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黃福安 _麻爭光
夏天熱情而多變,暑熱使人煩躁。文人雅士們大多去避暑了,因而從古到今,關于夏天的詩作并不多,至少比吟誦春秋美景的詩作少了許多。
是啊,夏天的日子的確難熬啊!你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挑酒的漢子吟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施耐庵的這首詩,反映了北宋王朝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的狀況。在赤日炎炎的夏天,禾苗枯焦,農夫心急如焚,而公子王孫卻手搖蒲扇,逍遙自在。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另一首與農事相關的詩《鋤禾》廣為人知,流傳了一千多年。詩的作者是唐朝人李紳(一說是聶夷中作),詩中寫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夏日里農民勞作的艱辛,感嘆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故又稱作《憫農》,李紳因此而獲得了“憫農詩人”的稱號。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早年寫的《觀刈麥》是一首描寫五月麥收時節的敘事詩,詩中寫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田家輸稅盡,拾此充肌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這首詩詳細地描繪了農家收麥的場景:夏日南風吹,五月小麥黃,青壯年農民在南岡上冒著酷暑割麥,農婦領著小孩送飯到田間。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農夫盡管累得筋疲力盡,也不覺得炎熱。另一邊,一個貧窮的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旁邊拾麥穗。她家的田地已經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穗充饑。詩人觸景生情,為自己的舒適生活而感到慚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
不能要求所有的詩人都去關注烈日下辛苦勞作的勞苦大眾,夏天自有夏天的風景,詩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詩人筆下的夏天也各不相同。
宋朝詩人范成大詩中的夏日田園就別有興致:“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詩中寫的是農家耕田績麻、兒童學習種瓜的情趣。
魏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描繪了閑適的田園風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染,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渴望田園生活,他的筆下自然是擺脫樊籠、復歸自然的恬淡和灑脫。
唐朝大詩人杜甫歷經戰亂,一生坎坷,對勞動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深切的了解。他筆下的夏天是另一番景象。他在《夏日嘆》中寫道:“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他在《夏夜嘆》中寫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安得萬里風,飄飖吹我裳。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在杜甫的眼中,看到的是久旱無雨、良田起塵、飛鳥苦熱、池魚涸泥的情景,盼望萬里風起、飄飄吹裳,感嘆仲夏夜短、開軒納涼。所以,杜甫不僅寫了《夏日嘆》,而且寫了《夏夜嘆》,表達的是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大多數關于夏天的詩作是寫夏日美景的。
唐朝山水詩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懷辛大》中寫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詩中寫出了山光、月色、荷香、竹露的景致。
南宋詩人陸游在《幽居初夏》中寫道:“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余誰共午甌茶。”陸游眼中的夏天有湖光山色,水滿鷺飛,草深蛙鳴,槐樹茂盛,小徑幽幽,新筍早已成熟,木筆花剛剛開放。午睡醒來,詩人手捧茶甌,無人暢談,頗有寂寞之感。陸游的另一首《初夏絕句》寫道:“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這首短小清新的詩,寫出了初夏時節的田園景色,在桑麻夾路的小道上行走,心情更為恬靜。
在以上研究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二次速度估計的高分辨距離像補償算法。首先,利用互相關FFT法對目標參數進行粗估計,并結合速度和距離的先驗知識設置合理的搜索區間。然后基于最小波形熵準則,采用MDCFT進行精確估計,實現距離像的運動補償。
宋朝大詞人蘇軾的《鷓鴣天》寫的是夏天雨后村舍周圍的景色:“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詞中寫了遠處的山林,近處的翠竹和村舍圍墻,周圍的池塘亂草,蟬鳴鳥飛,紅色的荷花散發出細細的香味。夕陽西下,詩人手持藜杖緩步游賞,表現了自得其樂的隱逸生活。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詩中的夏天則更為灑脫,他在《夏日山中》中寫道:“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在酷熱難耐的夏天,詩人躲進山林中,索性脫光了衣服,裸露在松樹林里,把頭巾掛在石壁上,頭發披散,沐浴林中清風。多么率性、多么放浪不羈的李白啊!
詩人們對夏天的荷花十分鐘情,有許多寫荷花的詩。李白的《夏歌》寫道:“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詩中寫了荷花三百里,西施泛舟采蓮,引起萬人爭看,使得寬闊的若耶湖也顯得窄了。
宋朝詩人楊萬里有一首寫荷花的名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六月的美麗西子湖畔,艷陽高照,碧綠的荷葉無邊無際,荷花開得十分艷麗,多么美好的景色啊!
生如夏花
唐朝詩人韋應物在《始夏南園思舊里》中寫道:“夏首云物變,雨馀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掃園。縈叢蝶尚亂,依閣鳥猶喧。對此殘芳月,憶在漢陵原。”初夏時分春花大多已敗落,只有池中的荷花剛剛開放,蝶舞鳥鳴,詩人頗有些惆悵。
宋朝詩人秦觀的《納涼》也寫到了荷花:“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月明風起,池中蓮花暗香浮動,沁人心脾,的確讓人感到幾分涼爽了。
王昌齡的《采蓮曲》寫道:“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寫出了采蓮的情趣。
除了荷花之外,夏天盛開的還有石榴花、百合、茉莉等。杜牧在《山石榴》中就寫道:“似火石榴映小山,繁重能播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鬢。”嬌艷的石榴花戴在佳人的頭上,讓人疑心是會燒了美人的云鬢,石榴花的火紅躍然紙上。
唐代李昂則直言:“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的確與眾不同。
有詩寫夏天之熱:“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有詩寫夏涼:“納清風臺榭開懷,傍流水亭軒賞心。”
有詩寫夏水:“澗影見藤竹,潭香聞芰荷。”
有詩寫夏花:“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有詩寫夏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蘇軾生動地描繪了夏天下雨的景色:“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黑云似潑墨,雨點如跳珠,寫得十分形象。
明朝詩人朱瞻基的《夏景》寫了雨后的祥和氣象:“景雨初過爽氣清,玉波蕩漾畫橋平。穿簾小燕雙雙好,泛水閑鷗個個輕。”寫得頗為閑適、清涼。
每個人對夏天的感受可能都是不一樣的。在炎熱的夏天,在辛苦勞作之余,讀一讀關于夏天的詩句,也許心中多一些沉靜,身上多一分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