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軒


在我國古代,傳統龍舟賽不允許女子參賽,甚至在三十年前,女性也是不能上龍舟的。因為在傳統龍舟賽中,賽前人們會到寺廟里請佛上船,保佑平安,一帆風順,為此,女人不得出現在龍舟上,包括比賽河道的橋上,也不能有女人。
而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活躍著一支支女子龍舟隊,她們巾幗不讓須眉,為我國捧回了一座座世界龍舟比賽的獎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廣東佛山的九江女子龍舟隊。她們曾于2011年代表中國隊參賽加第十屆世界龍舟錦標賽,奪得兩個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在國內的各種龍舟比賽中,九江龍舟隊也成為響當當的冠軍隊。
龍舟隊里的明星夫妻
不訓練的時候,黃銀花就會去照看自家的魚塘。盡管家里有摩托車,但黃銀花還是喜歡劃著小艇去,雖然這需要多花十分鐘,她說這是為了練習,以免動作生疏了。
黃銀花是九江女子龍舟隊的老隊員,不過在嫁給蘇伯垣之前她并不會劃龍舟。蘇伯垣是九江男子龍舟隊的隊員,沒事的時候,他喜歡帶著妻子去練習劃艇,自己在后面當舵手,讓妻子在前面劃,這成了他們婚后最常度過的浪漫時光。有丈夫參加的比賽,黃銀花都會去現場為他們加油助威。
2007年國慶節,九江舉辦了全國龍舟之鄉龍舟邀請賽,并設立了女子項目,九江臨時組建了一支女隊參加比賽。平時經常劃艇出外的黃銀花終于有了一試身手的機會,“做夢也沒有想過真的能在龍舟上一展身手!”于是,蘇伯垣又責無旁貸地當起了妻子的教練。
河涌邊一陣鞭炮聲響起,起龍舟的傳統儀式開始了。九江龍舟基地的隊員們焚香燭、上酒果、燃鞭炮。在隆隆的龍舟鼓鑼聲中,隊員們紛紛跳入河涌,伴隨一聲聲的號子,一艘有著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龍舟逐漸露出水面,現場一陣歡呼。
賽龍舟是九江的傳統活動。九江鎮內有傳統龍舟一百五十多艘、最古老的一艘有四百多年歷史。龍舟是一條,身長十四五米猶如蛟龍的長舟,寬度僅能容兩個人并排坐下。一般由二十名隊員組成一組參賽隊伍,比賽時,除了船頭擂鼓鼓舞士氣的鼓手和船尾掌控全局的舵手外,其余的隊員分兩排坐在龍舟中間,每人手拿一船槳用力向前劃行。 “力量很重要,隊伍的默契更重要。” 教練區儉安說,劃手姿勢整齊如一,劃槳吃水深度、角度、力度須恰到好處,如儀器般精密,雖無公式可計算,但要能憑感覺把握,這才是取勝的關鍵。
2008年,九江女子龍舟隊成立,黃銀花成為第一批首批隊員之一。幾年下來,隨著九江女子龍舟隊的成績節節攀升,黃銀花也開始在家里和蘇伯垣一起討論技術問題。
加入龍舟隊,讓黃銀花實現了不少原以為是遙不可及的夢,“以前沒有想過能走出國門看看。”九江女隊參加了許多國際賽事,黃銀花到過捷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參賽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
現在,黃銀花和蘇伯垣的兩個兒子也都成了龍舟發燒友。黃銀花說:“龍舟能強身健體,培養團體協作能力,當然支持他們去玩。”
老外慕名來取經
董愛麗是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還記得自己去應聘龍舟女隊的情景,龍舟是自己家鄉的一大驕傲,每年都要贏得大大小小不少的獎項,大家也都以能進入龍舟隊為榮。當她申請加入龍舟隊時,被問到的一條是“有沒有在家里干過農活”。后來董愛麗才知道這是隊伍挑人的一個硬性條件。而招人時的淘汰賽非常嚴格,所有的應聘者連同之前的隊員,每人單獨劃一艘船,費時最少的前二十四名被留下。董愛麗有幸成為那年新加入的六名隊員之一。
董愛麗收到過一頂很有澳洲特色的帽子。這是來九江龍舟隊參觀交流的澳洲龍舟隊的一名女隊員送給她的,“我們在捷克比賽的時候見過面,這次在九江再見到更加興奮,我帶她參觀了九江。”因為奪得“國家杯”,九江龍舟隊名聲大振,常常有國內外的龍舟隊慕名而來。每當龍舟隊訓練時,這些來“取經”的龍舟隊便會忙不迭地拍照、攝錄,仔細研習,這讓董愛麗覺得很有趣,也充滿了自豪感。
教練區儉安以前是龍舟男隊的教練,以訓練嚴格而著稱,雖然現在是帶女隊,但他絲毫不放松對隊伍的要求,不論刮風下雨,只要沒有雷電,隊員們必須在河涌訓練,雨下得越大越會被“趕”下船。董愛麗說,隊員們常常開玩笑,“逛街時可以像女人,但一到船上就成了男人”。雖然劃龍舟能讓她們的胳膊變粗,皮膚變黑,但是也阻擋不了她們對龍舟的喜愛。
現在,九江女子龍舟隊的隊員們正在緊張的集訓中,今年六月份她們會代表國家隊參加在山東舉行的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與來自亞洲各國的龍舟愛好者們一競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