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天華,大連人,歌手、制作人。在從事近9年的音樂時間里,他發過一張唱片,幾張EP,代表作有《最傷心的人》《愛上了你也傷了你》等歌曲,但很快又消失在人們眼中。2011年,本來已經籌備好的新專輯卻被錄音室的一場大火毀之一炬,這讓蘇天華不得不再次潛下心來重新創作。今年8月,沉寂了許久的蘇天華終于回到大眾的視線,跟我們暢談即將完成的第二張專輯:風格變了,心態變了,唯一沒有變的是仍然堅持只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對于消失了這么久,他說:“如果現在別人問我是新人嗎,我會蠻開心的,覺得這兩年沒有白沉寂,因為可以重新起航。”
要做中國風的音樂
本刊記者:第二張專輯是什么風格定位?
蘇天華:其實專輯還在做。定位上偏中國風的比較多,流行音樂、搖滾、情歌也有。我現在中國風也不是完全的中國風,里面還有一些RB、說唱、評戲、川劇等結合起來的歌,我就管它叫中國風。這樣中國風的歌有兩首。《硯臺墨香》描寫一個書生四處游走,拿著文房四寶給后人留下一些東西,把他的點點滴滴給記錄下來。這首歌更突出中國文房四寶的理念,都是用中國文化制造出來的。第二首歌《月城櫻沙》挺猛的,說的是我是個英雄,站在一個孤城上等待紅顏知己,很多年過去了,孤城里面因為沒有人,全是飛沙,突然有一天她回來了,沙就變成了滿城櫻花。
本刊記者:怎么會想到這樣的情節?
蘇天華:我很小的時候想當英雄,但那時還不懂事,覺得古裝劇里的英雄很威猛。長大后就想用歌來把這些體現出來。不過這首歌也很有旋律,不俗,稍微往唱片歌手的方向靠一靠。
本刊記者:那你第一張唱片的風格是類似于網絡歌曲的合集,有點像任賢齊那樣的風格。為什么想到轉變風格?
蘇天華:我曾經想做現在的歌曲,但那時候沒有太好的條件、氛圍去做這個東西。現在有條件了,我就要把我想唱的歌給唱出來。兩年沒有發片了,沉寂了一下,再唱,就唱一些周杰倫、王力宏那樣的風格結合起來。
很樂意被當成新人
本刊記者:你的歌曲風格轉了,你覺得你的歌迷接受嗎?
蘇天華:之前在微博里透露過這個消息,支持和反對的歌迷一半一半吧。但我只想唱自己想唱的,音樂這個東西不能含糊,真的。
本刊記者:網絡歌曲很多人聽,但他們可能記得住歌,記不住歌手的名字。
蘇天華:對,我重申一下,我沒有做網絡歌手,我唱歌的時候還沒有網絡歌曲這種叫法呢。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還沒出的時候我就在唱歌了。我最早簽的滾石,后來簽到華數,沉寂了這么長時間,也是想大家把我忘掉,而不是說一出來就說‘《最傷心的人》就是他唱的啊’,寧可別人說我是個新人,也不要說我以前是唱某個歌曲出來的。
本刊記者:這個想法倒很新鮮,明明有經歷還愿意被當成新人。
蘇天華:現在有很多網絡歌手要轉型成唱片歌手,他們真的轉不了,因為骨子里就沒有那個東西。我只想讓喜歡我歌的人知道,蘇天華在唱歌給他們聽。
本刊記者:現在不怕別人說你是新人嗎?
蘇天華:有很多圈外人聽到我名字會說“蘇天華?不知道。”但是也許一提以前的歌名就知道了。如果別人問我是新人嗎,我還會蠻開心的。我沉寂的這兩年一首歌也沒唱,一直在創作,在為這張專輯準備著,也有給別人寫歌。
想當音樂武俠的小諸葛
本刊記者:你小時候想當英雄,是中國古代的大俠還是西方的超人?
蘇天華:是古代那些會飛的大俠。我小時候就想飛,看電視里在水面上啪啪啪幾腿就蹬過去了,覺得太厲害了,所以就去少林寺學了3年。到第三年我問師父我什么時候才能飛,他咣一腳就把我踹到地上,所以練好功夫我就回來了。
后來我又去沈陽一個武校學了3年的散打,出來以后給武警新兵當了一年半的教練。那時候新兵有才藝演出,我上去唱歌,才發現原來自己唱的還不錯,后來迷迷糊糊就走上音樂這條路了。剛開始還不會創作,就跟著江建民老師學了一段時間,自己一點點開始創作,后來越創作越發現這個東西真的不簡單。
本刊記者:那如果你用一個大俠來形容你在音樂領域的角色,你覺得會是誰?
蘇天華:我想做諸葛亮。因為他能在聰明的時間做一些聰明的事情。黃蓋、張飛那都是性子比較急的人,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但是我會考慮,你想聽的我就一定要去唱,而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去做。所以還是做諸葛比較有智謀。不是大俠,是英雄。一定要做唱片界的小諸葛,這個是很重要的。我會不斷扳正自己,聽一些歌迷給我的建議,我會吸取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