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與網絡環境的發展帶動了高職院校教育創新的深入,作為教育職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讀者需求的多元化與服務模式的單一化成為阻礙新時期圖書館發展的主要矛盾,必須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解決。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的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以讀者為中心的個性化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具體策略。
1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信息需求特征及服務現狀分析
信息技術與網絡環境的發展帶動了高職院校教育創新的深入,作為其教育職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讀者需求的多元化與服務模式的單一化成為阻礙新時期圖書館發展的主要矛盾,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以全面了解讀者需求特征為出發點,建立起以讀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服務體系。
1.1 讀者人群特征分析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讀者人群主要是教師與學生。作為發揮教學、科研等教育職能的教師,同時擔負著規劃學校發展、制定規章制度等方面的任務,因此需要具有時效性與可行性的政治信息以及大量的與本專業相關的文獻書籍信息,這些文獻的獲取和應用方法,根據其工作職責、教學時間以及專業的不同等具有很大的差異。以不同的年齡層為例,青年教師工作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因此閱讀目的不明確、要求文獻獲取快、新、全,但同時青年教師精力旺盛,易與圖書管理員溝通,能夠快速了解并應用新的高科技檢索技術;中年教師肩負著承上啟下的使命,通常都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工作安排通常較為緊湊,對圖書館的使用存在一種緊迫感,要求信息資源系統、深入,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新穎度;老年教師經驗豐富,常常已在某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對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對信息資源的檢索方式等,通常比較傳統和保守。除專業文獻外,老教師也常通過圖書館借閱一些符合個人興趣的書籍、期刊,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作為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群體,高職院校學生既有其需求共性又存在極強的個體差異。一般而言,高職生年齡大都在18~20歲左右,處于個性趨于穩定、世界觀逐漸形成的年齡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普遍處于知識積累期,精力充沛、求知心切、閱讀能力強。但由于基礎知識水平、性格興趣等差異,其閱讀趨向也不盡相同。成績優異的學生為謀求更好的職業或進一步升學,通常會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習狀態不佳的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又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很少主動到圖書館借閱書籍資料。此外,不同學年的學生對信息的需求差異也很大,剛剛邁入校門的學生通常對圖書館館藏充滿興趣,信息需求以娛樂、休閑及擴展視野為主,而畢業班學生則對與本專業相關程度高的文獻或就業指導方面的書籍信息有較強烈的需求。
1.2 網絡環境下讀者需求的變化
在當前的教育改革及網絡環境背景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信息需求還具有明顯的實踐性、科技性、專業性以及多元性特征。首先,高職院校讀者更多的是需要各類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職業信息,因此圖書館必須提供相應的知識服務,構建具有職業特色的信息庫資源,為各層次讀者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其次,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對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和優勢專業的文獻進行重點收藏、優先投入,以重點帶動一般,使重點學科的藏書盡可能豐富、系統和完整。再次,鑒于當前各分支、交叉學科層出不窮,讀者需求也在綜述性文獻、具體數據、及國內外科技新成果、新進展、新動向等信息需求中呈現出多元化特點。
1.3 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形式和內容都受到了各界的普遍關注,專業實用數據庫與智能化咨詢借閱平臺的建設也成為了一大趨勢。然而,缺乏職業特色、網絡資源利用率低下、個性化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仍影響著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這主要是由高職院校在現代圖書管理技能、網絡技術基礎等方面的客觀條件限制、對知識服務認識不足、以及圖書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多種因素導致的。
2人性化、個性化圖書館服務的策略研究
2.1 面向讀者的個性化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定位
準確定位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應首先更新服務理念,采取積極開發的態度,全面審視高職院校職業性特征的文化需求。其次,應重視服務內容的應用性與靈活性,館藏內容應當著力反映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與先進水平,重點收藏具有指導性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資格證書考核標準及相關資源,同時應在數據庫中引入實訓素材類信息資源,為學校的實訓教學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讀者,圖書館應提供個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務,使數據庫信息資源能夠快速傳播,并協助讀者便捷、高效地利用這些信息資源。此外,圖書館應在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高館員業務水平的同時注重服務模式的創新,借助實用安全、信息豐富的網絡環境開展主動式咨詢服務平臺的建設,并響應信息需求的變化及時作出更新。
2.2 實行個性化服務的具體策略
(1)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備:適應圖書館發展的服務器、數據存儲設備、網絡安全設備、客戶機以及各種計算機軟硬件等基礎設施與界面友好、具有可靠性和兼容性的軟件系統,是個性化服務的基礎,圖書館應以信息集成服務理念為核心,構建一個由用戶界面、調度系統、檢索系統、資源加工系統等組成的面向對象的分布式網絡結構。(2)建立特色數據庫: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分類、特色文獻收集、合理配置資源,建立個性化數據庫,并利用網絡資源建立其院校內部、校際之間的共享機制,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以豐富、專業的特色館藏服務讀者。(3)個性化定制服務:個性化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通過基于網頁控件的方式實現數字圖書館期刊、專業數據庫、電子圖書等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根據用戶需求特點,探索基于現代信息網絡,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獲取環境,建立基于Web頁面或電子郵件的信息推送系統,主動將信息推送給讀者;利用數據挖掘、知識發現等技術對信息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與挖掘,向讀者提供用于決策支持、智能查詢、科學研究、解決問題的規則和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娟.論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報業,2011(20).
[2] 史成玲,黃海生,李詠紅,等.專科院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調查與分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5(3).
[3] 田寧.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型初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7).
[4] 孫玉蘭.高職院校圖書館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