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總復習的目的除了讓學生做到使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外,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體現在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輕松步入課堂,在愉快且又適度緊張中復習探究,同時又要讓學生帶著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在自由自在中研究、學習、發展,這些就是問題教學法的出發點和歸宿。
1高考化學復習的現狀與問題教學法的提出
長期以來,高考化學復習把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主要目標,這使得許多教師在開展高三化學總復習時囿于復習的“怪圈”之中,忽視了學生是認知和實踐活動的主體。其結果是復習效率低,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實踐證明,采用問題教學法進行高三化學復習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提高了復習效果。
2問題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
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由此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完成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它以問題作為一根主線,以問題引入,以問題歸結,又以新的問題引入新的學習,問題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問題是問題教學法的主要特征。
3問題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坦的“問題思維理論”指出:“思維的核心是創新,思維起始于問題,是由問題情景產生的,而且總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在高考化學復習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使用問題教學法,設計出難度適宜的問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去思考、探究、爭論,使學生感悟已有知識,獲得新的見地,開拓新的知識領域,開發其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講,問題教學法是高考化學復習中最有效、最適用的教學方法。
4問題教學法在高考化學復習中應用的幾種途徑
在復習時,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直面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主動學習,是我們每位化學教師在進行高考化學復習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結合自己的多年實踐,談談在高考化學復習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教學的一些做法和探索。
4.1 針對復習,運用導學,設置問題
復習問題的設置要注意思維的遞進性,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充分的預設。我的方法是在上課前將要復習的知識點轉化成問題制成學案,注意逐級設置,可以是思考題,也可以是填空題,但必須是學生結合有關知識基本可以獨立解決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調整上課方案。同一張卷子上,左側是學生的重點錯誤習題,右側是老師要講的內容,但不是簡單的解析,而是將老師要講的思維過程設置成循序漸進的問題。對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部分再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這種處理方式,可以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復習過程,而不是給他們一大堆死記硬背的知識,同時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識記與應用。
4.2 挖掘教材,提出問題,引導復習
素質教育說到底,在于開發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的潛能,培養創造性的想象力。“帶著一種無比高漲的激勵的情緒從事學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為人的知慧和意識的偉大感到驕傲。”(蘇霍姆林斯基語)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提出問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高峰體驗中”不斷產生內在的學習原動力,促進學生不斷探索,主動發展。
4.3 根據教學重點,巧妙設問,提高復習效果
教材的重點是教學重心所在,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因此課堂設問應有明確的目的,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來進行設計,這是化學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突出重點,就要設置問題情境,并巧妙設問。
我在復習“硫酸根離子檢驗”的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對硫酸根離子的檢驗不太容易搞清楚,這樣我在實際教學中就將硫酸根離子的檢驗設計成以下幾個問題:(1)一瓶無色的溶液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如何檢驗?(2)加入氫氧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否可以證明該試樣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3)硫酸鋇不溶于鹽酸,而碳酸鋇、亞硫酸鋇均可溶于鹽酸,為什么?(4)當未知試樣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鹽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證明試樣中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嗎?(5)怎樣正確地檢驗未知試樣中含有硫酸根離子?問題的內容潛伏著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和符合知識積累的邏輯順序,由簡單到復雜,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收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
4.4 借助實驗,發現問題,深入復習
實驗是化學課程的突出特點,化學實驗作為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是化學研究和發展的基礎,許多化學問題都由實驗引發的。化學復習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教師要適時地引導點撥,防止學生只做不看和看而不想。引導學生不讓任何一個現象從自己的眼前溜走,捕捉現象,尋求原因。在實驗中可以通過“為什么”型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探究。
4.5 設疑布障,啟迪思維,揭示本質
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解答習題時出現錯誤,出現思維難或思維受阻是經常發生的,有的是個別的,偶然的,而有的是具有共性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教學時有意識地讓學生的普遍性錯誤暴露出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置,分類設疑引發思考。
如在復習“二氧化硫的性質”中SO2通入CaCl2溶液是否產生沉淀是很多學生都容易答錯的問題,我在實際教學中設計成以下幾個問題:(1)如果產生白色沉淀,你認為該沉淀是什么物質?(2)如果有該沉淀物生成,除此物外還有什么產物?(3)亞硫酸鈣能存在于鹽酸中嗎?(4)相同條件下,亞硫酸與鹽酸的酸性誰強?弱酸能制取強酸嗎?(5)如果再向溶液中通入NH3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弱酸怎么能制取強酸”的疑問來,在學生顯得一籌莫展之時,我再從旁點撥。如果使SO2通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嗎?進一步引出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使學生恍然大悟。
5結語
高考化學復習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是這項工程的設計師和導演,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復習內容、復習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討論,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發現并提出新問題,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切實提高高考化學復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新智.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初探[J].化學教育,2003(2).
[2]蔣文俊.以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