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畫面細節、減少畫面瑕疵能增強人像攝影作品的沖擊力,具體如何做請看我們的示范。
即便是最好的攝影師,也會時不時遭遇對焦問題的挑戰,尤其是使用大光圈拍攝的時候。大光圈帶來的淺景深效果,使我們很難保證畫面中的重要部分一定位于景深范圍之內。
另外,為了避免拍攝細節紋理豐富的對象時出現摩爾紋,很多相機在感光元件面前安裝了一片低通濾鏡。但是,低通濾鏡在消除摩爾紋的同時也會造成畫面的輕微模糊,使拍攝結果顯得焦點不實。如果光靠相機背后的液晶屏顯示結果,我們很難判斷一張照片是不是真的對焦清晰。
面對數碼相機種種與生俱來的缺陷,我們無計可施。但Photoshop卻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能夠解決畫面模糊、還原畫面細節的操作與命令。銳化命令能通過增強眉毛、頭發等面部細節邊緣部分的對比度,改善它們的輪廓表現,使畫面看上去更加清晰。但是在銳化處理的時候,你需要特別小心。
避免瑕疵
銳化操作也有不少缺點,首先它會給畫面帶來一些讓人排斥的負面效果。例如說在我們擴大銳化半徑的同時,畫面景物周圍就會出現白色的亮邊或黑色的暗邊。其次,銳化命令在提高畫面細節清晰度的同時也會提高畫面瑕疵的清晰度,例如由較高感光度設置造成的噪點顆粒。
所以,在執行銳化操作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細節與瑕疵之間的平衡。我們將在這篇文章中告訴大家一些實用的技術與技巧,幫助大家在銳化畫面細節的同時將瑕疵保持在最低限度。
如何:對照片進行精細的銳化操作
復制圖層
打開一張細節豐富的人物肖像特寫照片。然后將背景圖層縮略圖拖放至圖層面板下方的創建新圖層圖標上復制該圖層。這樣做既能保留原始的畫面信息,同時也方便我們在調整過程中進行前后對照比較。
放大關鍵部分
從工具欄中選擇縮放工具,單擊上方選項欄中的“實際像素”按鈕將畫面放大至100%,方便我們判斷照片的實際對焦情況。切換至抓手工具,長按鼠標左鍵,拖動畫面顯示雙眼、睫毛等關鍵細節看上去略有些虛焦。
移除瑕疵
假如我們現在就開始對畫面進行銳化操作,那么眼睛下方的瑕疵會變得更加清晰。先從工具欄中選擇污點修復畫筆工具將其移除。從畫筆預設選擇其中挑選大小為35像素的柔邊畫筆,勾選內容識別選項,然后在化妝部分進行涂抹。
判斷瑕疵
執行“濾鏡>銳化>USM銳化”,使用數量為500%、半徑為10的超常設置凸顯畫面中的銳化瑕疵。陰影部分變得死黑,高光部分過曝。另外在顏色較深的眼影部分出現了明顯的白色亮邊。人物雀斑和照片噪點也變得非常明顯。
移除亮邊
將半徑滑塊降低至2.0,控制反差調整區域的擴散范圍,避免出現亮邊或暗邊等瑕疵。將數量降低至143%,使邊緣對比不至于太過明顯。通過勾選或取消預覽選項對比銳化前后的畫面細節顯示效果。
調整閾值
銳化操作會放大畫面噪點或雀斑等畫面中原本反差不大的細節。如果在調整半徑和數量的同時使用閾值滑塊控制銳化操作對反差較低部分的影響,就能起到既銳化高反差細節又不改變皮膚等影調的效果。
智能銳化
見識過USM銳化的效果后,單擊取消按鈕,再讓我們看看“濾鏡>銳化>智能銳化”命令。它提供了很多控制選項。將數量設置為130%,半徑設置為2.0。在預覽窗口中按住或松開鼠標就能對比銳化前后的效果。
其他設置
為了得到更加自然的銳化效果,可以將移去下拉菜單設置為“鏡頭模糊”,這樣做能得到更平滑的對比變化,減少暗部的細節丟失。“更加準確”聽起來很厲害,但反而會使得畫面中的噪點更加明顯,所以別碰它。
小詞典感光度
數碼相機上感光度表示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程度,環境光較弱的情況下可使用ISO 800等較高的設置。但更高的感光度設置也意味著更多的畫面噪點,在經過銳化等后期處理操作后它們會變得更加明顯。如果使用較低的快門速度和較大的鏡頭光圈我們就能在環境光較弱的情況下依舊使用較低感光度拍攝,必要時可以用上閃光燈。
小詞典USM銳化
USM是“去銳化蒙版”的英文縮寫,聽上去更像是對照片進行模糊而不是銳化操作的一個命令。這個奇怪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它源自傳統暗房中提高照片清晰度的一種技巧,其操作主要依靠負片模糊后的正片中間片實現,故由此得名。如果不明白這個典故,很容易被這個名字弄糊涂。
避免運動模糊
如果快門速度較低則有可能造成運動物體出現模糊。移去下拉菜單中的“動感模糊”選項正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但是其調整效果并不理想。倒不如首先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拍攝再通過后期手段提亮曝光。
前后對比
保持移去下拉菜單設置為鏡頭模糊不變,單擊確定按鈕。開、閉“背景副本”圖層縮略圖前的眼睛圖標與未經銳化的原始背景圖層進行比較,現在眼睛看上去更加清晰了,但在帽子等虛化部分也出現了噪點。
添加圖層蒙版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女孩頭上的帽子位于景深范圍之外,我們根本就不應該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銳化操作。為保證畫面效果,我們最好將銳化限制在眼睛、鼻子、嘴巴等關鍵細節部位。單擊圖層面板下方的添加圖層蒙版按鈕。
銳化關鍵細節
選擇“背景副本”圖層的蒙版縮略圖,使用快捷鍵Ctrl+l將蒙版反向為黑色。選擇大小為300像素的柔邊畫筆工具,將前景色設置為白色。選擇蒙版,在畫面關鍵細節對應的部分涂抹,還原圖層中被銳化的內容。
調整室內攝影作品
控制景深
選擇性銳化不止適用于人像,同時也適用于靜物攝影。本文介紹的銳化操作適用于景深較淺的照片。
銳化細節
我們可以使用本文介紹的銳化操作增強焦點處的細節表現,例如右側范例中這朵非洲菊的整個花朵,使其在畫面中更加突出。
控制噪點
使用圖層蒙版控制銳化范圍能有效減少畫面中噪點和瑕疵的數量,對于畫面中的焦外部分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
避免亮邊
對焦外部分進行銳化操作時,很容易造成亮邊,例如右圖中米色背景下的綠色花梗。避免這種狀況同樣要依靠圖層蒙版。
你知道嗎?自動銳化
玩不轉USM銳化或智能銳化中復雜的滑塊選項?那么不妨試試“濾鏡>銳化”菜單下的銳化命令。該命令不提供任何控制選項,效果比較自然。如果你認為使用該命令得到的結果銳度不夠,不妨使用快捷鍵Ctrl+F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