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潤波 彭 路
水面浮運鋪設的機動管線有限元分析
文/張潤波 彭 路
對管線進行有限元分析,了解其變形和應力分布狀況,探討管線的薄弱環節和確定危險應力處,對浮運時機動管線的變形和應力分布狀態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這為施工人員針對管線的薄弱環節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加強、確保管線施工安全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機動管線;水面浮運;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
管線水面浮運,在其剛被拉到對岸時受力最復雜,針對管線此時的狀態進行有限元分析。在針對穿越連接器連接的DN100機動管線進行有限元分析時,為方便建立模型可做一些簡化,忽略次要、影響不大的因素,使管線簡化成承受軸向拉力和彎矩的柱梁。
(1)不考慮管線連接器對管線系統的影響,認為管線的抗彎剛度在縱向是均勻的。
(2)橫截面上的抗彎剛度即應力應變關系保持不變,為定值。
本文采用的是固體 SOLID45 結構實體單元, SOLID45 單元主要用于模擬三維實體結構,由8個節點定義而成,每個節點具有3個自由度(分別是 UX、UY、UZ)。該單元適合于進行彈性、蠕變、膨脹、應力硬化、大變形、大應變的分析,具有退化功能,可退化成五面體和四面體,便于生成復雜結構的單元網格。
管線的抗彎剛度在縱向是均勻的,因此鋪設的管線采用同一種材料,且浮運時重力與浮力相抵消,故不用對材料的密度進行設置。
彈性模量E=2.2e11pa
泊松比μ=0.3
本文采用實體建模的方法。管線的幾何參數如下:
管道的內半徑Ri=0.0485m
管道的外半徑Ro=0.051m
實體模型的長度L=50m
建立實體模型之后,進行網格劃分,生成有限元網絡圖,在Z軸方向上將線段200等分,在端面圓周上將線段10等分,然后用m esh工具對整個實體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劃分網格后單元和節點的情況如下:單元共計18000 個,節點共計24120 個。圖1為形成的圖1A區域的有限元網格圖。

圖1 管線局部有限元網格圖
在現實情況下,管線約束情況比較復雜,其兩端都有鋼絲
2.5 載荷與邊界條件繩提供拉力,若管線兩端一端全約束,另一端約束X、Y方向,則兩端變形及應力狀態相比差別較大,不符合實際情況;若兩端都只固定X軸、Y軸方向,使其在Z軸自由,則軟件無法計算結果,因此約束條件為在管線兩端都采用全約束,比較符合管線實際情況。
對模型求解,得到管線變形和未變形圖如圖2。

圖2 管線變形及未變形圖
從圖2可以看出,管線在Y、Z軸沒有位移,X方向發生了位移,管線靠近兩端處位移較小,越靠近管線中間,位移越大,在中間位置位移達到最大的3.092m。
從有限元分析結果來看,位移變化趨勢是正確的,管線兩端全約束,故靠近兩端處位移小,越靠近管線中間,變形越大,但是3.092m的位移有些偏大,究其原因,50m或更長的管線在受到均布載荷后,會發生大變形等幾何非線性行為,即應力應變關系會隨著管線的形狀發生變化,而分析時假定其是線性的,故導致管線最大位移有些偏大。

圖3 25-50m管線應力分布圖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知,管線兩端約束條件相同、載荷為均布載荷,因此管線的應力分布狀況以管線中間(Z=25m)為中心呈對稱分布,圖3為求解后25m~50m的管線應力分布圖。
從圖3可以看出,管線的應力分布狀況從管端到中間應力是由小驟增至最大應力,后逐漸變小到最小值,將要到達管線中間時應力又增大到一較大值。圖4和圖5更清晰地反映了管線端部B區域和中間C區域的應力分布。

圖4 管線端部(B區域)應力分布圖

圖5 管線中間(C區域)應力分布圖
從圖4可以看出,管線的最大應力處是靠近管線端部迎著水流方向的一小段,其應力值達到0.482e9pa,這是因為管線兩端都是全約束,在靠近端部的地方會產生較大的應力使得管線不發生位移和轉動,此處在鋪設時應高度重視,采取措施確保應力不超過管線允許應力。
從圖5可以看出,管線中間迎著水流方向的一段應力也比較大,達到0.322e9pa,管線在均布荷載的作用下,此處是管線位移最大的地方,因此會產生較大的彎曲應力,也應當給予重視。
本文針對鋪設管線的類型做了一些假設,建立了水面浮運鋪設管線的實體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顯示,管線中間處位移最大,但因沒有考慮非線性因素,導致位移偏大,管線在靠近兩端處應力最大,在中間處也有較大的應力,因此在鋪設中應對這幾處給予足夠的重視。
廣西貴港市75130部隊后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