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可行性與障礙性,提出了服務地方社會經濟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探討了高校圖書館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的措施與途徑。
高校是一個地方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承擔著為地方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撐服務的重要使命。高校圖書館,做為高校的情報信息職能中心,在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同時,也可以為所在地區提供一定的文獻信息服務,這不僅是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1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可行性
1.1 規章制度
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大學圖書館是高等學校文獻信息中心,是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也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①明確指出了高校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信息服務,為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信息參考,促進社會信息化的實現。
1.2 服務地方經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的發展需求
首先,地方高校在行政關系上是隸屬于當地政府部門的,它的辦學經費來源于當地政府并由當地財政劃拔,為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它有責任服務于社會。其次,隨著近年來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大,學校的招生、就業等競爭也越加激烈,如何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是高校的當務之急。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依托,開展社會化服務就是十分有益的舉措:第一,它能擴大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可以使更多的人對高校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提高高校的社會聲望。第二,可以提高圖書館的館藏利用率,并通過對社會范圍內的信息反饋,有針對性的補充圖書資料,提高藏書質量,形成優勢特色藏書。第三,社會化服務的開展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單一性經費來源的不足,提高館藏的質與量。
1.3 高校圖書館具有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優勢
相對于公共圖書館和其它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高校圖書館有很多優勢。(1)資源優勢,我國高校圖書館擁有館藏6.6億多冊,而公共圖書館藏書為4億多冊,館藏量低于高校圖書館。(2)人才優勢,高校圖書館在長期的發展建設中,形成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專業管理人才隊伍,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3)技術服務優勢,高校圖書館普遍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建設了館藏書目數據庫和特色數據庫,為方便讀者檢索圖書館資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障礙性
2.1 思想觀念障礙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最大的障礙是思想觀念。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一直被認為是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是其主要職責。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長期實行著封閉式的服務方式,而忽略了高校圖書館的經費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高校圖書館資源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
2.2 管理制度障礙
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制度都是圍繞本校教學與科研的需求制定的,組織結構也圍繞著校內服務而設置,沒有專門的社會服務部門,一旦向社會開放,必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如工作人員緊缺、工作量增加、校外人員不熟悉館內的規章制度及借閱流程造成的種種不便等,都會給管理增加難度,從而抵消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經濟的積極性。
2.3 文獻資源與資金障礙
介于經費問題,高校圖書館的館藏復本量一般不會很大,本校師生的需求基本可以滿足,但是,一旦面向社會服務,資源的緊缺立即就會顯現出來。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也就談不上什么服務了。再加上對社會服務的復雜性遠遠高于封閉的校內服務,僅僅依靠原來簡單的服務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需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或與其它信息機構開展協作服務,或引進國外成型的社會化信息系統等,但這都需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才能實現。
3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措施及途徑
3.1 加快法制化建設,完善服務體制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服務要有統一的制度,要積極尋求圖書館立法,這樣才能確保在高校圖書館在向社會開放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種種問題,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順利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正確的處理好服務校內和服務社會的關系,建立協調的平衡機制,以保障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不會給校內服務帶來障礙,而是可以促進高校及圖書館的發展。
3.2 轉變服務觀念,拓展服務內容
高校圖書館要想做好社會化服務,就必須先要轉變觀念,變封閉式管理為開放式管理,從自身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社會與經濟的實際情況與地方政府合作,為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除了傳統服務外,還可以根據地方特色,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了解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文獻信息需求,以便為政府和地方企、事業單位搭建起一座信息的平臺,為企、事業單位和學院相關項目攻關、科技成果轉讓與轉化等提供中介服務,從而體現出高校圖書館的社會經濟價值。
3.3 與政府共建共享
單純依靠高校本身的資金力量,很難達到圖書館社會化的硬件要求,但是,高校在辦學時往往也考慮到了要培養能夠服務于地方經濟的人才,這樣一來,高校在教學、科研與當地政府部門的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上就有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和當地政府部門就可以達成共建共享的協議,依托雙方的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源,建立一個有能力,有條件為社會開展服務的高校圖書館,使高校與當地的政治經濟都能從中受益,得到長遠發展。
3.4 開展有償服務
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必然導致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強度加大以及工作難度的加深,圖書館原有的工作人員在面對新的工作要求時難免顯得力不從心,引進新的工作人員則又面臨經費問題,社會服務很容易因此變成空談。如果能開展有償服務,根據服務所包含的知識信息量成果的多少,收取一定的費用,使圖書館的經費問題得到部分解決,人員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同時,經費的增加也可以促進圖書館自身的發展,以更好的開展社會化服務。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社會是為社會經濟和高校圖書館帶來“雙贏” 局面的文化盛事。只要高校、社會、政府部門三方能夠共同努力,循序漸進,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社會化就不會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而將切切實實為高校及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長遠貢獻。
參考文獻
[1]舒炎祥,錢薇.地方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29(4):98~102.
[2]劉宇.汪徽志.王玉玲.高校圖書館社會化的可行性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9(9):42~59.
[3]帕提曼.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障礙舉要[J].圖書與情報,2007(6):21~49.
注釋
①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