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日復一日地每天工作14個小時,開車8000多公里進行拍攝的同時,避讓車隊與競爭的攝影師,拍攝環法自行車賽的老將Pete Goding對這一切樂此不疲……
很多人都說“攝己所愛”,那么你熱愛騎自行車這項運動嗎?
實際上不是的。但是,當你成為一名環法自行車賽攝影師的時候,會無法自拔地愛上自行車運動。你在法國旅行的長度和廣度,為自己打開了新文化與新體驗之門,你看到了這個國度從未觸及的那部分。
我現在必須報道至少7個賽程,第四五個賽程我做了整整3周。新聞社需要你時刻在現場,所以你要在早上8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整個過程你需要跑上幾千公里。為了報道2011環法自行車賽,我前后行駛了大約六千到八千公里的路。我常常和一位記者一起上路,為了消除行駛過程中的寂寞。
在這三個月的路上時間里,你要帶些什么攝影裝備呢?
我用尼康D3作為主要機身,以防萬一,另一個肩上還扛著一臺D2x和另一支不同的配套鏡頭。我也曾有過帶著高像素的D3x去拍風景的想法,但是因為我很喜新厭舊,所以就想等著看看新推出的D4會是什么樣子。
我會隨身攜帶尼康AF-S系列鏡頭(從14mm到300mm),配上一支2倍增距鏡,我有時會在終點線的地方拿它和300mm的鏡頭配合使用。這樣并不能得到更優質的照片,但選用600mm焦距的視角讓照片角度更豐富。我在拍攝肖像的時候,用的是一對老式SB800閃光燈和無線引閃器。我在一臺MacBook Pro電腦上用Photoshop做后期處理。我使用的是固態硬盤,因為我以前的筆記本電腦經常磕磕碰碰。在三個星期中每天都拍照片,那么最終你就需要幾百個GB的存儲空間,所以我也會隨身攜帶兩個TB級別的移動硬盤。
作為環法自行車賽隨隊媒體的一員,是不是與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混亂?
實際上這一切組織得都非常好。有很多人,包括攝影師、記者以及自行車選手、陪同人員和車隊……你必須非常自律,因為沒有人會等你。你知道每個人簽到啟程的時間,在他們啟程的一個小時以后會到達終點,而你必須趕在他們前面。
有時候,如果你是在一輛摩托車上,你可以在隊伍里穿梭,我還是英國自行車賽官方攝影師的時候就曾經這樣做。我有一個團隊,他們坐在一輛車里照看我的裝備,還有人會給我遞鏡頭。然而,拍攝環法自行車賽競爭更大,我這樣的人需要再奮斗個幾年才能擁有這樣的待遇。雇人騎車載你,為你駕駛后援車等等的費用都是極昂貴的。
對于這樣宏大的體育活動,你的日程是怎樣安排的?
你要研究路線才知道自行車選手們會經過哪些城鎮,也需要了解是否存在城堡之類適合拍攝的漂亮場所。在理想情況下,我計劃好拍些有選手們經過的場景照,拍攝一些他們爬山或類似的一些動作鏡頭,然后到達終點線。或者你可以沿途開車跟隨車隊——攝影師可以獲準在封閉的道路上通行——一條線路找一個合適的拍攝點。這個技巧只有我為雜志文章拍攝時才使用。為騎手拍攝特寫,我會將車開到他們前面,找到一個好的地點進行拍攝,然后再次超過他們。拍攝環法自行車賽時你難以經常這樣做,因為你不能在路上停留。一旦你落在大部隊后面就必須另抄近道趕超上去,這十分的麻煩。你得知道在哪里可以上高速來趕超隊伍,否則就會被甩在后面,以致錯過沖線的拍攝。
終點線附近通常有一個大型媒體發布間,里面提供高速網絡服務,一旦你已經拍完賽事照片,在拍完沖線時刻以后,你就要趕快跑回來,通過互聯網盡快傳送給圖片社。
如果信號足夠強我會用無線網卡,但是十有八九由于文件大小的緣故,你必須在媒體間里搶到寬帶有線連接,很讓人驚訝的是,雖然在山頂,但是100兆的文件幾秒鐘就傳送完畢了。
你如何在拍攝中保持活力,同時避免只是拍攝平淡無奇的照片?
在為路透社拍照片時,每天能被報紙選中的照片都是有限的。通常每天都是一些標準照片,其中包括在終點線的照片和領獎的照片。固定模式的照片讓人心生厭煩。你會發現在比賽過程中法新社、英國國家通訊社、美聯社和Getty這些大的新聞或圖片社與你同行,他們派出的20個伙計騎車在你周圍。攝影師們變得倦怠,尤其是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路上,如果你在路邊停車,你會發現許多同行也開始停下。有時候你真想藏在一個灌木叢后邊,讓其他人拋下你算了。
我想即使景色或者環境不盡如人意,你總能從某些事物中拍出一些好照片。英國自行車大賽由于糟糕的天氣而飽受非議。你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繼續工作,嘗試一些不尋常的角度,把鏡頭對準觀眾們,也可以自己擺好姿勢,選取旗幟做背景,而不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
你的新書《山之高》展示了歐洲頂級自行車盤山賽的盛況,這些照片需要另外進行拍攝么?
大多自行車運動雜志都需要一個人在一架單車上的照片;更具體些,就是說他們想要展示一下選手向山上騎車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痛苦。在《山之高》一書中,我們決定加入多一些旅行的感覺,多從自行車選手的視角進行拍攝,而非更多地展示自行車手本身。我原來沒有太多和這個主題相關的圖片,因為大多數時間我都以工作客戶的需要作為拍攝導向。所以,是的,2011年我環游歐洲進行了幾個月的拍攝之旅。
我的時間排得相當緊湊。邏輯上,我的時間表猶如軍事行動,要安排好從哪個機場出發,在哪里能找到車之類的細節。我也要等待冰雪融化,這就意味著我不得不回訪一些拍攝點以作確認。其中一個階段,我開車行駛了大約16000公里去拍攝18座山峰——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我們為了到達這些大山而翻過的其他山頭!真是相當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