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產褥期對于產婦,尤其是初產婦而言,其生理和心理都處于強烈的應激狀態,易出現情緒反應,不僅對產婦的健康產生影響,而且還對嬰幼兒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1]。與產婦相比,其配偶的應激程度相對較低,但也經歷著同樣的心理歷程。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健康觀念的改變,產婦及其配偶的心理狀況,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2]。但對于初產婦及其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相對較少[3]。本研究旨在探討產褥期初產婦及其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其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初產婦及其配偶200對。其中,初產婦年齡為21~41歲;文化程度:中學16人(8.0%),大專110人(55.0%),本科72人(36.0%),碩士以上2人(1.0%)。配偶年齡22~45歲;文化程度:中學14人(7.0%),大專90人(45.0%),本科90人(45.0%),碩士以上6人(3.0%)。納入標準:足月自然分娩,單胎,新生兒健康,沒有嚴重的妊娠并發癥;中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能獨立完成問卷;自愿參與該調查。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意識和認知障礙;重要器官病變;嚴重的妊娠并發癥。
1.2 方法
1.2.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SCL-90表由9個因子組成: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9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分為無、輕、中、重、極重5個程度,依次標記為1~5分。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表1 初產婦及其配偶SCL-90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 (分,s)

表1 初產婦及其配偶SCL-90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 (分,s)
注:1為初產婦與國內常模比較,2為初產婦配偶和國內常模比較,3為初產婦與其配偶比較
調查對象 例數 軀體化癥狀 強迫癥狀 人際關系敏感 抑 郁 焦 慮 敵 對 性 恐 怖 偏 執 精神病性 平均分初 產 婦 200 1.84±0.61 1.77±0.56 1.89±0.69 1.97±0.70 1.86±0.47 1.60±0.50 1.87±0.61 1.54±0.64 1.33±0.57 1.68±0.39初產婦配偶 200 1.77±0.34 1.62±0.50 1.80±0.58 1.95±0.61 1.77±0.40 1.45±0.33 1.24±0.39 1.46±0.38 1.30±0.29 1.47±0.33國內常模 200 1.37±0.48 1.62±0.58 1.65±0.61 1.50±0.59 1.39±0.43 1.46±0.55 1.23±0.41 1.43±0.57 1.29±0.42 1.44±0.49 u1,P 8.56,<0.01 2.63,<0.013.68,<0.017.26,<0.0110.43,<0.012.66,<0.01 12.32,<0.011.82,>0.05 0.80,>0.055.42,<0.01 u2,P 9.62,<0.01 0,>0.05 2.52,<0.057.50,<0.01 9.15,<0.010.22,>0.05 0.24,>0.050.62,>0.05 0.28,>0.050.72,>0.05 u3,P 1.42,>0.05 2.83,<0.01 1.41,>0.050.30,>0.05 2.06,<0.053.54,<0.01 12.31,<0.011.52,>0.05 0.66,>0.055.81,<0.01
1.2.2 調查方法 告知納入對象該調查的意義,在取得同意后發放問卷,并使其理解調查內容。在規定時間內,產婦和配偶分別獨立完成,當場收回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初產婦SCL-90評分總分值(146.48±47.35)分,高于初產婦配偶的(123.72±29.4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77,P<0.01)。由表1可見,初產婦的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項目的分值及平均分值,與國內常模相比,均明顯升高;與國內常模相比,初產婦配偶的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項目的分值顯著升高,而強迫癥狀、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項目的分值及平均分值,均無明顯變化;初產婦與其配偶比較,初產婦的強迫癥狀、焦慮、敵對性、恐怖項目的分值及平均分值顯著升高,而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偏執、精神病性項目的分值無明顯差異。
本研究中,與國內常模相比,除了偏執和精神病性外,初產婦的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等調查項目的分值及平均分值,均顯著升高。結果顯示,初產婦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而且多項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必須關注初產婦產后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加強健康教育,針對性實施護理干預,盡可能地消除負性情緒,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
本研究中,與國內常模相比,初產婦配偶的軀體化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調查項目的分值顯著升高。結果顯示,初產婦配偶在產褥期需要照顧母嬰,操持繁重的家務,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頭痛、腰酸背痛、食欲減退等軀體化癥狀,相應地減少了與朋友的交流[4]。且初產婦產后的不良情緒,很容易施加于其配偶,所以其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分值相對較高。對于初產婦配偶,多數都不能及時適應角色的轉換,缺乏足夠的經驗,使得其抑郁、焦慮因子分值明顯升高。配偶作為初產婦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其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到初產婦的情緒。因此,必須重視初產婦配偶的心理需求,及時給予疏導和必要的支持,使其更好地照護母嬰。
本研究中,初產婦及其配偶的SCL-90表中強迫癥狀、焦慮、敵對性、恐怖項目的分值及總分值存在顯著性差異。結果顯示初產婦與配偶的心理狀況,是相互影響的。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產婦的心理就越健康;配偶存在不良情緒,產婦更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同時,產婦的不良情緒,也會以同樣方式影響配偶[5]。
[1]全正中,司華英,張緒云.342例初產婦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2):469-470.
[2]張靜,金曉凱,雷靖,等.初產婦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13(2):70-71.
[3]金莉,方美麗,婁鳳蘭.初產婦及其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和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8,23(8):62-63.
[4]卜秀青,成守珍,廖文華.產褥期婦女社會支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6):47-49.
[5]晏元輝,熊波.初產婦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