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蘇
老尹——人稱北京車站“神眼小尹”,工作地點在北京站口,主要打擊目標為混在人流中的逃犯。他擅長盤查,講究的是短兵相接,在極短的時間里——幾秒鐘內(nèi)——斷定面前走過之人是不是負案在逃,然后上前盤問乃至行動抓人。什么現(xiàn)場、證物、預定方案,對老尹來說都過于奢侈。
這就經(jīng)常發(fā)生老尹把人抓了,還不知道人家到底干了什么事情。但是,根據(jù)北京市公安局的記錄,老尹抓了二十多年逃犯,落到他手里的通緝犯將近千人,真正抓錯了的只有一起,被抓的人還是同行。這個戰(zhàn)績在北京治安民警中至今無人打破。
“不知道我干了什么事兒,他怎么就能抓我呢?”這不知道是多少逃犯發(fā)自心底的痛切疑問。
說實話,我也想知道答案。老尹給我講過他抓逃犯的過程,雖然覺得扣人心弦,但總覺得抓不著要領(lǐng)。等到老尹跟“老太爺”——原北京市公安局十三處老刑警隊長趙長印——倆人聊天的時候說同樣的案子,那感覺頓時就不一樣了。
二
那天,中午吃飯時他們聊起內(nèi)蒙古殺人在逃犯程克被老尹抓捕的過程。這個案子曾被北京警方拍成教學片,老尹自己主講,現(xiàn)身說法。要回答前面那個問題,這可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程克所犯的案子,一是斗毆殺人,二是襲警。斗毆殺人屬于激情犯罪,襲警的情節(jié)值得一提。“老太爺”曾經(jīng)說過一段話,大意是每個烈士身后都有值得總結(jié)的教訓和失誤,有的是烈士自身的,有的是指揮協(xié)調(diào)上的。
程克斗毆殺人后潛伏在呼市一個朋友家里,被舉報后遭到抓捕。
被捕時程克很配合,任由警方搜身。因為他很配合,又為了偽裝戴了一副平光眼鏡(其實他本人并不近視),看上去像個大學生,辦案的警察有些放松了警惕。因為天氣冷,程克請求拿件衣服,警察同意了。
程克從壁櫥里拿了件上衣,但是沒穿上,快走到門口時警察有點警覺,拿過他的上衣來摸索了一下,發(fā)現(xiàn)里面沒有異物,隨手給他披在了身上。這時警察已經(jīng)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沒有將其背銬而是前銬,留下了反抗的余地;第二沒有代替他去拿外衣。
其實程克早有拒捕的準備,在那件外衣里藏了一把尖刀。等警察反應過來檢查那件外衣時,程克已經(jīng)用隱蔽動作將那口刀塞進了襯衣左邊的袖管里。
警方將幾名抓捕到的嫌疑人一起帶著走。到了樓下,程克故意走得慢騰騰的,押送的警察生氣了,抓住他的衣服領(lǐng)子向前一搡道:“快走!”這一下釀成了大錯——他把自己的肋下“賣”給了對方。程克反手一刀,從警察手臂下刺進了其胸腔,造成重度血氣胸,差一點兒死人。警察倒下的瞬間,程克跳起來向斜刺就跑。他熟悉地形,又是在暗夜中,從后面趕來的警察沒能將他抓住。
此后程克在朋友的幫助下逃到了北京,立足未穩(wěn)正趕上了全市大搜查,程克已成驚弓之鳥,立即決定再次出逃。
三
準備出逃的程克做了自認為充分的準備。他還是把自己打扮成知識分子,戴上了平光眼鏡,還在襯衣兜里插了兩支鉛筆,辦了假身份證,提了一個名牌密碼箱,打扮得精精神神地前往北京站乘車。
到北京站入口處一切順利,但是要往里面走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大高個警察站在路邊,慵懶地看著人流。倆人對了一下眼,程克覺得這警察的眼神兒說不上的讓人不舒服。
如果你在兔子附近放一只黃鼠狼,哪怕它看不見,毛也會豎起來,這就叫天敵效應。
為了以防萬一,程克沒急著進站,而是裝模作樣地走進了左邊一家水果店,買了幾個蘋果才出來。這中間他一再囑咐自己:千萬千萬不要回頭去看那個警察,以免引起懷疑。
從店里出來,程克沮喪地發(fā)現(xiàn)那個警察還在那兒站著呢。一怔之下,程克不動聲色地做了個緊腰帶的動作,順手把腰帶上掛的一口尖刀扔了,然后從容地走向那個警察,問道:“同志,去南京的火車到哪兒候車啊?”那警察笑瞇瞇地有問必答。程克問了幾個問題后轉(zhuǎn)身要走,那警察輕輕一拍他:“喂,你問完了嗎?”“嗯,問完了。怎么了?”程克斯文地一扶眼鏡。“你問完了,該我問問你了……”
警察還是笑臉,可這笑容卻讓人覺得不大舒服。程克大駭,自知不妙,當機立斷扔了密碼箱就跑,還沒等他跑起來,周圍人群里刷刷刷冒出好幾個警察和聯(lián)防隊員來。
不用問了,這個一臉壞笑的警察就是老尹,其他的警察和聯(lián)防隊員都是他拉來的。
程克大感冤枉:我沒干什么呀,我沒什么破綻呀,怎么就讓他給抓了呢?
四
從老尹講程克要跑,“老太爺”就開始樂,聽到他提了密碼箱往車站去,“老太爺”一邊樂一邊搖頭:“這人露的毛病也太多了。”
一般人不理解會問:為什么我出門從來沒有警察盤問我呢?每次進火車站不管我是不是看警察,或者是否東張西望,都從沒查過我。對此,老尹的答復是:“我盤問你干嗎,你沒有‘賊相啊。這不是白耽誤工夫嗎?”
有道是“賊人帶相”。北京火車站人來人往,從老尹前面過的人一分鐘沒準兒有幾十口子,尋找盤查對象全看對方有沒有賊相。
大體上所謂賊相,無非三點。
第一呢,你長得跟通緝令上的某人一模一樣。這個……就不用說了。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對警察來說忽略不計,原因很簡單,每天通緝令幾十上百,警察也不可能把每個通緝犯長什么樣兒記得那么清楚。更重要的是通緝犯也不會總照著通緝令上打扮。
說到這事兒,北京警察還真抓過幾個化裝得很出色的通緝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個女殺人犯。通緝令上是個半老徐娘,抓住的時候一看卻是個麻皮男啞巴,要不是沒有喉結(jié)引起懷疑,查指紋定了身份,不會有人把這兩個人聯(lián)系到一起。原來,這個女人殺人前早有準備,作案之后冷靜地炒了一盆黃豆,趁滾燙按在了自己的臉上……她的化裝術(shù)可說是最拙劣的,但這股子狠勁兒讓所有接觸她案子的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第二點,就是外觀了。老尹說看見那體格跟施瓦辛格似的,臉色跟奧巴馬似的,腦袋剃得跟大蟲羅德曼似的,衣服穿得跟孫紅雷似的,你就抓,沒跑……“老太爺”接茬:那準是從勞改隊跑出來的。這是為什么呢?那狂人個個都鍛煉得跟肌肉男似的,曬得跟非洲人似的,他們理發(fā)是犯人之間互相剃,難免在腦袋上留下深淺不一的花紋,一旦出來,久違自由的他們大多喜歡弄一身名牌穿戴起來。
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實際上老尹對于不同案情的犯人外觀上的破綻專門做過總結(jié),竟然有一百多種。
至于第三,那就是表情了。這是盤查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說雙方一對眼神,如果對方是逃犯,多半就會被老尹看出來。
老尹也說過不少怎樣根據(jù)對方表情判斷案情的例子,有些怕引人模仿還真不好說——這倒不怕有人拿這個糊弄警察,人家老尹說了,偵破技術(shù)也在進步。但如果被某位太太學去了盤問老公有沒有外遇什么的,我等男人只怕就難有寧日了。
有一次我問老尹,有什么人你沒法判斷是不是逃犯呢?老尹謙遜,說面癱的不行,日本女人不行……這是什么道理?老尹說,面癱的他沒有表情,我看不出來;日本女人不行,因為她沒事兒在臉上抹半斤白粉,我也看不出來——看來老尹是讓電視上那些日本新娘的形象給誤導了,平時日本女性是習慣化淡妝的。由此可見日本女性在我國犯罪還不算猖獗,至少老尹沒有抓過。
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老太爺”拿來一張某名人的照片,擋住左半邊,讓我看他的表情,再擋住右半邊,重新看——奇跡出現(xiàn)了,這人左右臉上的表情竟然是不一樣的。“老太爺”說,這就是心里有鬼啊。
原來,警察們在工作中有一個發(fā)現(xiàn),人說謊或者試圖掩飾內(nèi)心活動的時候只能調(diào)動半邊臉的表情,另外半邊臉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露出真實的心情來。當然,有些出色的人能夠把這半邊臉練到?jīng)]有表情,但極少人能修煉到兩邊的表情一樣。
警校的侯教授上課時說,人四十歲以后的面孔是自己決定的,這有一定的道理。除了部分生理原因外,如果每天需要控制表情,也會出現(xiàn)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一邊嘴角往上翹一邊往下彎這樣不太正常的面相來。
這個現(xiàn)象用在盤查上用處太大了—。心里有案子的主兒面對警察肯定想掩飾,所謂表情不自然指的就是這種不對稱。而問下去他會越來越緊張,面相的不對稱也就在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嚴重。不抓他,抓誰呢?
五
老尹說,你別聽人講我?guī)追昼娔苷J一個逃犯好像挺神,其實這里面有科學的刑偵程序。我這幾分鐘里要經(jīng)過三個步驟才會“請”人的,所以錯誤率才比較低。有人一說盤查就是和賊眼對眼,這是不準確的。每分鐘我前面過好幾十人,不可能我跟人人都對視,那我非成斗雞眼不可。
第一步是掃視。在人群中看到誰的行裝外觀覺得有疑問了,再認真看他。比如,明明像是身上有傷行動不便卻拼命掩飾的,傍晚了還戴墨鏡的,這都不正常。
第二步是對視。看好目標后,盯他,逼他跟你對視。這時候穿警服的優(yōu)勢就出來了。不管你本人如何,對于有案子的嫌疑人,他對警服本身就有規(guī)避感、警覺感,你只要發(fā)現(xiàn)目標,他的這些表現(xiàn)都會落到你的眼里,他會主動看你,看你注意到他沒有。對視之后,如果他身上確實有事兒,表情就會不對,眼神也有固定的移動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樣。這就基本可以斷定有問題了。這就叫“賊輸一眼”。
但是你還不能抓人,你得確認。這就是第三步,上前盤問。越有案子的人越強裝鎮(zhèn)定,表情上的不正常也就越明顯。“我們盤問哪些話先問,哪些話后問也有道理,一天到晚干這個,誰都不愿意廢話。一般十來句話問下來,對方的破綻就出來了。有人以為我們盤問是盤查的開始,其實已經(jīng)是確認的程序了。咱們是警察,抓人得慎重不是?也有的警察盤問你幾句就放你走的,那多半是新同事拿您做個練習……您別介意,就當幫我們提高業(yè)務了。最難的還是怎么把對方請回來。有時候剛問兩句他就毛了,就跑,你還得追……累。我這身體不能跟運動員出身的比,咱就得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一來早招呼弟兄們幫忙,二來跟他侃,給他挖坑,讓他舒舒服服地跟你走,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在“老太爺”面前,老尹抖擻精神亮出了真本領(lǐng),讓人明白“火車站神眼小尹”實非浪得虛名。實際上照著這三個步驟干,老尹算是把途經(jīng)北京站的逃犯抓苦了,以至于犯人交換經(jīng)驗,一條教訓就是如果在北京站的人流里遠遠看見一個高個子警察,趕緊躲,那八成是尹警官出更了。一來二去老尹很郁悶:他個子高,走在人群里跟羊群中的駱駝一樣,還沒看見賊呢,賊先看見他了。對方不戰(zhàn)而逃,抓捕率大大降低,讓老尹十分不爽。
于是,一個新的風景又出現(xiàn)了。老尹巡邏,全身披掛之外,只有警帽是不戴的,而是夾在腋下——少了一個帽子,老尹的身高也就不是那么明顯了。
非到跟前,你根本意識不到這兒有個警察。等你發(fā)現(xiàn)老尹的時候,那就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