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秦始皇愛過一個名叫阿房的民間女子,但這段美麗的愛情沒有換來美麗的結(jié)局,為了紀(jì)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極度奢華的阿房宮。后來,楚霸王項羽入關(guān)推翻秦朝暴政,一把火燒掉阿房宮,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里盡成灰燼。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成了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的證據(jù)。然而,項羽真的燒了富麗堂皇的阿房宮了嗎?
阿房宮建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如今,在陜西西安西郊三橋鎮(zhèn)以南,還保存著面積約60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
2002年,中國考古工作者組建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他們試圖從這座被累累黃土塵封了2000多年的遺跡中,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毀的宮殿。然而,挖掘的結(jié)果卻出乎意料——阿房宮并沒有被火燒的痕跡!
會不會是2000多年的風(fēng)霜雨雪,抹去了大火留下的痕跡?不會,有例子為證。漢代長樂宮在東漢末年被焚毀,火燒過的痕跡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阿房宮與漢代長樂宮的建筑年代相差并不遙遠(yuǎn),如果同樣是被燒毀,為什么看起來如此不同呢?只能有一個可能:阿房宮并未被項羽燒毀。不僅如此,考古隊還提出,阿房宮根本就沒有建成!因為考古中發(fā)現(xiàn)了兩個疑點。
疑點一:2003年年底,阿房宮考古隊在阿房宮遺址的北墻上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漢代瓦片。難道阿房宮一直沿用到漢代,這些瓦片是修繕時所用嗎?
疑點二:如果宮殿建成,無論怎樣焚毀,都應(yīng)像秦咸陽宮遺址那樣,有一米多厚的瓦礫堆積遺存,而阿房宮遺址沒有。況且,如果宮殿建成,金銀財寶會被洗劫,怎么可能連一個破碗都沒有遺存呢?
同時,文獻資料也透露出阿房宮并沒有建成的信息。《史記》里說: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阿房宮被迫停工,70萬勞力全被趕去修秦陵。等到這年四月“復(fù)作阿房宮”,七月陳勝吳廣就起義了。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至于杜牧那篇聲情并茂的《阿房宮賦》,考古隊認(rèn)為,那可能是他根據(jù)生平所見過的宮殿想象出來的。而明代以后出現(xiàn)的阿房宮圖,則是以杜牧的想象為基礎(chǔ)描畫的。
事實上,歷史上早就有人指出說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關(guān)于其規(guī)模的描述都是圖紙上而非實際上的。南宋程大昌就在《雍錄》中寫道:“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后兩句的意思是:那是設(shè)計的模型,希望達(dá)到這種樣子,事實上并沒有付諸實施。可惜的是,這種聲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如果阿房宮沒有存在過,那么,后人給項羽安了一個“火燒阿房宮”的莫須有的罪名,確實是冤枉了這個在歷史上享有盛譽的一代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