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衛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高危妊娠,慢性持續高血糖和血糖波動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的妊娠期并發癥,所以對GDM血糖的控制備受關注[1],胰島素治療一直是首選方案,但在胰島素實際應用中,不同胰島素治療方案在血糖波動和低血糖風險方面存在很大差別,故正確評估GDM患者血糖漂移對調整治療方案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已能通過動態血糖的監測準確地反映血糖波動的情況,發現高、低血糖及血糖漂移度。本研究探討兩種治療方案在控制GDM患者血糖穩定性方面的差異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12月間收治的27例GDM患者,行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GDM診斷標準依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標準[2]。且經飲食、運動治療2~4周,血糖不達標。平均年齡(32.3±6.3)歲,孕周(24.0±7.3)周,GDM病程1~4周,空腹血糖(FPG)為(7.9±2.3)mmol/L,餐后2h血糖(2hPG)為(12.9±6.3)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6.3%~10.2%。
1.2 藥品與儀器 胰島素泵采用美敦力公司生產的712智能胰島素泵,重組正規人胰島素(諾和靈R)和中效胰島素(諾和靈N)注射液由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100U/ml,3ml/支;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由美敦力公司生產。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本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接受治療,采用自身前后對照,起始治療均先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輸注諾和靈R注射液(CSII法),0.5~1.0U/kg,根據指尖血糖監測調整基礎量及餐時用量,以FPG在4.0~6.0mmol/L,2hPG在4.0~8.0mmol/L為血糖達標。達標后給予動態血糖監測24h,期間用血糖儀測定4次及以上的指血血糖并記入記錄器進行校正,有明顯低血糖癥狀或血糖<4.0mmol/L為低血糖。監測結束后停胰島素泵,并根據泵胰島素用量,改為諾和靈R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和諾和靈N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MDI法),據指尖血糖調整用量,使用至少3天以上且血糖達標后,采用動態血糖儀監測24h,監測數據采用CGMS 3.0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漂移幅度、血糖漂移>8.0mmol/L的例數和血糖漂移系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入選患者達標所需胰島素總量比較 血糖達標所用胰島素日均總量:CSII法治療組(42.60±5.61)U,MDI法治療組(48.90±7.65)U,兩種方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5,P<0.01)。
2.2 兩種治療方案血糖漂移情況及低血糖發生率比較(表1)CSII法治療時日血糖最高值、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和低血糖發生例次均低于MDI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SII法日平均血糖和血糖漂移>8.0mmol/L例數少于MDI法,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妊娠期間,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著孕期的進展而變化,血糖水平和葡萄糖耐量也出現變化和漂移,這一現象在GDM患者中尤為明顯,穩定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GDM階段減少母嬰并發癥的關鍵環節[3]。由于GDM的特殊性,一直以來,使用人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具體使用方法各不相同。近期研究顯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不僅與整體血糖水平升高相關,而且還與血糖水平的過度波動有關,血糖水平的過度波動對糖尿病并發癥危險性的作用可能超過血糖絕對水平的作用,在GDM階段,血糖過度波動也和不良妊娠結局有關[4-5]。所以,作為描述血糖波動的指標,血糖漂移度在新近糖尿病血管并發癥和GDM防治領域備受關注,反映樣本內各血糖值的變異程度[6]。

表1 兩種治療方法對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情況比較
評價GDM階段糖尿病治療方案,不僅僅是看其對血糖及HbA1c的控制作用,還應該關注該方案治療時血糖漂移的情況。使HbA1c達標,同時血糖漂移較小的治療方案應該被優先選擇。采用每天4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案,同樣也可以有效控制GDM患者的血糖,但是通過本研究看出,MDI法較CSII法治療日內血糖最高值、血糖漂移度、血糖漂移>8.0mmol/L例數及低血糖風險均偏高,說明在GDM階段,CSII法治療在療效方面更有優勢。本研究表明,在GDM階段,使用CSII法治療較MDI法使用胰島素量更少、控制血糖更有效、更安全。提示在GDM階段需要胰島素治療時,可考慮CSII法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1]Caroline,E Janet,R John,et al.Effect of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on pregnancy outcomes[J].NEJM,2005,352(24):2447-2451.
[2]Fujimure M,Nishizawa Y,NishitsujiM,et al.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 (Suppl1):S5-S20.
[3]Snapp C,Sue K.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lth Outcomes[J].Biol Res Nurs,2008,10(10):145-155.
[4]吳靜,薛耀明,李晨鐘,等.利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觀察妊娠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的血糖漂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6):449-451.
[5]Eric SK,Alan SR,Stephen LA.Effect of glucose variability on the long-term risk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1 diabetese[J].Diabetes Care,2009,32(10):1901-1903.
[6]喻明,周健,馬曉靜,等.糖耐量受損患者全天血糖漂移變化的特征[A].2006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