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防系統作為地下軌道交通重點環節,本文結合工作實踐經驗,就軌道交通地下氣體滅火系統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行了認真研究,供參考。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以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均簡稱為FAS系統)是由觸發裝置、火災報警裝置、以及具有其它輔助功能裝置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災初期,將燃燒產生的煙霧、熱量、火焰等物理量,通過火災探測器變成電信號,傳輸到火災報警控制器,并同時顯示出火災發生的部位、時間等,使人們能夠及時發現火災,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撲滅初期火災,最大限度的減少因火災造成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以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均簡稱為FAS系統。
1.1 FAS系統分為兩級控制,分別為車站級與分控級
FAS系統在車站級(含場段)深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中央級不再設置FAS系統。FAS系統在車站、車輛段、停車場、變電所等地設防災控制室(與車控室、行車調度室、消防值班室等合設)為分控級。
1.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關鍵工序技術措施
1.2.1 消防報警系統及聯動系統的施工程序
遵循以消防控制中心為中心向其它區域輻射布置的原則,做到建筑內各部位報警點與消防中心百分之百通訊正常。總體施工程序如下。
預埋管→線路檢查→檢測線路→安裝報警設備→各報警主機安裝→網路接線及系統調試→竣工驗收
1.2.2 預埋管敷設
(1)為使火災報警系統和消防通訊系統之間獨立工作,互相之間不產生干擾,采取兩個系統單獨敷設管路,不共用管路,使各系統運行可靠。(2)檢查是否有電線管、穿線盒的遺漏,有無堵塞和位置錯誤。(3)一旦發現問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整改,將預埋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4)應根據預留、預埋圖紙確定每一預留、預埋點的準確參考基準點,此基準參考點應不屬于土建工程中不易出現平面坐標或標高偏差的點位。(5)預留、預埋件應配合鋼筋捆扎固定,在綁扎鋼筋時根據位置數據調整位置。(6)預留、預埋件固定時可采取有效措施(如涂油漆)做一定的識別標記,以便在模板拆除后方便地查勘預埋、預留效果。
1.3 消防報警系統及聯動系統的調試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調試應先對探測器、火災報警控制器、火災警報裝置和消防控制設備等進行通電檢查,正常后方可進行系統調試。探測器應用專用器械(發煙器或發熱器)對探測器逐個進行試驗,探測器報警,確認燈常亮,控制器所報出的位置數據符合圖紙及《自動報警系統地址編碼表》中的內容;拆除任一個探測器,控制器應在30秒內報出代表該部位的故障信號。手動報警器應用專用測試鑰匙或手按報警開關,確認燈常亮,控制器所報出的位置數據符合圖紙及《自動報警系統地址編碼表》中的內容;拆除手動報警器的引線,控制器應在30秒內報出代表部位的故障信號。
(2)輸出模塊(包括聯動其它設備、警鈴等用途)利用控制器單點的操作功能,逐個測試輸出模塊的動作情況,并檢查聯動功能的效果,應符合設計要求,防火閥等耗電較大的聯動試驗應按可能驅動的最大數量進行試驗,以驗證系統電源負載能力及沿程壓降不影響聯動的可靠性。
(3)控制器調試:①對控制器進行下列功能測試:火災報警自檢功能、消音、復位功能、故障報警功能火災優先功能、報警記憶功能、電源自動切換和備用電源的自動充電功能、備用電源的欠壓和過壓報警功能。②實際檢測控制器內的編程數據、聯動程序是否和圖紙、文件一致,并符合規范要求。
(4)專用控制裝置包括聯動柜、廣播柜、區域滅火控制裝置等,其自動聯動控制功能應在上述模塊等項內容中完成,本部分調試主要測試手動控制功能及反饋監視功能。按系統或圖紙順序逐個試驗裝置自身手動開關,其輸出的控制信號、驅動電源應能使所連接的設備可靠動作;逐個模擬各輸入點(包括現場控制設備和反饋信號裝置)有效信號,各控制裝置應有準確的聲光指示。不適合于實際測試的聯動負載接以聲光信號器作為假負載進行模擬測試。
2氣體滅火系統工程
氣體滅火系統具有較高的滅火效率,較低的滅火濃度,清潔無污染等性能,越來越多的重要場所采用氣體滅火進行防護。
2.1 滅火介質
氣體滅火系統可采用七氟丙烷作為滅火劑。采用組合分配式系統,實行全淹沒滅火方式。
2.2 保護范圍
(1)地下車站:車站控制室、通信設備室、公眾通信設備室、消防無線設備室、信號設備室、環控電控室、降壓變電所(主要包含變配電室、AC35kV開關柜室、控制室)、降壓牽引變電所(主要包括變配電室、AC35kV開關柜室、控制室、DC750V開關柜室、整流變壓器室)、AFC機房保護區。(2)單獨設置的地下變電所。
2.3 系統組成
氣體自動滅火系統由存儲輸送滅火介質的管網子系統和聯動滅火設備的控制子系統組成。管網子系統由儲存容器、容器閥、機械應急啟動操作器、電磁閥啟動器、壓力信號器、連接管、單向閥、集流管、安全閥、選擇閥、噴嘴等部件(附件)組成。控制子系統由滅火控制器(控制盤)、監控模塊、聲光報警器(蜂鳴器及閃燈)、氣體釋放指示燈、緊急止噴按鈕、緊急釋放按鈕、手動/自動轉換開關、24VDC輔助聯動電源等部件組成。
2.4 氣體滅火系統關鍵工序技術措施
(1)管道安裝完畢后應進行強度及嚴密性試驗、管道沖洗吹掃措施,試驗應采用氮氣進行,試驗壓力為額定工作壓力的1.2倍。應將試壓區域適當封閉,并在入口處設警告標志,控制無關人員進入,以防發生危險,試驗時,升壓及減壓應緩慢進行;升至試驗壓力停止后,觀察3分鐘壓力降不超過試驗壓力的10%且防護區外無漏氣即為合格。在正式運行前鋼瓶啟動裝置防勿噴保險裝置鎖死,防止勿噴。
(2)試壓及吹洗完畢后應補做防腐,明裝管道應涂刷紅色,吊頂下、地板下隱蔽管道涂紅色色環,色環寬度統一為60mm,間距為2米。
(3)氣體設備安裝:①施工前,應由設計部門提供經審核的施工圖、設計說明書及供應商提供的組件詳細資料。②系統組件在安裝前應進行仔細檢查。③滅火劑貯存容器的安裝也應符合相應規范要求。④集流管的制作與安裝。⑤選擇閥的安裝。⑥閥驅動裝置的安裝。⑦滅火劑輸送管道的施工。
(4)氣體滅火系統系統的調試,氣體滅火系統的調試在系統安裝完畢,且有關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開口自動關閉裝置、通風機械和防火閥等聯動設備的調試完畢后進行。為了防止誤操作電磁閥啟動器及就地手動啟動器,調試時嚴格按安裝手冊進行。檢查控制盤各連接回路是否正確,有無故障信號產生。對滅火系統的探測器逐個進行試驗,以確認其動作準確無誤。檢測系統的一級二級報警信號是否正確,當二級報警信號產生后,系統延時30秒,并啟動瓶頭閥或選擇閥上的電磁閥啟動器。檢查系統的手拉啟動和應急操作是否正確可靠,手/自動轉換開關,緊急停止開關是否工作正常。檢查消防中央控制室能否接收到系統的報警、故障、噴氣三種信號。模擬噴氣試驗結合消防檢測進行,使用的鋼瓶數量為該保護區實際使用的鋼瓶總數的10%,考慮到成本因素也可結合現場情況調整,但至少不少于一個鋼瓶。調試完畢即對系統進行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