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新鄉市種子管理站,河南 新鄉 453003)
新麥26號是由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和河南敦煌種業新科種子有限公司以新麥18為母本,濟南17為父本雜交,利用高分子麥谷蛋白亞基標記,優良低分子麥谷蛋白亞基互補和聚合,5+10高分子麥谷蛋白亞基累加等現代育種技術育成的優質強筋半冬性中熟小麥新品種,于2010年12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0007),2010年8月通過植物品種權申請受理(20100645.5),品種具半冬性、超強筋、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等特點,是優質強麥期貨訂單首選品種。河南省及周邊地區2011年秋播面積14萬hm2,已被農業部列為2012年全國小麥重點推廣品種。
從新麥26號系譜圖(圖1)可以看出,其親代的遺傳基礎十分豐富。新麥26號的母本是新麥18號,曾是黃淮麥區主推品種,具有抗倒、高產、穩產、適應性廣、品質優的優異特性。新麥18號親本之一是從C5/新鄉3577這個組合中第三代選擇的一個矮稈單株,綜合抗病性優良。

圖1 新麥26號親本系譜
C5/新鄉3577是由V·P·M/Moission與新鄉3380雜交選育而成的親本材料,其血緣中V·P·M/Moission引自法國,有偏凸山羊草的抗病基因,高抗條銹、白粉病。新麥18號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HMW-GS)組成為1,7+9,5+10,抗病抗逆性好,綜合性狀優良,但品質穩定性有待改進。新麥26號的父本濟南17號也是優質強筋材料,HMW-GS組成為1,7+8,5+10,含有優良的低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
從基因上分析,新麥26號既有當地主推小麥品種的遺傳基因,又有國外抗病優質小麥基因;從血統上分析,新麥26號既有小麥屬的遺傳基因,又有偏凸山羊草遺傳基因;從適應性上分析,其母本新麥18號在黃淮麥區曾是主推品種,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而濟南17號品質優、抗病、抗倒、抗逆性強,新麥26號集中了雙親的優良基因性狀,性狀互補明顯;從品質性狀分析,新麥18號屬中強筋半冬性品種,而濟南17號為強筋品種,新麥26號品質性狀屬互補超親遺傳,尤其是對產量和品質兩個負相關性狀的選擇上有較大突破。
1.2.1 母本新麥18號 新麥18號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采用自主創新的種質材料——(C5/新鄉3577)F3d1S為母本,新麥9號為父本,利用常規育種和高分子麥谷蛋白亞基標記選擇等現代高新育種技術相結合育成的半冬性優質強筋、高產穩產、矮稈抗倒、抗病廣適小麥品種。中熟,成熟期比對照豫麥49號早1d。幼苗半直立,葉色正綠,分蘗力強。株高75cm,株型略松散,穗層厚。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角質。平均每667m2穗數38萬,穗粒數35粒,千粒重41g。抗倒力一般,抗寒性較好。接種抗病性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稈銹病,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和葉銹病。2003、2004年測定混合樣結果分別為:容重786g/mL、808g/mL,蛋白質含量15.2%、15.8%,濕面筋含量32.7%、31.9%,沉降值 41.1mL、42.3mL,吸水 率57.4%、58.5%,面團穩定時間7.2min 、5.6min,最大抗延阻力286E.U 、346E.U,拉伸面積68cm2、80cm2。2003年通過河南省審定,2004年通過國家審定并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2005年榮獲中
國鄭州先進適用技術交易會金牌獎。2007年被農業部推介為全國十大小麥主導品種之一,2008年被農業部推介為全國15大小麥主導品種之一,是政府良種推廣補貼品種,獲農業部全國小麥授權品種推廣面積前五名,是2008年河南省面積最大的半冬性品種。2005年以來,該品種曾被選定為國家黃淮南片區試對照品種,是黃淮麥區半冬性高產優質抗病小麥標志性品種。
1.2.2 父本濟南17號 濟南17號為冬性品種,抗寒性好,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每667m2適宜穗數40萬左右,屬多穗型品種;株型緊湊,葉片上沖,長勢和長相好;株高75cm左右,稈強抗倒;中早熟,熟相好;穗紡錘型,穗粒數30~35粒,頂芒,白殼,白粒、角質,千粒重38~42g,綜合農藝性狀好。濟南17號綜合品質佳,加工增值潛力較大。據1993年以來多年測定,濟南17號籽粒蛋白質含量15%左右(1998年測定17.8%),濕面筋33.5%~39.7%,沉降值39.8~54.7mL,面團穩定時間9~28min,面包體積800~950mL。據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998年分析,其綜合品質基本達到美國和加拿大優質小麥品質指標。通過配粉可用其生產高檔水餃、面條(方便面)和饅頭等食品。
由表1可以看出,新麥26號蛋白質含量為16.4%,濕面筋含量為33.1%,沉降值為62.5mL,穩定時間為25.0min,反映出新麥26號營養品質優良,沉降值較高,穩定時間長,達到甚至遠遠超過強筋小麥品質標準。影響加工品質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組成為Glu-A11、GLu-B17+9、GLu-D15+10。其品質性狀的遺傳是雙親基因互補并有超親遺傳,其影響加工品質的5+10亞基是我國品種少有的。
據國家黃淮南片區試抽混合樣化驗,2008年、2009年品質測定結果分別為:蛋白質(干基)15.46%、16.04%,濕 面 筋 31.3%、32.3%,沉 降 值63mL、70.9mL,吸水率63.2%、65.6%,穩定時間16.1min、38.4min,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強筋小麥一級標準。

表1 新麥26號及其雙親的品質性狀和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組成
新麥26號是兩個優質品種的強強組合,是市場上短缺、急需的半冬性優質強筋品種,得到了中糧集團、新良集團等眾多種業和面粉公司的青睞,為農民朋友規模化種植,規模化深加工、公司加農戶一條龍服務、實施訂單農業提供了必要的保證,為品種的迅速推廣提供了便利條件。
新麥26號可用作生產面包專用粉,也可用作快食面及餃子等的配麥、配粉原料,可以解決優質強筋小麥生產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滿足黃淮南片麥區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需求,有效促進我國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的發展。
[1] 付亮,蔣志凱,李洋,等.國審優質強筋小麥新麥26號的系譜分析和遺傳性狀探討[J].農業科技通訊,2011(05):127-128.
[2] 蔣志凱,趙宗武,馬華平,等.優質強筋國審小麥品種新麥18號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06(08):48-50.
[3] 張清海,孫希增,劉萬代.黃淮南片小麥主要審定推廣品種及其選育[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4] 付亮,馬華平,劉朝暉,等.國審優質強筋新麥26號的特點及廣闊應用發展前景[J].農業科技通訊,2011(0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