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銘
奧巴馬總統上任3年來,美國經濟一直增長乏力,美國民眾對此很惱火。不久前,在就失業問題和國家赤字問題發表演說時,奧巴馬總統似乎難以抑制自己的怒火。
人們發現,在此次演說中,奧巴馬總統一反常態,語氣聽起來不像往常那樣冷靜,反而顯得咄咄逼人。《郝芬頓郵報》簡要報道了此次演講,報道的標題是“奧巴馬終于成熟了”。
事實證明,對領導者而言,憤怒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情緒,但在公開演說這樣的活動中表達憤怒卻是“技術活”,一旦搞砸,就會麻煩不斷。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講師維吉尼亞·海利-湯尼表示,最糟糕的情況是,演講者改變了語氣,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言者怒火中燒,聽者無動于衷,沒有比這更令人沮喪的事了。
強硬的措辭能起到警醒的作用。去年早些時候,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坦言公司面臨的危機,成功喚起了外界對公司的關注。埃洛普稱,諾基亞公司就像一個人,站在熊熊燃燒的平臺上,為了自救,惟一的選擇就是跳進刺骨的冰水中。
維吉尼亞·海利-湯尼稱,有時候,身處危機中的領導者需要通過傳達自己的憤怒或表現得咄咄逼人,讓自己看起來與聽眾感同身受。她想起自己之前的老板、時任道富集團CEO的羅納德·羅格。當時,道富集團要進行大規模裁員,羅格稱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自己也是被逼無奈。他對當時的情況憤怒不已,并且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雖然裁員并不是好消息,但員工對羅格的話反響很好。
不論我們承認與否,對于憤怒的領導者,我們通常都會給予更多尊重。2001年,斯坦福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拉里薩·蒂登斯組織了一項研究,參與者觀看了比爾·克林頓對莫妮卡·萊溫斯基丑聞的反應,一組觀看的是克林頓懺悔的視頻,另一組觀看的視頻是克林頓對此事大發雷霆。之后,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對克林頓的領導能力評分,結果,觀看克林頓發怒視頻的參與者對他領導能力的評價更高。
當然,作為領導者,通過發怒獲得聽眾的關注或尊重之后所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用行動為自己的話提供支持。埃洛普在調整諾基亞的策略后,需要給大家一個交代;羅格在宣布大規模裁員后,要真正讓公司有所好轉。
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羅伯特·利文斯頓表示:“要想獲得支配地位,必然會面臨隱性威脅。如果你是‘惡霸,但人們認為你根本無力擺平他們,你就別想從他們那里得到保護費。”
此外,怒火保持太長時間也存在風險。維吉尼亞·海利-湯尼認為,首先,人們只能消化一定數量的負面情緒。其次,聽眾在聽一位帶有情緒的領導者演說時,會把演說中的信息解讀為領導者個人的信息——更多的是領導者的自我意識,而不是他所面對的聽眾。雖然激烈的話語能引起聽眾的注意,但如果這被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那就得不償失了。
奧巴馬總統之所以改變演說的語氣,是因為目前美國的政治局勢處于一種復雜的均勢之中。選舉季即將來臨,奧巴馬總統卻一直受到國會掣肘。他的一舉一動都經過精心設計,此次突然變調也不例外。美國共和黨眾議院全國委員會前主席湯姆·戴維斯認為,這次演講不過是奧巴馬總統的一步棋而已,在外界的意料之中。戴維斯表示,奧巴馬會兼顧莊重、身為總統的自我與對各種問題憤怒不已的政治家這兩種身份。“作為旁觀者,批評他很容易,但實際上,他也只是在‘照本宣科。”
奧巴馬總統的“沖冠一怒”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看起來確實是一步好棋,但要想收到長期效果,還要看他接下來的行動。
(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