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職設計類專業的美術基礎課程有傾向純繪畫或大量壓縮甚至取消的現象;惡性擴招,造成考生美術基礎技能、文化素質普遍下降;專業美術基礎教學不適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最終需求;在教師職稱評審中卻沿用本科的評審標準,老師重理論輕技能;Workshop教學模式;把握好各個專業與基礎美術之間的關系;培養即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在本專業(行業)具有影響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才能促進專業更好的發展。
高職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有設置,是實戰性很強的專業。而美術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素描、色彩、速寫等,這些課程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造型能力、設計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新能力;將美術基礎課程的形式要素轉化為設計語言,為專業發展打下基礎。但我國高職設計類專業的美術基礎課程有傾向純繪畫或大量壓縮甚至取消的現象。這都違背了設計類專業的發展需要。
1高職藝術設計類美術基礎課程設置的重要性
1.1 造型是設計的基礎
設計類專業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動畫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等,而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或部分高職院校把所謂“專業核心技能訓練”作用無限擴大,這種急功近利所表現出的結果就是單一的軟件學習,忽略美術基礎訓練。殊不知這些設計的表現都是通過造型來體現的,可以說造型是這些設計表述的基礎。造型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現能力,而造型的歸納演繹則是設計的前奏。造型訓練一般是通過美術基礎即素描、色彩、速寫來實現的,這些課程是培養一切造型和視覺表現的基礎。學生通過造型訓練來表現畫面物體的形式美,這種形式美通過轉化可以為設計者提供必要的思維想象空間,而設計過程就是造型語言、設計語言的表現與功能及效果的聯系。
1.2 創意是設計的靈魂
創意是一副設計作品的靈魂,沒有創意的設計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美術基礎教育是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繼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創造能力。設計就是運用圖形去思維,作為美術基礎素描、色彩、速寫的訓練也是一種圖形思維,這種圖形思維會讓學生擺脫傳統圖形束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傳統的美術基礎訓練過程中特別強調思維的嚴謹性、科學性,而造型練習或色彩表現卻可以擴展其思維,這是創意表達的基礎,是腦和手協調創意的過程。事實表明,基礎美術的學習可以拓展人的想象力,是在二維空間表現三維形態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2美術基礎在高職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專業設置盲目性
藝術類專業的學費收費較高,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近幾年,一些高職院校大量增設藝術設計類專業,且招生人數每年都在擴大。這種盲目擴大招生規模,不管是否具備必要的師資、設備等條件的惡性擴招,造成考生美術基礎技能、文化素質普遍下降,專業根本無“優”可錄,文化課合格線更是低的驚人。這種美術專業素質逐年下降文化課錄取分數低的悚人現狀,讓一些美術基礎教學無法有效的進行。同時一些高職院校的美術基礎教學因硬件等原因被大量壓縮或取消,這種重專業輕基礎的現象較為普片。這些基礎設施不完備根本無法滿足技能訓練的需要,加之學生也是盲目選擇專業,甚至不知道專業的發展方向,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枯燥的基礎訓練中也就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2 本科的教育模式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起步晚,高職美術基礎教學在開始時教材上大多沿襲使用本科院校繪畫專業的美術教材,近幾年一些出版社也陸續出版了一些標注為高職藝術類美術專用教材的書目,細觀編寫體例及內容,仍然沒有擺脫章節理論體系突出技能訓練的真正項目化教材;教學模式上,其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理論體系的章節講解,重知識輕技能,忽略技能的培養,違背其教學規律;在教學目標上由于專業設置的盲目性,且老師大都是沒有實踐經驗的本科畢業或研究生,造成美術基礎課程的內容訓練與專業脫鉤,任何專業的美術基礎訓練內容都是相同的既所謂的“純繪畫”訓練,大量具象寫生、刻板的臨摹訓練幾乎占據所有的基礎美術教學課堂,根本不考慮基礎教學與專業設計之間的關系。造成專業美術基礎教學不適應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最終需求也就在所難免了。
2.3 老師對高職教育研究不夠
我國高職院校大不部分都是由中專院校升格而來,教師一般都從事一些最基礎的繪畫研究,近幾年隨著高職的發展,也新進了一批老師,但大都是本科院校的畢業生或研究生,很少能夠引進行業專家。這些中專的“老教師”加上新進的大學畢業生就構成了現今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的主體,他們大都沒有企業或實踐經歷,不了解設計類專業的制作流程,所以只能做基礎美術的傳統訓練,不能根據每個專業的特點做針對性練習。而在教師職稱評審中卻沿用本科的評審標準,既通過英語考試和論文的發表來評定,這就在政策層面違背了高職教育的特點,老師重理論輕技能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些都嚴重阻礙了高職教育的良性發展,一些高職院校甚至出現根本無專業、無技能的所謂“專業帶頭人”。
3 美術基礎教育模式探析
3.1 建立基于Workshop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的高技能專業人才,由于各種原因一些高職院校仍然沿襲本科的教學模式,改變當前滯后的教學模式也是迫在眉睫。Workshop是工廠、作坊;討論會、專業研討會的意思,Workshop教學模式就是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的方式體現;教學目標是以職業能力為目標。通過案例分析、以具體項目為載體的真實學習情景,課程內容都是圍繞具體任務而展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基礎美術課程的Workshop的教學模式中要以具體項目為主體進行教學,課程內容圍繞項目進行設計,模擬真實案例進行。將各專業發展方向與所需美術技能結合起來,將設計從“美術基礎教學”開始,讓學生在基礎美術訓練階段就能夠緊緊把握好專業與基礎課程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培養學生的水平與質量。
3.2 加強美術基礎與專業的銜接
設計類美術基礎課程教學承擔訓練學生的正確的觀察方法、把握物體基本造型、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任務,歸納為三個能力的培養即再現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一直以來美術基礎都是繪畫類專業的課程,而素描、色彩、速寫也是一種繪畫形式,但設計類是個大的專業范疇,如何把握好各個專業與基礎美術之間的關系,避免專業不同而基礎美術都類似“純繪畫”形式的模糊教學,這是制定各專業課程標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如廣告設計對創意要求較高,所以在基礎美術的教學中要加強物體表現能力、創造能力的練習;環境藝術設計在嚴格掌握透視規律的基礎上對建筑物、風景表現要求較高,所以在基礎美術的教學中要加強物體透視、房屋、家具的寫生練習;動畫專業對人物、動物、場景要求較高,所以在基礎美術的教學中要加強線描的寫生練習;服裝設計對人物的動態和服飾要求較高,所以在基礎美術的教學中要加強人物的寫生練習;產品設計要求在基礎美術的教學中要加物體結構的寫生練習等。這種把各專業的最終表現技法作為美術基礎教學內容訓練,可以使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實現無縫對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3 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專兼結合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是提高高職基礎美術教育的根本保證。教師職稱的評定要與企業實踐和專業能力的提高同步進行,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教師培訓、進修、參與企業項目,在職稱評定上加強政策引導。真正把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基礎美術全方位的服務于專業教學。一個了解市場、懂得專業、掌握專業發展方向的老師才能及時把握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的需求關系。只有讓專業教師參加企業的行為變成自覺行為,為企業提供服務,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才能培養出即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在本專業(行業)具有影響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才能促進專業更好的發展。
4結語
美術基礎課程是設計類專業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必修課程,必須認真扎實的完成,它決定了學生今后的專業學習及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只有通過教師的進修和培訓來提高老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轉變觀念,改革與高職相悖的教學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只有以項目化任務帶動基礎美術教學,提高學生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才能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版社,2005(7).
[2]張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J].長春:職業技術教育,2004(4).
[3]曹風英.對高職專業設計基礎課教學的思考[J].北京:科技教育創新,2009(17).
[4]徐建.淺談高職美術基礎教學的重要性[J].沈陽:美術大觀,2009(12).
[5]胡伯忠.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研究[J].沈陽:美術大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