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紹虹 陳建生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是圍產期新生兒缺血缺氧引起的腦部改變,造成不同程度的腦水腫,腦出血或壞死,嚴重者可產生永久性神經功能缺陷[1]。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間采用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86例,其中男50例,女36例,均為足月兒,胎齡(39.25±1.22)周,日齡<75 h,出生體質量(3.62±1.01)kg。所有患兒均符合HIE臨床診斷標準和分度標準[2],且經頭顱CT檢查確診。排除先天性及遺傳性代謝性疾病患兒。將86例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臨床分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根據病情給予吸氧,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抗驚厥,給予胞二磷膽堿促進腦細胞恢復,補充能量和電解質等綜合措施。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納洛酮0.03~0.05 mg/(kg·d)入5%葡萄糖30 ml靜脈滴注,1次/d,3~4 h內滴完,連用5~7 d。同時根據病情調整劑量及予以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
1.3療效判定 顯效:治療7 d內患兒面色紅潤,呼吸平穩,神志清晰,哭聲有力,吸吮力佳,反應佳,心率>100次/min,肌張力恢復正常;有效:治療10 d以上癥狀、體征緩解;無效:治療10 d以上癥狀、體征無變化或繼續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0.7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75%,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兩組患兒治療后神經評分比較 觀察組行為神經評分﹤35分的比率明顯降低,而﹥35分的比率明顯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兒臨床表現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意識、反射、肌張力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神經評分比較(例,%)

表3 兩組患兒臨床表現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x ± s,d)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圍產期窒息、缺氧而導致的腦組織缺氧缺血性損傷,臨床出現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表現。早期有效治療可以避免或減輕后遺癥的發生。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表明,β-內啡肽含量與HIE密切相關。當機體缺氧顱腦損傷后,局部可釋放大量的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尤其是β-E,從而抑制心血管功能和呼吸中樞,并在腦細胞凋亡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納洛酮是阿片受體的特異性拮抗劑,可消弱HIE時的應激反應,可減少腦及垂體β-內啡肽的釋放,拮抗β-內啡肽從而阻斷內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并由此減輕了血管痙攣,增加腦血流量及腦灌注壓,減輕腦水腫,防止發生遲發性神經元壞死。納洛酮還可抑制自由基的釋放,穩定細胞膜,改善組織氧合作用,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具有非特異催醒作用和解除呼吸抑制。本組資料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提高;觀察組行為神經評分﹤35分的比率明顯降低,而﹥35分的比率明顯提高,住院時間治較對照組亦明顯縮短,說明納洛酮治療新生兒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能改善患兒神經系統功能,減輕后遺癥,可提高患兒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1]趙健玲.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126例臨床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2,10(1):28-29.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小兒HIE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中華兒科雜志,1997,3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