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陳振宇

1.湯陰縣電業局光明路供電營業廳服務人員通過報紙學習《河南省供用電條例》 李岳/攝
《河南省供用電條例》也對供電企業依法治企,增強營銷服務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提高供電服務水平、保障電力供應確立了新規范、新標準,公司系統廣大營銷員工應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條例》,依法構建和諧供用電關系,努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和優質的服務。
今年9月28日,河南省第一部地方性電力法規——《河南省供用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河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13年1月1日起實施。《條例》的出臺,為推進省電力公司依法治企工作的開展,規范供用電行為,維護供用電秩序,保障供用電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供用電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我省電力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條例》的出臺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過程。自2005年以來,公司系統省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連續5年提出議案,要求我省盡快制定供用電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在公司系統持續推動下,2009年年底,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將《河南省供用電保護條例》列入立法計劃,授權省人大財經工委牽頭起草。從《條例》列入立法計劃到三審通過,歷時近3年,《條例》草案數易其稿,條款內容反復修改、論證、審議,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中間凝聚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不懈努力,以及配合立法工作人員的強烈責任心。
法規制定的過程,也是利益相關者博弈的過程,如何求得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平衡是《條例》首要解決的問題。《條例》起草工作領導小組認為,供用電條例應該體現供用電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條例》在突出保護用電人權益的同時,也對用電人履行安全用電、維護管理用電設施、繳納電費、維護用電秩序等義務做了必要的規范。在細化供電企業服務義務的同時,也賦予供電企業依法停限電、依法終止供電、用電安全檢查等權利。可以說,公平公正是《條例》的根基,實現權利義務對等是《條例》的價值追求,促進供用電關系和諧是《條例》要達到的終極社會效果。
整部《條例》立足河南電力發展實際,著力解決供用電焦點難點問題,涉及內容廣、重點亮點突出,實現了法律制度多項新突破。《條例》內容共6章64條,除第一章總則和第六章附則外,共4章56條,與營銷服務專業直接相關的條款有37條,因此,公司系統廣大營銷員工應大力宣傳貫徹《條例》,依法構建和諧供用電關系。
限制供電企業權利、平衡供用電雙方利益、側重保護用電人持續用電、優質用電和明白消費的權利,是《條例》內容重點所在。一是明確將普遍服務義務寫進立法,規定“供電企業應當履行普遍服務義務,接受社會監督,提高供電服務水平,保障用電人能夠按照國家規定的質量和價格獲得供電服務”。二是單設“用電人權益保護”一章,并放在整部法規的首要位置,著重突出對用電人權益保護,對供電企業提高服務水平、建立辦事公開制度、及時恢復供電、答復用電人異議、開展用電檢查程序等提出具體要求,并明確規定了供電企業不得損害用電人權益的6種行為,以切實保障用電人權益。三是針對當前轉供電和物業代收費中常見的侵害用電人權益的突出問題,明確要求受委托轉供電單位、物業小區、其他代收電費單位不得對用電人拉閘停電或者提高電價、加收其他費用。
《電力法》、《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確立了以產權、責任主體為原則的供用電設施維護管理責任,但供用電雙方的投資及產權分界,上位法并沒有明確規定,僅在《供電營業規則》中確定了責任分界點。《條例》則根據公司系統業擴報裝實際及有關業務、技術要求,明確規定了電源接入點為供用電雙方的產權分界點,用電人投資建設的用電設施建成投入運行后,由用電人自行選擇維護管理單位,供用電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范圍及安全責任范圍按照產權歸屬確定,雙方另有約定的,以約定為準。在法律層面首次解決了供用電雙方業擴投資分界不清、運行維護責任不清的問題,為我省城市配電設施建設費的實施提供了法律支持。
維護供用電秩序,保障供用電安全是供用電雙方的義務。為加強安全用電管理,《條例》規定供電企業應當加強對用電人安全用電的指導,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用電檢查。根據《用電檢查管理辦法》,用電檢查權是供電企業一種特殊的民事權利,不承擔相應的義務,《條例》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將用電檢查權明確下來,為供電企業依法開展用電檢查提供法律保障。
同時,《條例》規定了重要用電人和對供電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電人,應當根據有關規定配備多路電源、自備應急電源以及采取非電性質的應急措施,并在遭遇不可抗力或者突發事件等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用電人也有義務消除危險源,控制事態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用電人的安全用電責任,規避了供電企業運行維護及安全管理責任的無限擴大。
《條例》吸收《供電營業規則》有關中止供電的規定,提升為地方法規層級,并進一步完善了中止供電制度,規定供電企業在遭遇不可抗力或緊急避險、用戶竊電、私增用電設備容量、擅自轉供電或用戶受電設施不符合國家安全規范標準、用電設備對電能質量產生干擾與妨礙、電力設施檢修、拒不執行有序用電方案、電費拖欠等十種情形下,可以中止供電。但同時要承擔提前通知、中止供電原因消除后及時恢復供電、防止停電損失擴大等義務,這是行使自力救濟權利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
《條例》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停限電行為也進行了約束和限制,規定必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停限電行為,并書面通知供電企業,供電企業未接到人民政府書面通知的,不得停限電,從而限制了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隨意停限電問題。
電能交易方式有賒電制(“先用電后交費”)和購電制(“先交費后用電”),《電力法》、《合同法》雖然沒有禁止購電制方式,但其條文隱含的主流交易方式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賒電制。而購電制是供電企業為解決電費拖欠問題采取的一種電能交易方式,符合商品交換規律和合同法原理,同時科技的發展也為大規模推行購電制(如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和智能電表的推廣應用)解決了技術障礙。
《條例》及時吸納成功的實踐經驗,堅持市場交易規則和《合同法》的公平、自愿原則,規定了購電制、預存電費、分期結算等電費交付方式,消除了“先買后用”的法律障礙,方便居民用戶交納電費,同時也減輕了供電企業的電費風險壓力。
處理竊電違法行為有兩個難點,首先是竊電行為界定難。《條例》采取列舉加兜底條款的形式規定竊電情形,在吸收《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中6種竊電行為的基礎上,將實際中屢屢出現的安裝使用竊電裝置、使用非法用電充值卡、私自變更變壓器銘牌參數、私自調整電能表計費時段或時鐘等幾種典型竊電行為作為示例列明,有助于更準確地界定竊電行為。“竊電量計算難”是另一難點,《條例》未予明確規定。上述兩個難題未取得立法突破的原因在于竊電認定與刑事責任直接相關,超越了地方立法的權限。但《條例》認可了竊電量的計算可以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即可以按照《供電營業規則》等相關規定追究竊電人的違約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責任,刑事責任的追究只能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執行。
同時,《條例》對竊電裝置的認定給予了明確,并對供電企業的負荷監控、用電信息采集終端等監測裝置記錄作為應收集的竊電證據資料均給予了支持。
由于供電設施點多面廣,分布戶外各處,其日常維護和故障搶修時常需要利用相鄰的不動產設施,《條例》依據《物權法》的相鄰關系制度,規定供電企業維護和搶修供用電設施利用相鄰不動產的,不動產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供電企業造成不動產權利人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妥善處理相鄰關系,解決了困擾供電企業多年的供電服務難題。
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行業,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行業。為認真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條例》將電力節能放在總則中予以明確宣示。一是加大政府責任,要求政府在政策上和資金方面支持推廣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二是明確了供電企業依據國家和當地政府出臺的相關節能政策,對用能單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等進行診斷和評價,制定負荷控制管理措施的義務,并配合政府做好有序用電方案的制定和落實。三是要求供電企業推廣和采用節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優化供電方式,并鼓勵用電人使用節能的用電設備和電器,合理用電、節約用電。
總之,《條例》以符合上位法規定、切合地方發展實際、制度完善為目標,著重就供用電行為提出新要求、新舉措,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對維護供用電秩序、保障供用電安全、服務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必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條例》也對供電企業依法治企,增強營銷服務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提高供電服務水平、保障電力供應確立了新規范、新標準,公司系統廣大營銷員工應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條例》,依法構建和諧供用電關系,努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和優質的服務。

2.偃師市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客服人員周末走進社區,宣傳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知識 李學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