色的現代藝術之間的某一個地方,隱隱約約地存在著一種相似的地方,借此來闡釋海明威的文學藝術的特點。
對于海明威小說創作中的“冰山風格”的探討,我們引出了小說中象征手法的運用。小說《老人與海》可以被看成是一首對人類奮斗不息的精神狀態進行贊嘆的頌歌,傳達出了人類靈魂的尊嚴。再者,《老人與海》被看成一個古典悲劇,美國文學批評界將老人和俄底修斯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前者是戰后的失敗者,但是擁有著天真的理想,而后者是勝利的盜取者,是一個天真幼稚的英雄,老人是人類進行積極斗爭的象征,是一個寓言性的形象,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樣:“之所以陷入了厄運,不是因為他自己無法作惡,因為他自己犯了錯誤。”另外一種說法是將《圣經》作為背景,把《老人與海》作為研究的載體,老人則被認為是耶穌的化身,捕魚的全過程則被認為是耶穌受難的全過程。還有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解釋,把《老人與海》看成海明威本人對于寫作看法的寓言,比如作家應該獨自生活,頑強拼搏,比如寫作和靈感之間的關系,又如老人和鯊魚的搏斗象征著海明威對于評論家所持有的態度等。
在小說《老人與海》的結尾處,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結局,小說的最后一段為我們描述了桑提亞哥拖著那沉重的步子走進小屋中睡下了,但是在夢中夢見了一頭勇猛的獅子,這實際上象征著海明威是在對桑提亞哥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贊揚和刻畫。作品中的大海在海明威的筆下已經不再是現實中的那個大海,大海此刻象征著死亡,象征著個性的消失,而桑提亞哥要面臨的就是大海這個“死亡”的威脅,并且要為了生存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斗爭,“生存與死亡”就成為小說所要表現的主題。小說中的老人所捕獲的馬林魚象征著物質生活,而追逐馬林魚的過程象征著生命的慢慢流逝。老人和大鯊魚的殊死搏斗則象征著人類隨時需要面對的死亡,只有進行英勇的搏斗才可以獲得重生的機會。
二、硬漢形象在小說《老人與海》創作中的運用
《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形象一直是國內外文學家評論和研究的對象。主人公桑提亞哥就是海明威成功塑造的一個硬漢形象的代表。目前國內對于桑提亞哥這個硬漢形象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其精神力量和悲劇性刻畫的研究上,而二者又經常交織在一起。“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也可能把他干掉,可就是消滅不了他。”這句經典話語經常被看成桑提亞哥硬漢形象的代名詞,由此引出來的是“重壓之下的紳士風度”。
海明威運用富有生命活力的老人形象和朦朧抽象的寓意,把現實生活中的詩情畫意和人生中的生活哲理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從而成功地塑造出這位不畏艱難,維護尊嚴,在厄運面前甚至是人生悲劇的狀態下仍保持高貴、不屈服的硬漢形象。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主要通過幾點進行體現:首先,具有所有硬漢共有的倔強、勇敢、不屈服的精神特征。
桑提亞哥在海上已經84天了,還是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可是老人并不氣餒,最終發現了大魚,為了維護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大鯊魚展開了英勇的斗爭。其次,超越了主體的境遇,賦予了桑提亞哥豪邁的人格精神。海明威筆下的很多硬漢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時空性,可是桑提亞哥卻是一個例外,始終一個人孤零零地出現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和鯊魚進行了英勇的搏殺。這種超越了時空的關系中,老人與大海的關系便有了某種特定的含義:老人與大鯊魚的斗爭就變成了一首人類與大自然,人類與命運所進行抗爭的贊歌,老人最后的失敗轉化成寓言上的最終勝利,老人最終獲得了人格上的贊揚和肯定。最后,硬漢形象刻畫中的樂觀因素,為小說的點睛之筆。和其他的硬漢形象相比,桑提亞哥并沒有帶著悲壯的色彩走向人生的失敗,而是在遭遇了眾多的奮斗和人生的磨難以后,仍然滿懷信心地夢見了人類力量的化身——一頭雄獅。
桑提亞哥也已經不再單單是硬漢的形象,更多的硬漢形象背后存在著永恒價值:積極向上,樂觀自信,不屈不撓。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具有象征性的哲學道理,他的行為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個人,也不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而是代表了永恒的人類精神。海明威成功地塑造出的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激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死亡的挑戰時要進行英勇的搏斗,最終為自己的生存贏得可能。
三、悲觀主義意識在小說《老人與海》創作中的運用
《老人與海》中折射出海明威的孤獨,矛盾和悲觀的創作意識。在小說中,老人受到了自然和社會給予的雙重壓力:在近海已經84天沒有捕到任何魚了,生活上的拮據使他沒有錢去買魚餌和生活所需的物品,生存的殘酷現實環境使得老人成為一個孤獨的老人。在小說的開頭,作者就為我們描述了桑提亞哥孤零零的一個人在大海上打魚的情景,這也暗示了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在小說的開始,海明威就把老人置于一個孤獨的位置,老人沒有妻子和孩子,也沒有任何親戚朋友,生命中唯一可以交流就是小孩曼諾林,也只有那短暫的時間,老人無法向他人表達自己內心的孤獨與痛苦。小說中關于老人孤零零的一個人在海上撐船打魚的描寫,更加突出了老人孤獨的境地。老人和大海之間是一種對立的關系,平時大海看著溫柔平靜,但是有的時候也會變得無情殘忍,成為老人生命的威脅和敵人。在海明威的筆下,人類的孤獨似乎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標示,海明威的這種創作意識和當時社會上的悲觀主義情緒和虛偽主義是遙相呼應的。
小說《老人與海》的結局完美地體現了海明威的悲觀主義創作意識和手法。在小說《老人與海》的結尾處,海明威營造了極其濃重的悲觀主義色調,這種悲觀意識主要體現在人類對于勞動成果的始終一無所獲的無可奈何之情。老人在大海上經過漫長的打撈,最后終于打撈到一條大魚,可是在歸來的途中遭到了鯊魚的猛烈攻擊,老人與鯊魚展開了猛烈的斗爭,最終帶回了一副魚骨,勝利的果實被鯊魚搶走,老人的努力并沒有改變自己失敗的結局,這就體現了一種荒誕的成分,也說明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一種無奈。海明威最終將悲劇的色彩作為小說《老人與海》的主旋律,這種悲劇意識反而升華了主人公的精神內涵,更是對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的人類的精神上的安慰。
四、結語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的創作中,充分地展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創作風格,小說語言平常如水,簡單易懂,有著現實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在敘事風格上更是“冰山原則”的完美運用,通過對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寫來展現出自己矛盾的內心世界。海明威塑造出的硬漢形象成為文學界的經典,是對人類精神的高度贊揚。這些也都是小說《老人與海》能夠讓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M].Simon﹠Schuster Inc.,1995.
[2] Franklin Ross Johns. The Psychology of the Human Development[M].Harper﹠Row Publisher Inc.,1985.
[3] 陳霞,周紅蕊.海明威的性格特征及其對小說人物塑造的影響[J].短篇小說(原創作品版),2012(06).
[4] 陳建永.《老人與海》的敘事分析[J]. 短篇小說(原創作品版),2012(08).
[5] 陳靖怡. 從《老人與海》看人類生態意識的發展[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6] 陳智淦,王育烽. 海明威的生態情結——從生態文學批評角度看《老人與海》與《圣經》[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
[7] 郭遂芝.《老人與海》中的象征手法與哲學意義[J].短篇小說(原創作品版),2012(14).
[作者簡介]
梁皓(1979—),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法;王艷坤(1979—),女,河北藁城人,碩士,石家莊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