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時期籃球運動員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是籃球運動員技戰術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發生致命損傷將影響到以后的運動生涯,同時也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中學的籃球教練員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籃球技戰術水平,同時也要研究籃球的常見損傷的原因,做好預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
籃球運動是中學開展最普遍的運動之一,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是學校體育的一部分,各個學校紛紛組織籃球校隊,參加由縣、市甚至是省組織的中學生籃球比賽。活躍了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同時也是籃球后備人才重要的儲備站,現代籃球運動由于身體接觸多,運動量大,對抗激烈,運動損傷將會時有發生。中學時期籃球運動員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如果發生致命損傷將影響到以后的運動生涯,中學體育教師應該研究籃球的常見損傷的原因,做好預防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從而保證中學生正常地進行籃球運動訓練和比賽。因此,本文對其籃球訓練與比賽中損傷發生的各種相關因素進行針對性分析,從而為進行籃球教學訓練和比賽提供指導依據,以其盡量減少受傷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1中學生籃球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與原因
1.1 下肢部位
下肢部位的損傷主要是下肢關節的損傷,主要是膝關節、踝關節。
(1)膝關節的損傷。膝關節的損傷中學籃球運動員中出現也較多,這是因為,籃球技術中好多有急轉、急停、快速突破跨跳等,還有是籃球運動員身高比較高、體重比較大,在在防守中要求他們要降低身體重心,經常要處于屈膝位。這就給膝關節很大的沖擊力,受傷的幾率就增加。在2011年12月在NBA開拓者隊的當家球星年僅27歲的全明星球員羅伊就是因為膝傷而宣告退役。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之一,構成此關節的肌肉、韌帶等附件最多,受傷時累及的部件也就較多,加之受傷機制極為復雜,故其傷病具有多發性有扭傷、拉傷、擦傷等多種損傷或者是多種損傷類型同時發生,損傷還有急、慢性損傷同時存在,損傷后難治愈性等特點。
(2)踝關節的損傷。踝關節也是中學籃球運動員較易損傷的部位,例如:運動員在搶籃板球或者跳起投籃身體騰空后,落地時踩在他人腳上或落地緩沖動作不正確而失去重心控制時最易發生踝關節的損傷。嚴重的可能還可伴有肌腱的斷裂或脛骨或者腓骨的骨折。但是踝關節損傷多為韌帶扭傷,受傷具體部位多為踝關節的外側韌帶損傷。
1.2 軀干部位
中學籃球運動員的軀干部位主要是腰部,腰部是連接上肢與下肢的樞紐,負重大、活動多,基本上所有的技術與戰術都是腰部的輔助下完成,腰部的損傷將嚴重影響,籃球技術的發揮。腰部的損傷主要是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腰部的損傷有急、慢性損傷,難治療,腰部的損傷將嚴重影響籃球運動員。
1.3 上肢部位
上肢部位,也主要是關節部位的損傷,主要是肩、肘、腕、指等關節。籃球的投籃動作都是以肩、肘、腕、指完成,例如:投籃動作是以肩作軸,帶動上股,壓腕,撥指完成。上肢部位的損傷,主要是指關節的挫傷、外力過度牽拉的肩關節與肘關節內部韌帶受傷。
1.4 其他損傷
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損傷還有:擦傷,由于場地濕滑,或者是沖撞摔倒等照成擦傷;挫傷,由于在籃球拼搶中,相互作用的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組織、肌肉、韌帶或其它組織受傷,但是傷部皮膚往往完整無損;脫臼,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使關節面脫離了正常的解剖位置;肌肉痙攣,由于運動量過大,或者缺少維生素等,照成肌肉痙攣;中暑,天氣過熱,或者運動量過大引起的中暑等。
2中學生籃球運動常見的損傷的預防
中學生時期是籃球運動員成長的關鍵時期,任何損傷都會影響到籃球運動員的成長,教師研究籃球運動中的損傷規律,提高學生自我防范的意識,減少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損傷,從而為中學生籃球員的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做準備。
2.1 首先,應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化自我保護技能的專門訓練
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專門技能的訓練是現代籃球運動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籃球運動屬于身體直接接觸、高強度對抗、空中動作很多的競技性運動項目,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強化保護動作的專門訓練,是積極預防出現意外損傷的一個關鍵環節。具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很高的自我保護技能是優秀籃球運動員的特征之一,因此,將自我保護意識和動作(技巧)的訓練,作為技術訓練課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來抓,對于提高和保持球隊戰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加強全面身體素質訓練,注意對跨關節小肌群和韌帶的專門訓練
現代籃球運動競賽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動員既要具有兇悍拼斗的頑強作風,又要具有強壯的體格和素質,這些不僅是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良好的技、戰術水平和奪取最后勝利的生物學基礎,同時也是在訓練和比賽中有效地避免或減少運動傷病發生的物質保障。根據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和針對我國籃球運動員專項技術訓練較早、體格普遍較 “單薄”的實際情況,教練員更應加強對隊員的全面身體素質訓練。抓全面的身體素質訓練,不但要強化大肌群的力量、耐力、柔韌等訓練,而且還要特別注意對跨關節小肌群的訓練。一方面,隨著籃球技術的發展,以大關節作為運動軸完成的技術動作(如以肩為軸的運球技術)日益增多,而跨關節小肌群在投籃、運球時的控制球的“球感”方面、在與大肌肉協同發力,以及技術動作的控制與精細調節等方面,越來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疲勞往往從小肌肉開始,傷病往往在弱組織發生。跨關節小肌群因體積小和肌力不足,在訓練和比賽中最易疲勞和受傷,從而保護性地直接或間接影響大肌群作用的發揮。因此,圍繞跨肩、肘、腕、腰,以及膝、踝關節的小肌群,教練員應專門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以改善球員的整體身體素質條件。
2.3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是預防運動創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準備活動中除采用動力性輔助練習外,還應特別提倡使用靜力性牽張練習。
2.4 加強醫務監督,防止過度訓練
加強醫務監督既是科學化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使訓練和比賽順利進行的醫學保障。
參考文獻
[1] 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3.
[2] 張素霞.全國體育系科通用教材編寫組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3] 張路萍,陳國耀,等.運動創傷學[M].廣西大學出版社,2000:12~13.
[4] 姚鴻恩.全國體育系科通用教材編寫組.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5~6.
[5] 時霖.籃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