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幾年崛起的偶像團體當中,MIC無疑是最特別的一支:非速成,非選秀,非花美男,非韓系,不符合大多數當下內地偶像團體的集體標簽,他們備受歌迷、媒體及業內人士的肯定,但成軍6年卻始終沒有一首廣為流傳的代表作品……
而就是這個偶像男團,12月28日將成為國內首支走進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售票演唱會(《X PARTY》)的偶像團體。他們能撐起這樣一場宏大的演唱會嗎?
MIC男團:
MIC男團成立于2006年,是太合麥田公司輾轉全國20多個省市、從上百所演藝學校3萬多名男生地毯式篩選出的。2009年末,MIC男團被送到東方衛視咪咕明星學院參賽,一舉奪得年度總冠軍,接下來的兩年中,橫掃各大頒獎典禮中新人(組合)類及舞曲類獎項。
目前成員有五名:
隊長王浩:性格開朗,在團隊中擔任主唱,負責團隊中合聲編排,擅長舞蹈POPING。
副隊長趙泳鑫(小鑫):出身音樂世家,在團隊中擔任創作部分,擅長各種管弦樂器。
池約翰:搞怪幽默,是團隊中的開心果,擅長舞蹈編排HIP-HOP,亦有詞曲創作部分。
檀健次:舞蹈藝校畢業,演、唱、跳俱佳,擅長拉丁舞,曾與莫文蔚主演電影《秘岸》,表演功底扎實,在團隊中負責低音部分。
肖順堯(堯堯):神秘憂郁,在團隊中擔任RAP,擅長舞蹈HIP-HOP。
培訓4年才成形
內地歌壇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首次進入簽約制以來,在藝人打造方面一直沿用兩種模式:即成和速成,前者是找到已成名或者形成技術影響力的藝人將其簽下然后直接推出市場;后者則是通過選秀等方式找到種子對象,簡單包裝(或簡短培訓)后推向市場,甚少會像港臺公司那樣,有將一個(組)完全無背景的對象,經過長期、系統、有規劃的培訓打磨成熟后才作為正式藝人推出的先例。這是內地這個行業長期以來的積病。
因此MIC男團便成了新世紀后第一個沖出這種積病的實驗品。早在2006年,“超女”“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兒”等比賽如火如荼之際,內地歌壇大鱷宋柯已經在秘密籌劃組建一支偶像男團,并以培養制的模式將其推出。
記者最初得到的消息是,男團的培訓將在韓國秘密進行,而6年后,當已經成名的MIC男團首次坐在媒體面前接受采訪時,才吐出真相:培訓一直是在北京。這個培訓一直持續了4年,但所有成員并非一開始就知道會有這么長的期限。“培訓期間每天都會問培訓什么時候結束,得到的答復都是再等等。要加油要沖刺了,還有三個月你們就要出來了。”然后一個個三個月反復遞增,直到4年。
幾個孩子當初對這個男團幾乎毫無概念,2006年,他們是宋柯及他的太合麥田公司在全國20多個省市3萬多名藝校生中挑出的20個幸運者當中的幾個,那時男團連名字都沒有,他們大多對未來一無所知,只是從資料中的宋柯這個名字才覺得把自己交給這個人應該可以放心。而最初挑中的這20個人一起在北京參加培訓,每個月都會請業內人士來搞一次測評,然后淘汰掉一部分人。這樣的測評、淘汰一直持續到2009年他們正式出道后,“2009年出道時我們還是六個人,但那之后,居然又淘汰掉一個人,現在我們就成為五個人了。”
那現在的五個人是最終確定版的MIC嗎?五個人肯定地回答:“是確定版了。”
培訓:1+1慢慢大于2
2006年入選時,成員檀健次才16歲,高考剛剛結束,“那時小男生的心態就是高考結束了可以撒歡地玩,結果一下子被關了這么久。那時對一個小男生來說是很崩潰的,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媽跟我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魚和熊掌,二者只能選其一,看起來應該是道減法題,但在培訓中,MIC的成員們最常面對的,則是一道加法題:1+1如何大于2。培訓時團員們經常會被問道這個問題,來考驗團隊合作能力,“這個題目的難處在于,在排練和設計時,必須兼顧兩個人的演出,而不能只顧及自己,雖然在考核之后可能隊友要離開,但是在結果出來之前就是兄弟。有點像好聲音最后那種模式。”
而考試的另一種方式,則是參加公司組織的正式演出,“那時經常會到西直門那邊一家麥樂迪,底下是來來往往的客人,我們就在大廳里演唱,表演時有客人喜歡你就會坐下來看,而且公司會依據路人的反應來判斷你表演的優劣,如果在一個人表演的時候路人停下腳步的時間長,那這個人就是優秀的。包括路人罵臟話也可以作為評分的依據。”
成員中大多數是有舞蹈基礎的,但每天還是都得參加9小時的舞蹈課,完全從基礎學起,一點點累加,然后逐步確定,“在風格和路線方面,直到出道后一年,還處于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公司給的服裝、音樂,第一張EP都是在慢慢摸索市場,直到上一張專輯《V》才逐漸清晰,然后到這一張《色color》才明確了接下來要走什么樣的路線。
正是有了長時間的加減法,如今6年過去,MIC男團再不是當年那些無人熟識的路人,也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偶像組合,而是讓眾多媒體交口稱贊為“唯一從唱功到舞功到形象都真正過硬”的實力男子團體。
棄韓范從歐美
也許是韓系對于內地組合的模式影響太大,MIC出道以來,一直被扣著一頂模仿韓國的帽子,再加上從組團之初就有“送往韓國秘訓”一說。而MIC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他們一亮相,便與大家所熟悉的韓系大不相同,那這頂帽子冤不冤?
“還好吧,因為現在韓國很多組合也在模仿歐美,大家可能覺得我們跟韓國某個組合像,所以就覺得我們在模仿韓國,但其實我們跳過了韓國,直接學習歐美的東西。我們聽的90%是歐美歌,聽韓國歌只有5%。”
MIC算是國內第一支歐美范兒的偶像男團組合,培訓期間,一直接受的是歐美體系的教學和培養,Britney Spears、Pink、Jessica Simpson的御用舞蹈老師Jesse Lee和Michael Jackson的編舞大師Henry Link這樣級別的人物全程參與培訓。“其他新人可能也想做歐美范兒的音樂,但可能做不了。對于我們來說比較好的一點發展趨勢就是我們一直在給公司盈利,這樣公司才會給我們投資。”
在韓流一統內地組合天下的大環境中,歐美風或許還未成氣候,走起來也更為艱難,但MIC另有想法:“我們爭取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這個土壤,土壤改變了才能讓更多更好的種子生長出來。我們沒出道的時候就抱有這個想法。”
棄花美男從野獸范兒
MIC自正式亮相以來,所獲得的另一個評價是:他們是少數讓人覺得很“爺們”而非“花美男”的一支偶像組合。甚至還有媒體送了他們一個“野獸派”男團的稱號。
“這應該跟我們現場的表演形式有關,我們就是比較瘋。”對于這個稱號,MIC男團似乎還有些意外,但仔細分析下來,他們覺得,倒也不是刻意避諱花美男路線,而是跟培訓的方式有關。“我們第一天見的老師就是一個大光頭,胳膊這么粗。所以我們接收到的文化就是這樣的。”
MIC男團就是在這樣的歐美系環境中被訓練和培養,表現方式和追求自然也走了歐美硬朗體系。“體能訓練時,老師就像怪獸一樣在旁邊喊,特別刺激精神。當時我們覺得這老師好嚇人啊,但越到后來就越覺得好帥啊,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胳膊比他還要壯。”馬上要在工體開演唱會了,他們也正在刻苦鍛煉腹肌,“也是想在舞臺上更加有爆發力一點。”
至于大眾已經習慣接受的花美男范兒,“其實帥當然希望自己帥。但是因為已經有那樣的了,我們沒必要跟他們一樣。”而花美男組合流行的那種甜甜萌萌的歌曲,MIC說,我們還真唱不來,“不管怎樣,在演出時我們希望給大家呈現的還是男性荷爾蒙比較強烈的東西。”
說到男性荷爾蒙,也有不少人注意到,在MIC近期推出的專輯《V》和《色·Color》中,無論是歌曲內容還是MV畫面,都有不少的重口味“情色”成分,“其實我們已經收斂了很多,因為在黑人hip-hop的文化里就充斥著金錢香車美人。因為舞曲,要么歌詞就是諾亞方舟、黑暗刺客,要么就是像我們這樣的,比較真實、露骨、直接一點的。”
沒有傳唱曲,一樣演唱會
MIC男團出道以來盡管備受贊譽,但同樣面臨一個尷尬:6年來,他們至今尚無一支廣為流傳的代表作。MIC并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他們看來,這跟他們的培訓有直接關系,“其實我們的歌曲大部分都是自己寫的。出道后我們也希望能有傳唱性高的歌,但公司收不到這樣的歌,有好歌會被其他大咖收走,有名的作詞作曲也不會把歌給我們這樣的新人。而且我們不愿意唱風格不合的歌,可能這就是現實問題和我們心氣太高的沖突。沒辦法,公司就只能讓我們自己寫歌,但這需要一個進步的過程。”
走進工體開演唱會,他們的歌夠唱嗎?整個演唱會,“跳”的成分有多少?
“除了我們自己的歌外,還會翻唱一些歌曲。我們倒不擔心快歌太多了,相反,倒是擔心慢歌過多了。外界其實不太了解MIC,以為MIC就那么一兩首快歌,其實我們有很多中速歌曲。”
這次演唱會,MIC特別請到了譚伊哲擔任音樂總監,MIC透露,譚伊哲剛剛購進了幾臺新的機器,這個機器會把演唱會變成特別新鮮的LIVE SHOW,而且是首次在國內使用。“那個機器發出的音效和音色是國內基本沒有出現過的。它和我們的演唱會一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