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宏,李儒海,褚世海,張友臣,王義偉,許汝冰
(1.湖北省煙草科研所,武漢 430030;2.農作物重大病蟲草害防控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漢 430064;3.湖北省煙草公司十堰市公司,湖北 十堰 442000;4.湖北省煙草公司十堰市公司鄖西煙葉分公司,湖北 鄖西 442600)
煙草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南北方均有種植。煙田雜草是與煙草伴生的有害植物類群,一方面與煙葉爭奪光照、水分和空間,惡化田間環境,影響通風透光和排灌;另一方面是病蟲害的中間寄主,降低煙葉產量與品質[1-2],是煙葉生產上的重要有害生物。為了提高煙葉產量和品質,必須對煙田雜草進行有效的防除。煙田雜草種類的調查和分類地位的鑒定,是進行煙田雜草生物學、生態學、發生規律和雜草群落研究的基礎。因此,進行煙田雜草的調查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在我國的主要煙草產區,已經開展了一些相關的研究工作。如李樹美[3]調查了安徽省煙田雜草的分布與危害;張霓[4]、徐爽等[5]對貴州煙田雜草的發生與分布進行了調查;胡堅[6]對云南煙田雜草種類和防除技術進行了研究;羅戰勇等[7]對廣東省的煙田雜草進行了調查;闕勁松等[8]研究了昆明煙區煙田雜草的主要種類與防除技術。楊蕾等[9]調查了遼寧省煙田雜草的種類、分布與危害程度。劉貫山等[10]利用地膜對雜草進行控制。相對于煙草病蟲害,對湖北煙田雜草的研究還較少且不深入。
湖北省十堰市是湖北省的煙草主產區之一,但目前尚無對該地區煙田雜草的調查研究。本研究在全面了解十堰市煙草生產狀況的基礎上,在主要的產煙縣市,選取有代表性的鄉鎮對煙田雜草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調查,以期對該地區煙田雜草的有效防除提供基礎及技術支撐。
本研究于2011年9月在湖北省十堰市植煙面積較大的鄖西縣、竹山縣和房縣3個縣進行。
調查方法:綜合考慮煙田氣候條件與海拔高度、煙草類型、品種和植煙面積等因素,在每個縣選擇有代表性的鄉(鎮),在選定的鄉(鎮)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村,在選定的村中選擇有代表性的 3塊煙田進行普查。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在每塊田進行普查,樣方為50 cm×50 cm。調查樣方中的所有雜草種類和株(分蘗)數。共調查了3個縣8個鄉鎮9個村共27塊煙田。這9個村分別是:鄖西縣河夾鎮龍窩村(海拔420 m,晾曬煙)、上津鎮磨溝村(海拔462 m,香料煙)、店子鎮天寶山村(海拔620 m,云煙87)、湖北口鄉虎坪村(海拔1130 m,云煙87);竹山縣擂鼓鎮擂鼓村(海拔480 m,云煙87)、大廟鄉鐵爐村(海拔1110 m,云煙87);房縣土城鎮白雞村(海拔 631 m,K326)、野人谷鎮杜川村(海拔 800 m,K326)、野人谷鎮西坪村(海拔1200 m,K326)。
參照文獻[11-15]對所有調查到的雜草進行種類鑒定。計算每個調查點的3個田塊中雜草密度的平均值;計算每一種雜草出現的頻度,頻度/% = 100×某種雜草出現的次數/總樣方數。
本次普查結果表明,十堰市煙田雜草有62種,隸屬于27個科。其中菊科最多,13種;其次是禾本科,8種;莧科,5種;莎草科,4種;蓼科、唇形科和玄參科均有3種;鴨跖草科、茄科和大戟科均有2種;十字花科、石竹科、藜科、酢漿草科、旋花科、車前科、天南星科、大麻科、薔薇科、錦葵科、傘形科、葡萄科、爵床科、堇菜科、馬齒莧科、柳葉菜科和番杏科均有1種(表1)。
在普查的3個縣中,各地的雜草種類均不盡相同。其中,鄖西縣35種、竹山縣43種、房縣42種(表1)。
以密度大小確定的煙田雜草優勢種在各縣也有一定差異。其中,鄖西縣煙田雜草優勢種是馬唐、旱稗、鐵莧菜、尼泊爾蓼、火柴頭和繁縷;竹山縣煙田雜草優勢種是馬唐、旱稗、牛筋草、尼泊爾蓼和千金子;房縣煙田雜草優勢種是馬唐、牛膝菊、尼泊爾蓼、海州香薷、通泉草、鐵莧菜和鴨跖草。綜合來看,十堰市煙田雜草優勢種為馬唐、旱稗、尼泊爾蓼、鐵莧菜和牛膝菊。以上這些雜草是十堰市煙田的重要雜草種類(表1)。
各種煙田雜草在樣方中出現的頻度差異很大,即在十堰市煙田中分布的普遍程度有很大差異。發生頻度較大的雜草分布更為普遍。在十堰市煙田中,頻度大于15的雜草有13種,以頻度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馬唐、鐵莧菜、尼泊爾蓼、腺梗豨薟、牛膝菊、刺兒菜、聚穗莎草、通泉草、鱧腸、旱稗、海州香薷、藜和繁縷。其中,馬唐的發生頻度為77.78,表明其出現在大多數樣方中,在十堰市煙田中分布很普遍。鐵莧菜的發生頻度也較高,為48.15。根據雜草密度確定的優勢雜草種類往往發生頻度也較高,說明密度較大的雜草一般分布也較普遍。發生頻度高、密度也大的雜草可確定為危害最嚴重的雜草。十堰市煙田危害最嚴重的雜草為馬唐、鐵莧菜和尼泊爾蓼(表1),應當作為防除重點。

表1 十堰市煙田雜草種類、密度與頻度Table1 Weed species, their density and frequency in tobacco fields in Shiyan, Hubei province

表1(續) 十堰市煙田雜草種類、密度與頻度Table1(continued) Weed species, their density and frequency in tobacco fields in Shiyan, Hubei province
本次調查在十堰市選取了2類海拔高度(大于1000 m和小于1000 m)的樣點。在9個調查樣點中,海拔高度小于1000 m的有6個,大于1000 m的有3個,基本上反映了十堰市的煙田狀況。在海拔小于1000 m的樣點中共調查到53種雜草,在海拔大于1000 m的樣點中共調查到37種雜草,前者比后者多 16種,即在較低海拔的煙田中雜草種類更多。在海拔小于1000 m的樣點中出現而在海拔大于1000 m的樣點中未出現的雜草有25種:鱧腸、蒼耳、蒲公英、牛筋草、千金子、青葙、水花生、莧、尾穗莧、反枝莧、碎米莎草、異型莎草、香附子、白蘇、母草、火柴頭、苦蘵、龍葵、打碗花、野西瓜苗、烏蘞莓、爵床、馬齒莧、丁香蓼和粟米草。在海拔大于1000 m的樣點中出現而在海拔小于1000 m的樣點中未出現的雜草有9種:小飛蓬、馬蘭、黃花蒿、藎草、野草香、印度蔊菜、車前、葎草和蛇莓。
本研究首次普查了湖北省十堰市主要植煙區的煙田雜草。結果表明,湖北省十堰市煙田雜草有62種,隸屬于27個科。已有研究報道,廣東省煙田雜草共有29科105種[7],云南省昆明煙區煙田雜草有36科159種[8],云南省煙田雜草有25科116種[1],貴州省煙田雜草共計有39科167種[5],安徽省煙田雜草有 42科 122種[3],江蘇省煙田雜草有21科53種[2],遼寧省煙田雜草共有20科51種[9]。前述結果表明,南方省份煙田雜草的種類顯著多于北方煙田。這種差異首先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南方地區的植物多樣性原本就顯著高于北方地區;還與調查煙田的數量、地域分布范圍、生態類型、海拔高度等相關。湖北省十堰市地處華中地區,煙田主要分布在山區。我們在調查時,設置的樣點距田邊至少2 m,以排除煙田外的雜草。本次調查涵蓋了湖北省十堰市植煙面積比較大的3個縣,但沒有包括所有植煙縣(市),而且由于樣點數量以及調查時間的限制,不可能窮盡所有煙田雜草種類。但是,湖北省十堰市煙田雜草的主要種類、優勢種、發生頻度及大致分布規律已經較為明確,為該市煙田雜草的有效防治與利用等后續研究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本次普查結果表明,海拔較低的煙田中雜草種類較多,這與云南省昆明煙區的調查結果一致[8]。但是,在海拔大于1000 m的樣點中出現而在海拔小于1000 m的樣點中未出現的雜草卻有9種,該結果與普查時間密切相關。我們在9月份的普查中發現,有些雜草種類在高海拔煙田中生長旺盛,而在低海拔煙田中其花果期在春季,如小飛蓬、印度蔊菜、車前和蛇莓等。
本次普查的樣點包括了湖北省十堰市種植的全部煙草類型,即香料煙、晾曬煙和烤煙。結果表明,煙田雜草的種類、密度和頻度與煙草類型之間沒有明顯關系。這可能是由于香料煙、晾曬煙和烤煙是按生物學性狀、品質特點和栽培調制方法進行分類的[16],它們在煙田與雜草的競爭差異不大所致。
(1)湖北省十堰市煙田雜草有62種,隸屬于27個科。優勢種為馬唐、旱稗、尼泊爾蓼、鐵莧菜和牛膝菊。危害最嚴重的雜草種類為馬唐、鐵莧菜和尼泊爾蓼,應作為防除重點。
(2)在湖北省十堰市較低海拔的煙田中雜草種類較多。
(3)湖北省十堰市煙田雜草的種類、密度和頻度與煙草類型之間沒有明顯關系。
[1]胡堅.煙田雜草的危害及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17):83-84.
[2]招啟柏,薛光,趙小青,等.江蘇省煙田雜草發生及危害狀況初報[J].江蘇農業科學,1998(1):43-45.
[3]李樹美.安徽省煙田雜草的分布與危害[J].中國煙草學報,1997,3(4):60-66.
[4]張霓.貴州煙田雜草的種類及防除試驗[J].貴州農業科學,2004,32(3):54-55.
[5]徐爽,崔麗,晏升祿,等.貴州省煙田雜草的發生與分布現狀調查[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2):67-70.
[6]胡堅.云南煙田雜草的種類及防控技術[J].雜草科學,2006(3):14-17.
[7]羅戰勇,李淑玲,譚銘喜.廣東省煙田雜草的發生與分布現狀調查[J].廣東農業科技,2007(5):59-63.
[8]闕勁松,趙國晶,徐云,等.昆明煙區煙田雜草的主要種類與防除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09(6):49-52.
[9]楊蕾,吳元華,貝納新,等.遼寧省煙田雜草種類、分布與危害程度調查[J].煙草科技,2011(5):80-84.
[10]劉貫山,張良,楊艷,等.煙田除草地膜的研制及防除雜草的效果[J].中國煙草科學,1999,20(3):23-26.
[11]李揚漢.中國雜草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12]傅書遐.湖北植物志 第1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13]傅書遐.湖北植物志 第2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4]傅書遐.湖北植物志 第3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5]傅書遐.湖北植物志 第4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6]史宏志,李進平,范藝寬,等.我國不同類型煙葉煙堿轉化株的比例和轉化程度分布[J].中國煙草學報,2007,13(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