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芳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天津鐵路樞紐在路網中是溝通我國華東與東北、西北、內蒙等地區交流的咽喉要道,承擔著關內外地區的客貨中轉及天津地區客貨的到發作業,并辦理與塘沽新港的聯運,是一個客貨混合、路港聯運的大型鐵路樞紐。該樞紐對關內外物資交流和旅客運輸具有重要作用,銜接京滬、津山、津霸、津薊、黃萬鐵路,以及樞紐內的北環、西北環、陳塘、李港、周蘆、津南和東南環線鐵路。天津樞紐現有天津站、天津西站兩個大型客運站。天津樞紐既有貨場15個,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天津港與腹地鐵路通道能力的提高,樞紐貨運量將大幅度增長。
天津樞紐西南環線為樞紐環線,全部運行貨物列車,線路自既有京滬線周李莊車站引出,沿既有周蘆線通道新建雙線、李港線復線引入萬家碼頭站,新建進南港區通道,設萬碼南站,新北大港站至咸水沽站津南支線復線。
天津鐵路樞紐西南環線主要承擔津霸線(肅寧方向和石太方向轉京九線)、京滬線豐臺西方向、津薊線發往南港區及臨港工業區、京滬線德州方向出關、豐西方向與濟南西方向無需在南倉站辦理作業的貨物列車,以及各方向發往南港區需要在南倉站進行編組作業的零星車流的運輸任務。各線貨運量及貨運列車行車量如表1所示。

表1 各線貨運量及貨運列車行車量 對/日
津南支線為天津樞紐西南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津西南環貨運通道,是東北去往上海方向直通車的主要貨運通道,同時承擔薊縣去南港的車流及南倉去往南港的小運轉車流。津南支線自既有薊港線咸水沽站引出,接入既有李港二期新北大港站,現在為單線鐵路內燃牽引,線路長度為12.436 km,沿線有2個既有站和1個線路所,即咸水沽站和新北大港站,津南線路所。
咸水沽站位于天津市津南區雙橋河鎮境內,津晉高速公路以北500 m,105省道以南1 km。車站中心里程為JNK10+780 m。上行方向為民生村站,站間距為10.388 km,下行方向為鄧繕沽站,站間距為15.319 km。車站按技術作業性質和用途為中間站,主要辦理列車到發、會讓、調車及組織專用線裝卸作業。貨運業務中主要為到達作業,品種以煤炭為主,兼有建材、糧食、石油化工等。
該站為薊港線既有車站,既有正線3條,到發線3條,有效長為1 050~1 461 m,專用線3條,有效長為850~1 081 m。既有50 m×5 m×0.3 m基本站臺一座。另有鐵廠專用線在南端引入,設有交接線2條;東大倉貿公司專用線、104糧庫專用線、鐵廠專用線在本站引入。站內設有貨場(外津儲運場)一處。
津南支線復線自新北大港站引出,上跨既有李港雙線后,并行既有津南支線向北,下鉆唐津高速公路后接入咸水沽站。針對津南支線和薊港線布置形式,津南支線復線引入咸水沽站共研究兩個方案,即平面引入咸水沽站方案和立交疏解引入咸水沽站方案。
該方案(如圖1 所示)車站維持既有規模不變,車站兩端咽喉結合新北大港至咸水沽新建雙線引入作相應改建,優化咸水沽至新北大港與咸水沽至鄧善沽相互之間的線位關系,避免產生廢棄工程。
既有津南支線于薊港雙線西側平面引入咸水沽站,津南支線復線并行既有線路,下鉆唐津高速公路后,占用既有津南支線位置接入車站,在車站北端咽喉區與薊港右線貫通,為西南環右線;既有津南支線占用薊港右線位置接入車站,在車站北端咽喉區與薊港左線貫通,為西南環左線;薊港右線占用原薊港左線位置,在車站北端咽喉區以18號道岔與西南環左線相接,并設置安全線,西南環兩正線間設18號道岔單渡線,滿足薊港至西南環線運輸需求;在薊港右線東側新建薊港左線,與站內既有3道相接,并與水廠專用線貫通,在車站北側咽喉區與西南環右線間設置18號道岔單渡線,以滿足薊港線至西南環線運輸需求;東大倉貿專用線在西南環左線與薊港右線間以5.3 m線間距并行,在JGK8+700處以12號道岔與薊港右線相接,薊港左右線間設12號渡線,以滿足咸水沽站直東大倉貿專用線的運輸需求。

圖1 津南支線疏解平面布置(平面方案)
根據津南支線與薊港線上跨關系不同,共研究了2個方案,即薊港線上跨倉貿專用線及津南支線雙線方案和津南支線上跨方案。
(1)Ⅰ方案——薊港線上跨方案(如圖2所示)
津南支線上行線自新北大港站引出,上跨既有李港雙線后占用既有津南支線位置,二線均在既有線左側,在津南K7+100處與既有津南支線換邊下鉆唐津高速公路、津晉高速公路后接入咸水沽站;津南上行線在津南K7+100處占用既有東大倉貿專用線位置,下鉆唐津高速公路后與薊港上行線相接引入咸水沽站;東大倉貿專用線占用既有薊港上行線通路,下鉆唐津高速公路后以12號道岔與津南上行線相接;薊港上行線改建,上跨倉貿專用線及津南支線雙線后,下鉆唐津高速公路、津晉高速公路后接入既有咸水沽站;薊港下行線維持既有不變。站內津南支線中穿薊港線,薊港線為貫通線路,津南支線中穿薊港線。
(2)Ⅱ方案——津南支線上跨方案(如圖3所示)
新建津南支線上行線自新北大港站引出,上跨既有李港雙線后,并行既有津南支線向北展線后上跨薊港雙線,下鉆唐津、津晉高速公路后接入咸水沽站,薊港線維持既有貫通線路,津南支線外包薊港線。受薊港線標高及下鉆唐津高速公路影響,津南支線上行線從JNK5+200至津晉高速公路橋下,展線長度為5.7 km,展線范圍內包夾土地為3 725畝,地塊分割嚴重,且將幾家企業包在鐵路中間。

圖2 薊港線上跨方案

圖3 津南支線上跨方案
(3)平面方案和立交方案優缺點分析
平面方案和立交方案的優缺點對比如表2所示,由于薊港線上跨方案對既有線影響較大,干擾既有線運營,改建工程量大,投資較高;而津南支線上跨方案線路展線長度長,線形差,且土地分割嚴重,不利于地方規劃。
(4)推薦方案

表2 平面方案和立交方案優缺點比較
綜上方案研究及優缺點分析,推薦采用平面引入咸水沽方案,車站維持既有規模不變,車站兩端咽喉結合新北大港至咸水沽新建雙線引入作相應改建,優化咸水沽至新北大港與咸水沽至鄧善沽相互之間的線位關系。而津南支線上跨方案,線路展線長度長,線形差,且對地方土地分割嚴重,同時對周邊企業影響較大;薊港線上跨方案,改建工程量大,投資高。
根據本文推薦采用的平面引入車站方案,西南環線與薊港線按線路別引入車站,車站規模不變,車站兩端咽喉區及專用線進行相應改建,增設安全線3條,如圖4所示。改建后西南環線在站內為貫通線路。

圖4 咸水沽車站示意
因西南環線與薊港線為平面交叉,對咸水沽站咽喉能力進行計算,近期咽喉利用率為0.66,遠期咽喉利用率為0.74,能夠滿足要求。
通過對咸水沽站薊港線與西南環線疏解方案的研究,結合既有線路和車站的條件,為充分利用既有設備,減少改建工程,避免造成對已建成工程產生廢棄,在滿足運輸作業需求和咽喉區作業能力的條件下,采用了薊港線與西南環線平面疏解方案。
參考文獻
[1]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西南環線初步設計鑒修文件[Z].天津: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2011
[2] GB50090—2006 鐵路線路設計規范[S]
[3] GB50091—2006 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S]
[4] 劉雅靜.京石客運專線引入石家莊樞紐方案探討[J].鐵道標準設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