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平
保障患者用藥有效并且安全是每個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核心。門診處方是醫院安全有效用藥的重要環節之一。2007年我國衛生部頒布并實施《處方管理辦法》,對處方的書寫、調配等作出明確規范。為了解本院處方情況,現對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的門診處方中存在的錯誤進行調查分析,提出預防措施,提高處方質量,確保患者用藥安全,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對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的門診處方隨機抽查其中的3500份,依據《處方管理辦法》的處方規范標準,每張處方中只要出現一處不符合《處方管理辦法》的規定,即判定為不合格處方。

表1 不合格處方具體錯誤情況表
在3500張處方中,合格處方3155張,合格率90.14%;不合格處方345張,不合格率9.86%。不合格處方中有1處錯誤的284張,占錯誤處方的82.32%;2處錯誤的43張,占錯誤處方的12.46%;3處及以上錯誤18張,占錯誤處方的5.22%。不合格處方具體錯誤情況見表1。
3.1差錯原因分析 書寫處方時首先要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詢問及了解病情診斷病情,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門診號、費用類別、就診科室和臨床診斷等情況。本文發現就患者基本信息記錄發生錯誤率達27.19%,居所有處方錯誤的首位,與有關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1]。
處方差錯主要包括:藥物類型的選擇、劑型、使用劑量、給藥途徑、頻率不當及用藥指導措施不正確,處方修改后忘記簽名和修改日期,字跡書寫潦草模糊,符號縮寫不恰當或不規范。上述處方差錯占錯誤處方分型中的第二位。另外,藥品名字少些或改寫,例如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寫成了頭孢克肟顆粒,保兒寧顆粒寫成了寶兒寧顆粒,注射用鹽酸氨溴索寫成了氨溴索針;忘記寫藥品的規格、含量,例如聚維酮碘散2盒消糜栓2盒等。其主要原因在于藥物品種多,隨廠家生產情況不同,其規格及劑型不完全一樣,再則臨床醫生對各種廠家的藥物使用說明掌握不甚詳細;其次,門診患者數量多,人均就診時間有限,醫生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嘈雜,導致部分醫生書寫潦草模糊,甚至有時出現書寫錯誤或漏寫。還有些醫生喜愛使用自己獨創的縮寫或記錯縮寫符號均容易導致差錯的發生。忙而出錯。
就門診藥師方面而言,藥房工作量大,人員少,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審方、取藥、核對、發藥、交待用量、用藥方法、注意事項等,再加上窗口患者的嘈雜,容易使藥師產生疲勞,進而影響配發質量,出現多發、少發或漏發等。
3.2預防措施 ①加強對《處方管理辦法》的業務學習,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藥學知識培訓,提高醫生和藥師專業素質能力,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身體狀況;②加強藥劑人員繼續教育,增強職業責任感,嚴格把好門診處方、發藥關。發藥時要認真詳細交待用藥時間、方法和服藥禁忌等[2];③強調工作責任和宣揚愛崗敬業精神;④作好定期抽查門診處方的工作,并對處方差錯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改正;⑤醫院要建立用藥監測體制和處方差錯報告機制。
[1]劉吉炳.門診處方差錯分析.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8(6):42-45.
[2]張瑞萍.門診不合格處方調查分析.醫藥導報,2004,23(6):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