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好,受表揚,
不聽話,受懲罰,
這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然而,
對于“光體罰,容易忘;聽道理,有點早”的小寶寶,
怎樣懲罰才奏效呢?
有效懲罰七法則
在錯誤行為發生以后立即予以懲罰;
要使孩子知道何種行為該責罵;
盡量耐心說明行為不好的理由;
不要憑借他人的權威責罵;
不要進行比較式教育;
對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切忌焦急訓斥;
責罵要簡明扼要。
非常奏效的方法——“限時隔離”法
“限時隔離”在國外是個非常通用的非暴力懲罰技巧。它指的是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內,通過暫停一切活動的方式,受到懲罰并思考過錯。
“限時隔離”具體方式:
可以讓孩子坐在小椅子里,默想5分鐘;或關進房間,10分鐘后再出來……如果在戶外,可以在大樹下或者電梯間靜立5分鐘。一般適用于2歲以上的孩子。
“限時隔離”經驗之談:
軍軍媽媽:我在孩子1歲9個月時,就使用這種方法懲罰他。當時好像是因為他不好好吃飯,我就讓他在餐桌邊原地不動地站立2分鐘,結果沒想到這個方法還挺管用的。自從那次后,寶寶吃飯一直很乖,再也沒有發生在飯桌上調皮的現象。
母嬰點評:對于只有1歲9個月的孩子,2分鐘已足矣。
琨琨媽媽:有一次,我帶3歲的兒子去商店買東西,經過玩具柜臺時,兒子兩眼緊盯著一輛玩具車就是不愿意離開,這種類型的車子家里已有好幾輛。我拉他離開,他就跺腳,耍脾氣。結果我只得讓他站在現場,不睬他。
母嬰點評:在公共場合最好還是尋找一個比較僻靜的過道或者角落,“限時隔離”的時間可以相應縮短些,效果可能會更好。
隆隆媽媽:節日里,家里來了不少親戚,4歲的兒子那天特別來瘋了,說什么也聽不進去,吵得大家都無法安寧。我只得把他關進一間房里,沒想到他反而在房間里造反了。
母嬰點評:那就給他換個環境,換到一個沒有太多搗亂余地的房間里。4歲的孩子,就讓他呆在那一團混亂里,因為他該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和后果負責了。
懲罰6寶
NO.1 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3歲的樂樂非常喜歡看書,他的媽媽說,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覺前把故事書拿走,這就是對他最大的懲罰了。他媽媽的經驗是:每天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她就把樂樂喜歡看和想讓媽媽講的那幾本書堆放在一起,告訴樂樂:“如果你按時刷完牙,洗漱完畢,按時上床,那你就可以看這些書。”如果樂樂一次不合作,他的媽媽就拿走一本書。
NO.2 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事先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后果,“事不過三”處罰方式的效果就會更好。每次孩子調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后明確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當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時候,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后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NO.3 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換到其他事情上
有的人或許會產生疑問:這就是對孩子的懲罰?這明明沒有任何懲罰呀?確實沒有任何懲罰,因為父母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所以,一些低調的緩和方式有時也可以試用,也許就足以達到你們期望的效果呢。
NO.4 畫畫
根據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懲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了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NO.5 罰站
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墻壁、不正對大門為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后,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NO.6 打手心
用報紙制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包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在心情好的時候制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制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