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晰綪
奧運會可以稱得上是全人類規模最大、最受歡迎的曠世盛會。但依我看來,倘若可以取消某些項目,再把另外某些項目加以改革,奧運會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完美。我們需要的,是一場對奧運會大刀闊斧的改革。
為何要改革?關鍵原因之一是奧運會正逐步演變成為一場“電視盛會”,轉播商與媒體贊助商的收入至關重要。而媒體的商業運作需要大量的廣告插入,這就意味著體育賽事必須被頻繁打斷。因此,奧運會項目需要向更短、更快演化。
另外,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電視觀眾對于運動員或體育項目本身并不了解,他們收看奧運會僅為娛樂。為滿足其需求,奧運會的改革顯得更為必要。
舉1992年的例子來說,那一年奧運會首次引進了沙灘排球,當年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女子總決賽的門票竟飆升至700美元一張,不可思議。要知道,只有個別幾個能夠在主會場進行的重要項目的總決賽,才會售出這樣的高價啊。盡管沙灘排球并非什么重要項目,但其運動員一個個都是身著比基尼的女孩子,年輕貌美,身材火辣,足以吸引無數眼球。這一改革告訴我們,奧運會項目的引進也可以往“美學”方面發展嘛。
再舉一個板球的例子。板球運動僅在1900年奧運會上有一次亮相,此后便沒了蹤跡。關鍵的原因,正是這項運動的過程太過冗長無趣,往往幾天下來毫無結果。
但是請注意,板球要卷土重來了!人們正計劃將板球運動重新列入奧運會項目名錄中去,因為時下已誕生了一種全新的板球玩法:在保留所有關鍵元素的基礎上,將整場板球比賽縮短至兩個半小時。新玩法頗受歡迎,甚至傳統的頑固派也連連稱贊,說此舉將板球運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大刀闊斧地進行一場“五環”的革命吧!
不妨取消以下項目
馬術品評動作技巧,欣賞運動之美,若是體操比賽的話,尚且可以說得通,但是馬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是要看人的馭馬之術呢,還是要看馬的跑跳本領呢?所謂馬術,不過和供人一樂的狗狗比賽一個性質,無非把狗換成馬罷了。看著運動員身著紳士服裝,騎在一匹駿馬之上,固然賞心悅目,但這與體育競技又有什么關聯?如果馬術可以,那么讓人牽著小狗繞運動場行進一圈,不也一樣能參加奧運會嗎?
現代五項全能所謂現代五項全能,包含有擊劍、射擊、游泳、馬術障礙賽以及越野跑這五個基本項目,是由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根據一位法國軍官的傳說創立而成的,于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所以,所謂五項全能,實質上是檢驗騎兵的綜合素質。鑒于現在早已不是19世紀,也早已不再有什么騎兵大軍,所以這個項目就大可不必再延續了吧。
古典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在英文中的官方名稱實為“希臘羅馬式摔跤”,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希臘羅馬式”這幾個字上。正如擲標槍、擲鐵餅一樣,摔跤本就是2700年前的古典運動,可直到今天仍有超過50個國家參加奧運會摔跤項目。停止吧!還是把這項“希臘羅馬式”的“古典”摔跤還給古代的希臘羅馬人,讓它永駐歷史吧!
花樣游泳拜托,這根本就算不上體育競技。俏麗的姑娘們化著濃妝,穿著絢麗奪目的泳裝,時刻保持迷人的微笑,所有一切與奧運競技絲毫不沾邊兒。若是花樣游泳可以參加奧運會,那鋼管舞豈不是也可以!事實上,鋼管舞已經申請參與奧運會,敬請期待。
足球沒錯,足球的確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但可惜奧運會的足球賽并沒有什么收視率。首先,按理說奧運會的運動員都應具有國際一流水平,但足球偏偏不是。按理說奧運會獎牌應該象征著體育競技的最高水平,但足球偏偏又是個例外——對于高水平球員而言,奧運會獎牌往往只配擺在角落里,世界杯和林林總總的俱樂部聯賽才是真正的重量級賽事。
當然,如果實在舍不得取消足球比賽,倒也有改革的辦法。足球應該走走橄欖球的路線。橄欖球沉寂多年,但已確定將在2016年殺回來,不過形式已從先前的“15人式”改為“7人式”,球員人數大大縮減,比賽時間也縮短至14分鐘。
足球也不妨這樣嘗試一把。一支球隊最多5個人,比賽最長20分鐘,場地改為室內,球員覺得緊迫,球迷覺得刺激,而且還能夠體現奧運精神,何樂而不為?
或者可以嘗試一下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先生的倡議——于2016年奧運會增設沙灘足球項目。當然,布拉特先生的意思在于“增設”,原先的綠茵場比賽仍要保留。但是,倘若真的有了沙灘足球,還看什么傳統比賽呢!
不妨改革以下項目
場地自行車比賽場地自行車比賽看起來似乎具備奧運會應有的一切:速度、激情,還有技術的較量。但恕我直言,我實在不能忍受騎手們的所謂“戰略”——前幾圈里,費盡心機躲在其他騎手后面,假裝出自己慢如龜速的樣子。到沖刺時刻,才會風馳電掣,拼命向終點進發。本是一場關于速度的比賽,卻由于騎手們搞計謀、耍心眼,導致大部分時間比賽節奏極慢,真是無趣。
所以,我們需要給場地自行車賽設定一個時間限制,這樣即可避免騎手們在所謂“計策”上耗時間。只有強行設置時限,才能讓場地自行車賽與短跑、游泳比賽一樣,點燃速度的激情。
拳擊拳擊是奧運會中為數不多的完整保留了傳統形式的項目之一。一場拳擊賽分4小節,每小節2分鐘,比賽的過程往往干脆而迅猛。拳擊手們戴著拳擊手套,為的是保護頭部,以免頻繁的猛擊導致長期顱腦損傷。
我們討論的重點就是這副手套。依我之見,若想要拳擊手們賽得更為安全,還是摘掉手套為好。盡管無手套的拳擊在多數國家屬于非法,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手套正是導致傷害與事故的罪魁禍首——戴著手套,拳擊手們就敢于下手更狠,一拳一拳地毫不留情,致使被攻擊者頭骨持續震蕩,顱腦損傷在所難免。
一旦摘掉手套,摘掉這層心理保護,下手就會輕許多。誠然,無手套拳擊似乎是野蠻的象征,并不符合奧運會的精神。但請思考一下,沒有手套,至多不過嘴被打歪,鼻子被打破,但戴上手套,受傷的將會是至高無上的頭顱和凝結智慧的大腦。
射擊一本正經的中年男子,戴一副眼鏡,瞄準一面黑白靶子,紋絲不動。朋友們,無聊嗎?怎么就不能與時俱進呢?看看部隊里面的戰士們是怎么做的吧!跑動起來,追蹤敵跡,掩護自己,展開一場生動的槍戰!當然,敵人嘛,拿人偶充當就好了。如此一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射擊對決必將吸引收視率節節攀升,豈不快哉?
網球網球在奧運會之中的尷尬處境與足球頗有幾分相似。有4個大滿貫比賽在前,奧運會網球比賽似乎顯得毫無神采。
首先與足球一樣,網球也需要實施縮減策略。5局3勝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求快的心理了,何不改為3局2勝,不是更加刺激嗎?這樣一來,比賽激烈,速戰速決,觀眾即可大飽眼福。
且慢,單純地縮短時間還不夠,倘若可以禁止球員在發球時尖叫、大吼,那么顧拜旦在天有靈也會欣慰而笑的。網球不是比武,吼叫與比賽本身毫不相干,只會讓對手分心,讓觀眾鬧心。
還有,發球本身也需要改,應該給每人僅一次的發球機會,什么“錯了重來”的概念,想都別想!另外,發球線應當后退至底線后相當遠的位置,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連續對打,讓觀眾看得過癮。
不妨采納以下建議
何不在裝備方面倡導人人平等呢?這樣的理念應當滲透到自行車比賽中去,滲透到射擊比賽中去,滲透到皮劃艇比賽中去……滲透到奧運會的方方面面。
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身著“速比濤LZR”新款泳衣就等于擁有了王牌,這款泳衣可以有效減弱水的阻力,讓運動員大幅度地提高速度。相對于身著普通泳衣的其他人,穿了新款泳衣,勝算就大大增加。因此,這款泳衣在國際賽事中遭到禁用,2012年倫敦奧運會也不例外。既然如此,何不全部使用相同的裝備呢?
其實原則很簡單:奧運會是運動員的比賽,不是設計商的競爭。真正的奧運會,應當給窮人、富人均等的機會,人人都可以在競技場上施展本領。那么,不妨讓大家打同樣的槍、騎同樣的車、劃同樣的艇、擊同樣的球,只有這樣,奧運會的精神才能真正閃耀,競技體育的靈魂才能真正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