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藝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
美國萊斯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開發出了一種用于制備薄膜涂層的新穎工藝,該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傳統硅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成本,同時運用這種工藝制造的太陽能電池在效率方面也將超越傳統產品。
目前光伏行業的薄膜涂層通常采用高溫氣相工藝,基本都不使用液相工藝制備薄膜,因為這種方法很難使涂層足夠均勻,這是由液相工藝的工作原理所決定的,通常涂層會形成一種反應物,在液體中與表面相互作用,當這種反應物耗盡時,沉積速度就會改變,從而導致涂層厚度發生變化。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為此專門開發出了一套全新的低溫液相工藝系統,該系統能夠不斷補充這種反應物,同時密切監測薄膜的厚度變化并作出調整,從而解決了涂層不均的問題。
目前美國奈特考爾技術公司已嘗試將這一技術進行商業化應用,計劃利用低溫液相工藝取代標準步驟。據悉,該公司目前已經生產出了商用級別的樣機。
與此同時,奈特考爾公司正在開發更先進的加工技術,其中包括采用碳納米管或納米晶體制造太陽能電池。這類太陽能電池從實驗室進入市場仍需要幾年時間,但性能遠勝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奈特考爾公司早前的納米太陽能電池設計,需要把量子點層沉積在硅太陽能電池上,這種量子點設計可吸收更多光能,讓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增加一倍,但形成一層量子點需要昂貴的加工技術。現在,奈特考爾公司與柯達公司合作,利用液相沉積技術沉積碳納米管網絡,生產一種很薄的柔性太陽能電池,其效率與傳統硅太陽能電池相當,但成本只有后者的一半。
萊斯大學化學和材料學教授安德魯·巴倫表示,他們開發的液相沉積技術使得這種碳納米管設計更接近商業化,勝過量子點設計。據悉,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制成小型太陽能電池原型,后續的商業化應用已不再遙遠。
信息來源:中國能源報
浙江電網2012年1月份運行數據
1 發電量

類別發電量/萬kWh完成率/%計劃完成最大平均最大平均最小發電出力/萬kW平均調峰容量/萬kW負荷率/%浙江電網浙江火電浙江水電浙江核電1 419 089 1 386 009 10 900 22 180 1 243 865.6 1 214 745.8 6 173.4 22 946.4 87.65 87.64 56.64 103.46 32 287 31 825 685 334 20 187.1 19 748.3 236.3 312 13 153.4 12 834 0.4 301.5 7 033.7 6 914.2 235.9 0 82.22 82.00 34.65 98.88
2 供電量
(1)2012年1月浙江電網用電量1 638 075.6萬kWh,比上年同期下降25.45%,年度累計1 638 075.6萬kWh。最高日用電量81 353.03萬kWh,平均日用電量52 841.15萬kWh。
(2)2012年1月浙江電網最高負荷為4 143萬kW,出現在6日10∶30,比上年同期增長2.93%,平均日最大負荷2 673萬kW。最低負荷為973萬kW,出現在22日4∶50時,比上年同期下降24.51%,平均日最小負荷1 690萬kW。
(3)2012年1月浙江電網平均峰谷差為983萬kW,平均負荷率為82.01%。
信息來源:浙江省電力調度通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