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建懷
宋孝宗趙昚是南宋第二任皇帝,雖然他只是宋高宗趙構的養子,但他繼位成為皇帝后,始終把趙構當成親生父親孝順,把吳太后當成親生母親供養,小事同父母商量,大事聽父親決斷,有時哪怕是趙構的一些無理要求,他也想方設法滿足,甚至不惜得罪滿朝文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孝順皇帝,卻養育了一個極不孝順的兒子趙惇,這個不孝的兒子還娶了個驕橫蠻悍的兒媳婦。
趙惇當太子前,表現得勤奮好學,謙恭有禮,父親趙昚情緒好時,他喜形于色;父親情緒不好時,他亦愁容滿面,還經常在詩中稱頌父皇的功績,讓趙昚非常滿意。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太上皇、宋高宗趙構病卒,趙昚為了服喪,讓兒子趙惇參與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將皇位禪讓給趙惇(即宋光宗)。趙昚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
但趙惇繼承皇位后,卻與當太子時判若兩人,逐漸露出了原形。開始時,他也一度效仿趙昚侍奉高宗的先例,每個月向父親請4次安,偶爾還陪宴飲、游玩,但沒過多久,他因治國方略與父親不合,就開始厭煩這種“例行公事”,托詞回避了。趙昚是個極重感情的人,兒子連正常禮節都不履行,讓他心中十分郁悶。
一次,趙惇率內外大臣和嬪妃們游覽聚景園,卻沒有邀請孤零零待在重華宮的太上皇趙昚。大臣們急上奏章,說趙昚當皇帝時,每次出游,都會恭請高宗同行,而如今皇上獨享美景,頗不合孝道。趙惇接到奏章,大為光火,恰好此時太上皇派人送來一只玉杯,趙惇余怒未息,接過后半真半假地掉在地上打碎了。這件事被趙昚知道后,更加不快。
到后來,趙惇甚至一年多不去見父親。這種行為,在提倡以孝治天下的當時,簡直是大逆不道。朝野上下、宮廷內外,乃至市井里巷,都議論紛紛,訴說當今皇帝的不孝之舉,近百人上書要求皇帝履行做兒子的義務。而趙惇不為所動,依然故我,這讓父親的心都碎了。一天,趙昚登臨潮露臺,看見偏僻小巷里有小孩子爭鬧,一小孩爭吵不贏,脫口連喊:“趙皇帝來,趙皇帝來。”趙昚一聽,自言自語道:“我喊他尚且不到,你喊,簡直是白費力氣!”悲憤之情,溢于言表。
兒子不孝,已讓趙昚傷透了心,而兒媳又從中作梗,更是火上澆油。趙惇的皇后李鳳娘,一貫獨霸后宮,內心十分殘忍。趙惇即位后,曾經寵愛過一位侍姬黃氏,并把她晉升為貴妃。李鳳娘擔心影響自己的地位,趁趙惇到郊外祭祀之機,派人謀殺了黃貴妃,然后報告說黃貴妃“暴病而亡”。還有一次,趙惇洗手時見端洗臉盆的宮女雙手圓潤細白,就多看了幾眼,不料被李鳳娘看在眼里。幾天后,醋意大發的李鳳娘派人給皇帝送來一具食盒,趙惇打開一看,里面裝的竟是那個端盆宮女的雙手,頓時被嚇了個半死。
李鳳娘不僅獨霸后宮,還常常無事生非,離間關系。她當太子妃時,就不斷在趙構、趙昚、趙惇之間制造矛盾,弄得祖孫三代相互猜忌,關系緊張。后來當了皇后,更是肆無忌憚。一次,趙惇生病,趙昚從良醫那里弄了些好藥制成藥丸,本想讓人送給兒子,又擔心兒媳刁難,便想等兒子過來問安時當面給他。多嘴多舌的太監向李鳳娘稟報了此事,李鳳娘便派人到太上皇寢宮暗中觀察,發現果然有藥丸。她認定趙昚要謀害皇帝,便抱著兒子在皇帝床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數落太上皇,把他們父子關系說得連仇人都不如。這讓趙惇對父親既恨又怕,從此再也不去重華宮看望父親了。
皇帝立儲,按制度得太上皇首肯,否則通不過。李鳳娘想立自己兒子趙擴為儲君,趙昚一眼看透了李鳳娘在立儲問題上的私心,內心覺得趙擴不太合適,便有些猶豫不決。一次家宴上,李鳳娘又向趙昚提出立兒子趙擴為太子的要求,趙昚表示不同意。李鳳娘勃然變色,大聲質問道:“我是你趙家三書六禮明媒正娶來的,嘉王趙擴又是我親生的,為什么不能立為太子?”
兒媳婦這樣撒潑、要挾,如同給了趙昚幾記耳光,使他蒙受了奇恥大辱。在兒子、兒媳的輪番夾擊之下,趙昚夙夜憂慮,急火攻心,遂一病不起,不久抑郁而終。然而,即使是在父親駕鶴仙逝后,趙惇也不主持喪禮、不出席、不服喪,安居深宮,宴飲如故。人之無情,乃至于此!
(壓題圖:宋孝宗趙昚)(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