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最終會相遇,會喜歡上,但不太會結婚;他們會有巔峰會有低谷,但最終不太會幸福。
曾經有人問蕭伯納:“你認為圣經是由幽靈創作出米的嗎?”蕭伯納回答說:“我認為所有的優秀文學,都是由幽靈寫作而成的。”這也正是《愛,始于冬季》的作者,短篇小說家西蒙·范·布伊對于文學的認知。在一個安靜的像墓穴一樣的地方,你游離于身體之外,任憑一切空靈的思想飄動,話語如同云朵一般安靜而持續不斷地變成雨滴落下來。
西蒙·范·布伊的這本短篇小說集,事關放棄與繼續。站在放棄的邊緣的人物,沉浸在對過去的沉重的緬懷中,沒有了繼續生活的動力和勇氣,直到邂逅命運中注定的那個人,才重新揚起生活的帆。西蒙·范·布伊想要向人們講述愛的故事,這些故事初看起來溫柔寧靜,再一細品,卻又因為一種奇特的不平衡感讓人感到分外難受。
小說集的第一個故事,就是《愛,始于冬季》。布魯諾·伯奈特是一個大提琴家,他在音樂里浸淫,卻找不到希望的出口,他沉湎于過去,而無法往前邁步。漢娜是另一個生活在過去的人,她無法忘記在一個寒冷的冬季,凍死在樹上的弟弟。死亡的陰影時刻伴隨著她成人的生活,她覺得那是她的責任,她始終無法原諒自己。而當這樣的兩個人的生活發生了交織,當他們交往相互深入,他們成了彼此的救贖。于是,愛就這樣在他們生命里最沒有生機的冬季萌發,將他們帶入新的生命的旅稗。
這是這本書的第一個短篇,一連串的場景出現在腦海中,是《巴黎夜未眠》中相遇的緣,是《before sunrise》中無言的愛,是《她比煙花寂寞》中大提琴的憂傷,是《莫扎特與鯨魚》中失常的孤獨。但所有的這一切讓我體會到一種法式的安靜,這種安靜優雅地昭示了掩藏背后的愛,在一處街角,一座酒店,一個公園,一次相遇中,娓娓道米,不緊不慢,自然鋪開,平緩而又憂傷,愛得深沉,卻又帶著童話那樣的輕快。
“周圍的事物就像一本被遺忘在長椅上的書,風是它的讀者。”
“墮落天使贈予的禮物,并非減損我們的幸福,而是引導它,令其變得深刻,同時讓我們充滿激情,這樣在未米的日子里我們的愛便能地久天長。”
愈是最難捱的人生,到最后愈有可能幸福。因為一旦失去的比得到的多,你的心懷滿的不再是欲望,而是對這顆心里已有的東西的愛。現在的痛苦一定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幸福,只有這么想我們得到的愛才能久遠。布魯諾和漢娜都已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他們是那么知曉對方心中的痛,以往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如果心空了,不要用回憶去填滿,不妨讓愛重新滋長,因為生命中滿滿的都是愛。
2009年憑借這個故事,西蒙·范·布伊獲得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村上春樹也曾在2006年獲得此獎。出生于1975年的西蒙·范·布伊,是一個有著四分之一中國血統的英俊男人。對他來說,最好的小說創作的方式就是假裝自己是一個死去的人,像幽靈一般的寫作。他喜歡在床上寫作,也經常在他的孩子學校附近的大學圖書館里寫作。安靜是最重要的條件。但西蒙也不否認音樂對他作品節奏的影響。他喜歡法國作曲家埃里克·薩蒂,也喜歡巴赫。他喜歡組曲之間隱藏著的神秘的聯系。
正如同薩蒂的《吉姆佩地組曲》和巴赫的提琴組曲一樣,在《愛,始于冬季》這部短篇小說集里,五個獨立的故事呈現出它們各自不同花色,相互獨立卻又分享著共同的基調。每一個人都有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帶著獨特的哀傷色彩,每一種顏色的哀傷又一定有一個命中注定的救贖。這個救贖可以是一場偶遇,一次交談,一段戀情,也可以是生命中的各種可能。那些悲傷而溫柔的偶然,讓曾經失去過的我們更加珍惜這一刻獲得的幸福。對那些孤獨的人來說,愛是一種奇妙的綿延和巧合。每一個時刻都是己知和未知的矛盾體,我們在這樣的碰撞中,等待遇見未知的自己。
(責任編輯:彤彤margury073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