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潘如丹
近年來,質量的概念和范圍在不斷地變化和擴大,社會越來越關注服務質量、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在全民關注質量的時代背景下,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與教育部聯合開展了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評薦工作,全國已有16個教育基地獲得第一批授牌,其中上海占據2席。它們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和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這兩家企業以展示現代汽車生產嚴格的質量控制過程和新能源發電技術為特色,將質量理念自然地融入社會實踐教育,為中小學生從小樹立牢固的質量意識,上了生動的一課。下面請跟隨記者的腳步,近距離地體驗這兩個教育基地的質量教育過程。
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臨港基地為自主汽車品牌“榮威”的制造工廠,地處上海市浦東新區蘆潮港鎮。一走進廠區大門,現代化的生產制造車間,便體現出現代汽車生產企業的質感,最前面的就是我們將要參觀的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活動區。
進入基地,由專職的講解員做過詳細的安全教育后,參觀者即可進入汽車制造的總裝車間。車間占地面積38000平方米,平面呈T型分布,分為三個區域:內飾、底盤、汽車下線后的檢測區。
進入車間,現代化流水線上的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在一條條流水線上快速移動的是一輛輛簇新的、正在裝配的小轎車。坐上白色的專用參觀電瓶車,戴上車里特別配置的耳機,參觀者便能在車間的嘈雜聲中清晰地聆聽到講解員的聲音。另外,電瓶車上,還貼心地為學生加裝了安全鉸鏈,以防學生在車輛快速行進的過程中發生危險。

在這里的每一個工位、每一道工序都采用了標準化的操作方法。流水線上采用的關鍵扭矩控制系統,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控制設備。它采用精準化控制,實行在線監控、應用防錯技術,對達不到要求的扭矩進行報警并自動停線。如某個螺絲沒有擰到位,流水線就會停下來;又比如一個地方應該擰5個螺絲,操作人員只擰了4個螺絲,流水線也會停下來。流水線旁有一根黃線,像電線一樣懸掛著,操作人員發現問題時可以拉下這根黃線,發出警報聲后會有班組長前來支持,將人為操作誤差降到最低,把質量控制落實在每個工位上,以保證整車出廠質量。
車間內有一種可自行滑動的小車,叫做磁導智能自行小車,上面托著的是零件分揀系統。一輛小車上的零件就是安裝一輛車所需的所有內飾零件,缺一不可,精細化程度非常高。如果小車開到最后一個工位,上面還剩有零件的話,就說明這輛汽車漏裝、錯裝了零件。所以,它能起到防錯作用,并大大減少了物流人工及拖車的使用,從而使生產線上的操作人員更加專注于裝配工作,有力地確保了裝配品質。
進入了底盤線區域,這里有一個工位是總裝車間內部設立的底盤質量檢查點,負責對汽車底盤進行全面地檢測。檢測員的動作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他像醫生一樣專注并迅速地“望、聞、問、切”,即快速地檢查著底盤的各個關鍵部位。這是體現質量和效率完美統一的地方。因為,這個工序要求檢測員必須在78秒的時間內完成48處部位的檢查,每輛車的每個檢查點都必須要用眼睛看清,用手摸準,用紅色漆筆標注,確定裝配牢固、質量可靠后,才能讓車輛流入下一道工位。
參觀完總裝車間,來到多功能教室,在這里可以了解汽車的構造和質量方面的知識,包括質量品質基本常識;通過解剖車和汽車分解圖來說明汽車基本構造和工藝裝配順序;還有質量品質意識教育,包括質量基礎教育、產品安全、召回案例等內容。
看完紀錄片之后,來到旁邊的實驗區,組裝汽車零部件。小學生可以通過觸摸液晶屏,利用3D數碼虛擬裝配程序,親手進行模型車輛拼裝。動手組裝汽車零部件,可以加深學生對汽車結構的認識。在實驗區,還能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實物測量,并進行小組競賽、總結討論。中學生則可通過游標卡尺、通止規等測量工具,對教學模具進行實物測量,認識各種工具,了解汽車制造的精密性、嚴謹性,以深化質量意識。
實驗區的活動均是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的,通過小組競賽、總結討論的形式,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感。競賽設置一等獎、二等獎和參與獎,表現優異的個人和團隊,可以得到獎品,并且有機會在展廳中,與自己心儀的車型合影留念。
通過對汽車生產、管理和質量檢驗檢測的直觀了解,普及質量知識,了解汽車基本構造,使中小學生初步了解標準和標準化在生產中的作用,理解質量創新是保障品牌具有競爭力的道理,幫助參觀的學生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培養做事嚴謹、負責的學習態度。
上汽集團是我國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榮威”是我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杰出代表之一。作為全國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上汽集團展現了負責任的企業形象,為全國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積累了經驗,將上汽的美好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位于上海浦東蘆潮港的另一個全國首批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由上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組建,是一家集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研發、設計、制造、技術咨詢、工程總承包為一體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公司。公司注冊成立于2006年9月,總部位于上海閔行紫竹科學園區,上海重裝備產業區是其在上海、江蘇省東臺和黑龍江北安的三大制造基地之一?;卣嫉孛娣e5萬多平方米,參照國際標準,布局科學、設施一流,具備年產1000臺機組的生產能力,配備全功率試驗臺和并網試驗臺。
上海電氣風電公司以自主技術獲取綠色能源為使命,已經成為國內第一家同時擁有陸上系列化機組、潮間帶機組、海上風電機組業績和能力的設備制造廠商,實現了國內首批MW級風機出口海外的市場業績,開創了國內最大容量(3.6MW)海上風機成功獨立研發的先河,建設了國內整機制造商中唯一的試驗風場。
該公司利用臨港基地場地,建成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并成立了由企業一把手負責,各部門通力配合的工作機制,利用全公司資源,完善硬件設施,豐富教育內容。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設計的質量教育參觀路線和課件內容豐富并富有創意,得到當時評審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風電基地設計了具有新能源特色的風電生產質量教育課件,將清潔能源知識及風電的發展變化歷程制成動漫和宣傳片,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將綠色能源、質量知識、風機原理,進行巧妙地組合,并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分別制作了有針對性的課件。
質量教育課程內容包括:風的故事、風機的故事、質量故事和風機質量等,課程的講授采用問答和漫畫相結合的形式,比如用猜猜它是誰、風機長什么樣、風機內部是什么樣、風機是怎么安裝的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用漫畫和圖片的直觀形式給予解答。對于風機質量事故、風機試驗平臺、風場分布及地理環境等內容則多以實景照片展示。

結束風電質量課程后,同學們開始對風機制造車間和風場現場進行實地參觀。跟隨專職的講解員,來到風機部件生產車間,可以看到風機的關鍵部件——中軸和機艙,正在車間里生產。參觀完車間,需乘車到位于東海大橋邊的風力發電實驗場參觀。實驗場上整齊地佇立著實驗用發電風機。在徐徐吹拂的海風中,只見有的風機上,三片造型簡潔的扇葉,在緩慢的轉動,有的則紋絲不動。千萬不要以為轉得慢,是因為風力小而轉不動,也不要以為不轉的風機出了故障。聽過講解老師介紹,才知道風力發電機的葉片轉速是有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而且葉片還要定時“休息”。
理論教學、車間裝配、風場體驗讓學生們對風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親身體驗產品質量對生活、對社會的影響,感受到良好質量管控的重要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質量意識。
在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風電基地還注重了學生參觀路線和動手實踐環節的設計。制作了多種適合學生特點的宣傳展板和宣傳圖片,在參觀過程和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共同參與,寓教于樂。通過中小學生參觀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試驗風場現場教學等環節,讓學生體驗了清潔能源的魅力;體驗創新互動、觀看教學錄像片、動手裝配風力發電機模型,讓學生感受風力發電場的壯觀和神奇。
作為首批榮獲“全國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稱號的上海企業,風電質量教育基地積極地配合落實質量教育活動的具體內容,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以上兩個全國首批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圍繞質量的主題,根據自身行業特點,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質監、教育兩部門牽頭和指導下,通過不斷完善教學課件、課程安排、組織方式,實現了全國首批質量教育實踐基地軟、硬件的全面建成,讓廣大中小學生有了更多接受質量教育的機會。
建設中小學生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是素質教育的延伸、是質量發展的契點,更是企業責任的彰顯,我們相信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所發揮的社會效應,必將匯聚更多質量發展的力量,助推質量強國夢想的盡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