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娟 李朝平 劉珊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計算機設備的日新月異,通過計算機相關技術的使用,深入發掘和研究古代中醫藥文獻所蘊含的信息,從中汲取前人的寶貴經驗,是現代中醫藥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桂枝茯苓丸最早見于《金匱要略方論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其最初的主治病癥主要是因局部包塊或癥瘕積聚引起的妊娠胎動不安或胎漏下血。因本方療效確切,故自漢末以來,逐漸受到重視,歷代醫家從活血化瘀、消散包塊等不同角度對本方多有發揮。其臨床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到婦科由瘀血或包塊引起的經、妊、胎、產疾患及各類雜病等諸多領域。為了規范本方的臨床應用,筆者等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對桂枝茯苓丸應用所涉及病名進行探討。
1.1古代文獻資料中應用桂枝茯苓丸所涉及病名 古代醫家在臨床應用中使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療癥瘕,胎死腹中、胎動不安、小產、胎氣上逆等病[1]。仍然是主要應用于婦科疾患,而非婦科的病名只有10種(黑色加粗部分),在這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腹痛[2],其他病名出現次數還是相對較少的。見表1。

表1 文獻資料中出現應用桂枝茯苓丸涉及病名
1.1.2現代文獻資料中應用桂枝茯苓丸所涉及病名 (1)現代中醫臨床應用桂枝茯苓丸治療婦科疾患現代文獻資料中與本方有關的婦科中醫病名大約27種,與本方有關的婦科西醫病名大約28種,詳見表1。(2)現代中醫臨床應用桂枝茯苓丸治療非婦科疾患非婦科的中醫病名17種,其中頻率較高的主要是癃閉、頭痛、腹痛和心悸怔忡。非婦科的西醫病名25種,其中最多見的是慢性前列腺炎,其次是慢性闌尾炎和局限性腸粘連、冠心病、胸膜炎。見表2。

表2 文獻資料中出現應用桂枝茯苓丸涉及的非婦科病名
桂枝茯苓丸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卷下·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最初主要用于治療婦人瘀血阻滯胞宮所致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宋朝以前本方所治疾患與《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大致相同。《婦人大全良方》(南宋·陳自明)中記載為奪命丸,用于胎氣上逆、胎漏、小產、胎死腹中等病,第一次提出本方可以下死胎。宋朝以后本方所涉及的病名逐漸增多,《普濟方》(明)中記載本方用于治療胞衣不下;《醫學正傳》(明·虞摶)中治療產后出血;《濟陰綱目》(明·武之望)中治療難產;《赤水玄珠全集》(明·孫一奎)中治療妊娠腹痛等病。清代醫家在前人的基礎上,臨床應用范圍大大增加,文獻記載有治療產后氣喘、崩漏、閉經、帶下等疾患,不過,本方的適用范圍仍只限定于婦科,但幾乎包括經帶胎產所有疾病。《四圣心源》(清·黃元御)中明確有記載,證明使用本方治療內科腹痛,這是桂枝茯苓丸在臨床應用中的大突破,不再只是用于治療婦科疾患,這一變化反映了歷代醫家對于中醫疾病的病因病機和桂枝茯苓丸治療功效認識的深化。
現代中醫臨床治療中,桂枝茯苓丸的應用得到了全面拓展,涉及到的婦科疾病近25種,而非婦科疾病更是多達68種,遠遠超過了婦科疾病。其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古代桂枝茯苓丸主要用于治療妊娠疾病中的妊娠下血、胎動不安、墮胎及催生[3];而現代中醫臨床使用桂枝茯苓丸治療的婦科疾病多見痛經、盆腔炎、卵巢囊腫、人工流產術后子宮出血、子宮肌瘤等[4],而古文獻中記載的疾患在現代反而很少使用,原因究竟是因為現代醫學治療此類疾患有了更好的方法,還是沒能得到傳承,還是不得而知的,這些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另外,在研究中還發現,桂枝茯苓丸還可以用于治療動脈硬化、慢性闌尾炎、慢性前列腺炎、局限性腸粘連、冠心病、胸膜炎、慢性腎盂炎等組織炎性增生疾病。
[1]陳明.桂枝茯苓丸臨床應用舉隅.實用中醫藥雜志,2002,18(8):4
[2]俞為民.桂枝茯苓丸妙用舉隅.江蘇中醫藥,2002,23(4):35.
[3]王秀獻,劉毅.桂枝茯苓丸臨床新用.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18(6):523.
[4]貴娥.桂枝茯苓丸新用.中醫藥學刊,2005,23(6):11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