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寇寶剛

“影像要有獨立的思考,獨立的語言。影像融入的是情感,是對客觀世界認知的流露,是內心與世界溝通的方式。”2012年10月25日,在林州紅旗渠畔,張超群這樣表達他的攝影理念。這時,距他獲得“國家電網公司十大攝影家”稱號,才剛剛過去不到一個月。說起攝影,張超群一臉凝重,一如他的攝影風格。整天忙于事務,很少有時間去思考攝影的事。他在林州組織的《河南電力報》攝影培訓班,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攝影探索的一次反思。
2009年,《河南影像22家》刊行問世,張超群的一組名為《塵封記憶》的攝影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年,從平遙國際攝影節到鄭州的沙龍展,可以說張超群在攝影界,尤其在河南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姜健說,《河南影像22家》展覽是了解河南攝影狀況的一個窗口,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人們對河南攝影的固有印象,代之以起的是對形式的探索和觀念的表達,或許還可以成為探尋我國攝影當代走向的一個個案。這種評價是對張超群在攝影路途上探索的充分認可。
《塵封記憶》獲得了當年河南省攝影大獎藝術類金獎。
《塵封記憶》由一組影像構成,那黑白的影調中飄蕩著紅色的彩綢,強烈的視覺沖擊,源自作品特異的秉性和獨特的攝影語言。著名攝影評論家陳曉琦說,《塵封記憶》以新穎的攝影語言和主觀個性思考的深度,表現出了隱藏在物象背后的精神意向。
張超群這組作品被廣泛認可并紛紛給予充分的評價,并不是偶然的。幾年來他一直在苦苦思考,并不斷用鏡頭去實踐和探索。成型作品雖然只有一組,但他為此拍攝了三年,積累了上千幅相關素材。這組作品里灌注了他對中原文化的思考,他說:“中原沃土的沉香讓我陶醉。從那些殘垣斷壁的古代民居中,能尋覓先輩們與大自然抗爭的足跡,可觸摸他們世代勞作、遷徙、繁衍、生息的脈搏,去感受他們用心血和智慧壘砌的建筑與文化的魅力,從中領悟中原人堅韌頑強、吃苦耐勞、純樸憨厚的精神。”所有看過《塵封記憶》的人,都難以忘掉圖片中那縷鮮艷的紅綢,張超群說,紅綢就像詩中的一個意象,影像中的建筑已不是樓宇亭閣的顯影,而是對祖輩先賢構筑精神殿堂的歷史追思,是歷史霜痕中閃耀的文化光芒。
張超群有著濃重的中原文化情結,多年來致力于用影像來挖掘、表現、傳遞中原文化,在靜態的觀照和紀實的追蹤中,捕捉中原文化的表情,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感覺圖像化。他說,每次按動快門,都感到中原文化的厚重,每次構圖,都是對生存環境的一次認知,每一縷光影,都承載著情感的躍動。

1.月升大漠
我們正處在一個影像時代,人人都有成為攝影家的可能。從張超群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不是憑幸運的拍攝者,他是一位追求技巧和思想的攝影家。臺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在看了張超群所拍攝的《馬街書會》專輯后陷入良久的沉思,他說,他被厚重的中原文化打動了,從影像中看到了中原文化的堅毅,看到了民間文化力量的厚重,對河南有了更深的理解。影像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它為觀看者的解讀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是一條艱難的路途,張超群是一個在這個路途上頑強的跋涉者和探索者。
面對中原文化的博大,張超群在艱難的尋求影像的突破。他說,影像最終要有人文思想的支撐,要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尋找新的影像呈現形式。他目前的狀態正是卡夫卡對攝影的期待:“閉上眼睛忘卻眼前的影像,用感覺將它找回來。”這感覺并不是直觀的碰觸,實際上是哲學層面上對物象的認知升華。
攝影是記錄歷史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社會進入讀圖時代的今天,攝影已成為我們行業的傳播優勢之一,攝影在企業文化建設、傳播企業理念、塑造企業形象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系統現在已經擁有一支很強的攝影隊伍,希望能夠通過攝影這個平臺,涌現出更多的攝影家,走向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用影像去豐富公司企業文化內涵,去傳播公司的價值理念。

2.屹立蒼穹

3.靜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