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弋 洋 張彩霞 黃 磊 _馬寧軍
她叫衛愛琴,洛寧興華鄉西部山區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不是農電工,卻連續6年幫忙抄表、收電費;她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卻為特困戶墊付電費幾千元,這一切,都因為她有一個廿六年如一日堅守在豫西深山區的農電工丈夫——張龍虎。
1986年,興華鄉西部山區的農民終于用上了電,看著一根根銀線為鄉親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和致富的希望,張龍虎也光榮加入了農電工的隊伍中來,憑借著踏實勤懇的工作作風,他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26年。從什么都不懂的學徒,張龍虎一步一個腳印,現在的他負責興華楊玉河1、2號臺區和高洼坪1、2號臺區的28個自然村600余戶農民用電戶,方圓面積60平方公里。
“剛當上農電工的時候全家都覺得驕傲,覺得這是一個能幫鄉親們干實事的工作,所以對他都是特別支持。”妻子衛愛琴說,“但是隨著農村條件越來越好,他的工作也越來越忙了。”每月24日至29日收電費時,張龍虎從抄表、下收費通知單到收取電費,每戶需往返三次,在這六天收費時間里,他起早貪黑,天剛蒙蒙亮就出門,回家已是繁星滿天,午飯只能將就著吃,有時甚至根本顧不上吃。山區溝壑縱橫,嶺坡陡峭,大部分村莊不通車路,張龍虎每天步行跑線路不下100里。妻子衛愛琴指著墻角一堆爛解放鞋說:“他每年至少穿壞6雙解放鞋!”在張龍虎的辛勤努力下,他所管理的臺區電費收繳最是及時,26年來每月“雙結零”,從未有過拖欠電費的現象。

1.張龍虎一有空便會向鄉親們咨詢用電建議
由于張龍虎管理的臺區地處深山區,晝夜溫差大,為了保證線路通暢,他除了配合供電所每年例行春檢、秋檢線路,自己每年都還要進行冬查。他常對妻子說:“咱這地理環境特殊,遇到下雨刮風天,得巡查重點線路,對桿塔基礎和拉線基礎松動、沉陷或有開裂的,需及時維修,不然會造成倒桿停電事故。”
“26年了,張龍虎就沒有在家過過一個完整的春節,但是卻能完整看完《春節聯歡晚會》!”妻子衛愛琴笑著說,“一到過年,村民們家里電視、電暖氣等電器都會打開,老化的線路特別容易出現故障,他呀,幾乎就是從這家直接修到那家,一直忙到后半夜,所以說沒過過完整的年,卻能看完整《春節聯歡晚會》!”妻子樸實的話語將張龍虎除夕夜忙碌的情景勾勒得生動形象,透露著埋怨,也透露著自豪。
“張叔對線路維護就像對待兒子一樣!”鄰居程紅生說。在張龍虎的細心照料、精心呵護下,他所管轄的臺區從未出現過重大停電事故。
張龍虎管轄的臺區農民居住分散,為了方便用戶,他自掏腰包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印成名片,分給用戶,以便能夠及時聯系。無論天晴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接到用戶的電話,他都及時趕到現場給用戶排憂解難。正是這種真誠服務的工作精神,讓他在這26年里從未發生過用戶投訴事件。

2.夫婦二人一起抄表
2008年麥收時節,張龍虎正在得家嶺嶺坪自家的麥田與衛愛琴一塊割麥時,突然一個電話打來,是一位8里多地遠的農戶要接電打麥。張龍虎二話沒說,撂下鐮刀就走。妻子衛愛琴對這樣的情形早已習慣,一個人將剩下的麥子割完,正在她準備將割倒的麥子扎捆時,天氣突變,刮起了大風,有近三畝割下來的麥子被風吹散在附近的崖下嶺溝里。眼看一年的勞動成果毀于一旦,當時急得衛愛琴忍不住放聲大哭。很多人曾經問過衛愛琴:這樣顧大家、顧不上小家張龍虎,你心里恨不恨?衛愛琴總是說:“恨啥?他只要干好分內的事兒,鄉親們滿意,咱臉上有光,這點損失算啥!”
三夏時節是張龍虎最忙的時候,山區地塊小,道路不通,用不上聯合收割機,每家農戶各自為政,用打麥機打麥。由于山區供電半徑大,電壓低,打麥機得輪流使用,張龍虎得忙著為上百個麥場的打麥用戶接電。在這近20多天的時間里,他是白天夜里連軸轉,累了困了就靠在麥垛跟歇會兒,哪里一個電話,他起身又奔哪里去。興華供電所所長孫文華說:“你們都想不到,在如今這年月里,每到三夏,張龍虎都是吃百家飯——那可不是因為窮,實在是因為走不開,誰家來地里帶飯,就順帶吃兩口。每年夏天我們見到張龍虎,他眼里總是布滿紅血絲,人也瘦了一圈兒。”
衛愛琴變成“編外農電工”源于一場突發事件。2006年夏天,張龍虎在東嶺上巡查完線路,騎上摩托車返回,天氣突然變化,又是刮風又是下雨,下坡拐彎時一下子連人帶車摔倒在路側,下邊是深溝,如果不是被坡邊的樹擋住,后果不堪設想。村民們幫張龍虎推著摩托車,攙著滿身泥漿的他回到了家。
看到如此情形的衛愛琴心疼不已,從此便產生了幫張龍虎抄表、收電費的念頭。每月抄表收費時,衛愛琴跟著張龍虎一家一戶地跑,一個上梯子、一個扶梯子,一個看電表、一個記數字。晚上有了突發情況,衛愛琴也拿著手電筒幫張龍虎照明,一起工作到深夜。
2010年,長期超負荷工作的張龍虎突發腦溢血,正在爬梯子為農戶檢修時突然暈倒在地。洛寧縣電業局局長劉峰親自前來探望。張龍虎見到劉局長的第一句話就是:“局長放心,這個月的電費我一定按時收齊!”
看著病倒的張龍虎,衛愛琴毅然打電話給遠在外地打工的兒子,母子齊上陣,都成了“編外農電工”,使張龍虎住院的4月個里沒有遲收過一次電費。
張龍虎管理的臺區,環境特殊,用電戶分散,一些村民下戶線年久失修,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為安全可靠供電帶來嚴重隱患。張龍虎積極向供電所匯報,取得支持,并結合各村干部,走訪用戶征求意見和建議,采取“因地制宜、修舊利廢、造價合理”的辦法,對轄區全面開展下戶線整治工作。張龍虎和妻子衛愛琴帶著干糧一戶一戶地整治改造,餓了吃自己帶的方便面,渴了喝自帶的礦泉水。鄉親們佩服地說:“這兩口子也太剛強了!”用時45天,他們完成了轄區485戶的下戶線改造。高洼坪村五組村民夏朝說:“改造后,家里的電視看著清晰了,電磁爐也能用了,每月比原先還少20多度電。”興華鎮黨委書記韋小樂稱贊張龍虎:“小電工辦成了大事情,下戶線改造不但給農民帶來了方便,更為實現電氣化鄉鎮奠定了基礎”。
談起收電費,張龍虎謙虛地說:“群眾還是通情達理的,一般不會用電賴賬,個別人家有個不方便或者特殊困難,我們幫這些小忙墊一點,只是個舉手之勞,心里覺得值。”
他所管理的臺區內共有8家特困戶,每到收電費時,張龍虎從不強要,而是替他們墊上。近年來光張龍虎為特困戶墊付的電費就達1400余元。
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特別多,很多只有過年時節回家幾天,沒等到收電費的日子就又趕往外地。一位叫偉智勝的年輕人今年大年三十趕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張龍虎家,拉著張龍虎夫婦二人的手一個勁兒地表示感謝:“雖然只有區區一百多元,但是你們的做法讓我們外出打工的人感受到了家鄉電力人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