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娜
干眼癥是眼科門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由各種原因導致的眼表淚膜異常,淚液減少而引起眼部干澀不適、灼熱羞明,瘙癢異物感等臨床癥狀。近2年多來,筆者以中藥治療干眼癥患者9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98例(196只眼)均為門診干眼癥患者,其中男31例,女67例,年齡17~76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5年,其中電腦工作者49例,學生28例,其他21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各49例,各項基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無差異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眼干澀、異物感、灼熱畏光、視物疲勞,可伴有口鼻干燥、視力下降等;②淚液分泌量(Schirmer法)<5 mm/5 min;③角膜熒光素染色試驗陽性。以上3項中任意2項陽性者作為病例選擇標準。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病例納入標準者;②已接受其他有關治療,可能影響本次臨床觀察的療效指標觀測者。
1.4治療方法 治療組內服外用自擬方藥,該方組成為:生地黃,玄參,麥冬,黃精,天花粉,葛根,當歸,丹皮,白芍,沙蒺藜,白菊花,甘草,兼有邪熱者,加桑白皮,黃芩;濕熱者,酌加茯苓,薏苡仁。1劑/d,將上藥煎水分2次用;將150~200 ml藥汁置于杯中,用一紙筒一端罩住杯口,另一端對準眼部,以蒸氣熏蒸眼部,2~3次/d,熱度以舒適為宜,熏后再將藥汁服下。服藥期間忌食魚蝦蟹貝,辛辣刺激等食物。對照組局部點眼愛麗滴眼液(日本參天藥業),3~6次/d。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每周復診1次,觀察癥狀改善情況;治療前后行角膜染色、淚液分泌試驗。
1.5療效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癥狀消失,角膜染色消退,Schirmer試驗多次測定大于10 mm/5 mim;好轉:癥狀減輕,角膜染色減少,Schirmer試驗多次測定淚液分泌量有所增加;未愈:癥狀無改善,角膜染色無變化或增多,Schirmer試驗多次測定淚液分泌量未增加。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見表1~3。

表1 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淚液分泌試驗對比(眼數:只)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眼數:只)
隨著周圍環境污染的加重,電腦、電視、空調普及率的上升以及眼藥水不正當使用等,出現干眼癥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大多表現為眼部干澀不適,異物感、燒灼感、畏光、甚至疼痛、視力下降等,令患者痛苦不堪,嚴重影響了生活、工作以及學習。西醫治療干眼癥的原則為補充人工淚液,刺激淚液分泌,減少淚液流失,主要方法有[2]:人工淚液滴眼、配戴親水性軟角膜接觸鏡、阻塞或封閉淚小點、使用藥物刺激淚液分泌等,但多是暫時緩解癥狀,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中醫稱干眼癥為“白澀癥”。病因乃余熱未清,隱伏肺脾之絡;脾胃濕熱,清氣不升,目竅失養;肺陰不足,肝腎虧損,陰血不足,目失濡養,導致干眼癥的的發生。現代藥理研究證明[3],滋補陰精的中藥大多能增強血中老化相關酶的活力,使過氧化脂質含量顯著降低,從而延緩身體各器官的衰老,有利于淚液的生成和正常分布,恢復正常淚膜結構及功能,維持眼表的正常環境。自擬方藥中生地黃,玄參,麥冬,黃精,滋陰潤燥,補肝肺腎;天花粉,葛根,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沙蒺藜,白菊花,平肝疏肝,明目清熱;當歸,白芍,補養陰血;丹皮活血涼血;甘草調和藥性,諸藥合用,滋陰潤燥,養血明目,使目得以滋潤濡養。在治療期間,應預防用眼過度而導致視疲勞,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電腦、看電視等,保持正確用眼姿勢,并注意中間休息,在醫生指導下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眼藥水,以減少眼部菌群失調,導致干眼癥的發生。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版社,1994:102.
[2]王秀萍.干眼癥的治療研究概況(綜述).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8,6(3):50-51.
[3]李點.滋陰潤燥法治療干眼癥臨床觀察.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