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弋 洋 陳 睿 王光輝

它是黃河水哺育的糧倉,是豫西北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依偎在太行山脈腳下的一抔黃土。這塊文化底蘊積淀豐厚的土地,是三國名將司馬懿的故里,是孔子名徒子夏的家鄉,是家喻戶曉的陳式太極拳的發祥地……這里,就是溫縣。
身為農業大省的河南一直都關注著農村電氣化建設。早在1992年初,溫縣就被河南省政府、省電業局定為“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全縣集中各方力量,完成了8項重點建設工程。1994年5月,溫縣被正式授予“新農村電氣化縣”的稱號,成為了華中四省第一家!
勤勞的溫縣電力人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繼續邁著亢進的步伐,在農村電氣化發展的道路上一路領先。為了更好地完成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這一民心工程,溫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各局委、鄉鎮行政人員為成員的溫縣新農村電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把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溫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先后獲得了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全國工人先鋒號、國網公司文明單位、國網公司一流縣級供電企業、國網公司綜合標桿單位、河南省文明單位等百余項殊榮。
在大力發展農村電氣化建設的同時,溫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同樣不忘提高服務質量。溫縣電力創建的“退伍軍人服務隊”已成為特色品牌,成為溫縣電力的一張名片。服務隊積極踐行“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服務日;一天24小時,時時都在服務中”的服務理念,在服務中隊員統一著裝,統一標識,入戶服務隨身攜帶水壺、抹布、毛巾,不喝客戶水,不抽客戶煙,施工后清掃垃圾并裝入自帶的垃圾袋中。退伍軍人服務隊取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學習型先進班組等榮譽。
將近10年了,這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帶著疑問,筆者走進了溫縣人民的生活中。
溫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特色服務部主任王光輝陪同筆者來到祥云鎮北冶村,這里正在熱熱鬧鬧地舉行著集會,除了常見的農貿產品,集市不乏電磁爐、微波爐、電暖氣等家用電器,頗受村民們歡迎。正在向村民們介紹電器使用方法的宋老板忙里偷閑對筆者說:“我是外縣的,這幾年專程跑到溫縣來賣家用電器,這邊電氣化發展迅速,村民對電器的需求越來越大,以前都在城里賣的電器,現在來溫縣每次都脫銷!”宋老板的生意十分紅火,筆者不忍打擾。
筆者繼續走進北冶村,這里樓房蔚然成排,寬敞的道路旁佇立著嶄新的路燈。王光輝主任向筆者介紹說,溫縣電力始終將惠民工程放在首位,積極改善農村用電環境,1985年,溫縣就實現了262個行政村“村村通電”,1996年實現了“戶戶通電”,一直走在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前列。除此之外,溫縣電力還建設了頗具特色的“村村路燈通”工程,將惠民、為民落到了實處,讓村里的夜晚同城里一樣光亮。
住在村東頭的王秀珍大姐正在院子門口打掃衛生,筆者向她咨詢用電情況。王大姐熱情地告訴筆者:“我家一共4口人,孩子都在外地上大學,回到家里經常說外面有的現在家里也都有了,一點不比外面差!你看,我們家冰箱、空調都齊全,做飯都用電磁爐、微波爐,比早幾年的煤火可干凈多了!”王秀珍臉上的喜悅溢于言表。
聽到王大姐的介紹,在一旁的鄰居李大姐也耐不住性子,急切地補充著:“現在我們跟城里沒區別!一家都有不止一輛電動車,想去哪,方便得很!”
筆者在村西頭看到一家面條加工作坊,幾臺機器一刻不停歇地轟隆隆響著,老板爽朗地對筆者說:“我們村電力有保障,自己買些機器,做點小買賣,每年比守著土地多賺不少錢!雖說沒有城市里那樣的生活,但我們也算是小康之家了!”
有句歌詞叫做“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而在溫縣,村里的燈光照亮了拳鄉大地,照亮了村民的新生活,照亮了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