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中央和國務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農村的飲水安全是保障農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民生問題。2006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十一五”規劃》中指出,要在“十一五”期間解決全國3.2億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問題。從今天來看,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體進展順利,工程質量較好,收到廣大農民群眾的贊譽,但是在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認識到在工程上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能保證工程建設得好,后期運行良好,能為老百姓提供安全穩定的飲水環境是我們要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年至2015年)規劃綱要》指出“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集中式供水”,把農寸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問題擺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是推廣農村的集中式供水。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現狀
1.1 資金以及收益問題
1.1.1 工程成本高
首先很多地區的村鎮的老百姓安全飲用生活水的意識不強,經濟承受能力差,很多當地農民還沿用自己打井吃水的方式,使得實際供水量遠遠小于供水工程設計的供水量,一方面造成設施閑置,資金浪費,同時農民自備水源的安全性沒有監督,會導致農村因水患病的幾率居高不下,等于是花了錢沒有辦成事。
同時由于村鎮人口密度小,分布離散,直接導致人均管線長度大大超過城鎮人居管線長度,所以村鎮的飲用水工程的成本要更高一些。
1.1.2 資金來源單一
農村飲水工程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一般是國家和地方的共同投資,雖然鼓勵當地群眾共同投資,但是因為資金回報率低,所以資金問題會有些緊張。
1.2 招投標管控存在漏洞,施工隊伍水平參差不齊
監督機制在招投標過程中不完善,目前行業內還沒有整套規范的評標方法,評標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很大,具體詳細的可操作化措施不足,評標辦法不夠嚴謹,往往重視工程報價,輕視工程技術的先進性及合理性,不能建設成優質的工程,一些社會特別是民營投資更傾向于以較低的合同價發包工程,以此來減少投資,造成更低價的中標,不利于保證工程質量。
由于在農村飲用水招投標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經常會導致施工單位的資質不齊全,雖然在農村人畜飲水井項目建設要求中規定,必須由具備資質的單位進行鑿井施工,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很多農村和鎮里的施工隊伍資質不全,有的甚至沒有相關的任何資質,很多是當地農民自發組織的施工隊伍,技術力量薄弱,不利于施工質量的管控和施工安全的管控。最后導致施工質量不過關,建設完成后不進行水質檢測,導致水質中泥沙量不合規范,不按規定程序驗收,甚至不經衛生監督部門驗收就投入等使用的問題屢見不鮮。
1.3 工程施工難度大,質量控制難度大
1.3.1 前期勘測設計與實際情況不符,導致施工難度加大
前期勘測設計一旦與實際情況不符合,將直接導致施工單位制定的施工組織設計的可實施性,會對工程的進度保障、質量控制、安全管控、成本核算等諸多方面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同時,如前文所述,由于施工隊伍的來源參差不齊,就會有施工隊伍擅自改變管徑,打井深度不夠等問題。
而2009年年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專家曾經組織對《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過中期的評估,當時評估報告指出。前期工作勘測設計費不足成突出問題,按照規定勘測設計費用應該占到總投資額的4%~5%,但是實際情況是僅占到投資總額的1.67%。前期設計經費不足,直接導致設計完成情況和設計精度的不準確,為以后的施工埋下了隱患。
1.3.2 農村地區分布廣泛,地區差異巨大,導致施工難度加大
一個成熟的施工隊伍,有一套自己施工方法,但是并不適用全國每一處地域,我國農村現在分布廣泛,還沒有通飲用水的村鎮多為偏僻位置,作為成熟的施工隊伍本身也不愿意前往,同時,偏僻的施工環境也不利于施工的進行,這將會導致地區內民間施工隊伍參與建設比例增高,專業水平不足,會直接導致施工的質量能否達標。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2.1 規范飲用水建設工程的審批程序,實現統一管理
對于農村飲水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地方政府應該做到,統籌管理。無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的資金來源從哪里來,各地方政府都要組織統一的水務規劃、建設工程投入計劃、衛生部門安全檢測檢疫等,監理農村應用水安全工程的審批系統。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審批、統一組織招標、統一建設和統一驗收等程序。
同時要遵循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水質水量并重、防治結合等原則,加強地方的管理。
2.2 加強農村鄉鎮的水資源保護
主要是要利用周邊河流,引流灌溉,要合理科學的引蓄優質水源,減少周圍城鎮的工業廢水和農村本地的生活污水流入。同時加大《水法》的執法力度,減少周邊企業工業廢水的直接排放,疏導污水的流向,避免污染群眾居住區的地下水源。
地方政府要合理布局建立供水水源保護區,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減輕地下水污染壓力,保證群眾生活用水水量充足、水質良好。
2.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全國在推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問題和難點,但是同時要注意到已經取得的成績,同時很多地方的先進做法也值得學習和推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甘肅省通渭縣,飲用水安全工程的先進做法。
通渭縣地處甘肅中部,屬隴西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420米至2500米之間,總面積2908.5公頃,現有耕地12.2萬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0.3公頃共轄6鎮12鄉332個村24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6.7萬人,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水面蒸發量1500毫米左右,且降水季節和年際變化大,供需時間錯位,降水多以陣發性暴雨出現,無法利用。
通渭縣通過積極創新管理機制和辦法,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推廣標準化工作,利于其他農村區縣的推廣。通渭縣建立了標準化的水管所和標準化渠道建設機構,主要的依據內容為:實際灌溉面積糧食產量、水費回收率、經費自給率、所容所貌建設、職工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累計建成標準化渠道120公里,占干渠總長度的60%以上。灌區管理所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水管單位增收節支為著力點,積極開展標準化水管所建設,促進了灌區水利管理工作穩步發展。
3結語
黨和國務院一直都高度關注我國農村飲水的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工程的意義十分巨大,保障農村飲水的安全問題,實際上就是保障農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問題。隨著近年來農村飲水工程的進展,我國農民群眾已經獲利,但是就農村飲水工程本身的特殊性,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探討、研究和解決。
參考文獻
[1]郭孔文.關于村鎮供水安全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水利,2006(9):4.
[2]張仲良.通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狀與思考[J].農村能源建設,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