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暢
“新地平線”號離家可能已經32億千米遠了,但是2012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該飛船都一直由其操縱者所控制。
自從2012年1月3日將“新地平線”號從休眠中喚醒以來,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新地平線”號任務操作團隊,已經向該飛行器的計算機上傳了一套新的指令,確保其數字數據記錄器的運轉正常。為了進行無線電科學實驗(REX)對通信系統進行了初始化,刷新了其中一個導航及控制處理器的存儲器插槽上的存儲器,并且為超過3個月的冥王星太陽風(SWAP)及冥王星高能粒子譜儀科學考察(PEPSSI)的科學數據搜集工作進行了準備。該團隊1月27日使飛船重新進入了休眠狀態。
“這是忙碌的一個月,滿是內務及維護工作,我們已經準備好使飛船返回到休眠狀態了。”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新地平線號任務控制經理布朗說,“‘新地平線’號的狀態很好。”
通過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深空網絡傳輸的這些指令,像所有與“新地平線”號的通信一樣,將引導該飛船的動作直至2012年5月。最近幾周來,控制團隊也部分地對飛船的兩部數字數據記錄器寫入“測試模式”——1和0——以核實這些記錄器寫入和下載數據沒有任何問題。另外控制團隊還在1月24日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變軌操作,使“新地平線”號的天線在4月30日的時候對準地球方向,以便進行一年一度的飛船檢查。
無線電科學實驗測試于1月21日進行。一次偶然的地-月-船一線的機會使控制團隊有機會進行測驗,對“新地平線”號將在2015年為探測冥王星大氣及搜索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周圍大氣而使用的掩星技術進行模擬。
在“新地平線”號飛近冥王星的實際過程中,船上的2.1米碟狀天線將朝向地球。當飛船先后進入冥王星及卡戎的背面時,深空網絡最大的天線高功率發射機將向飛船發射電波信號,電波會因大氣的平均分子重量及溫度產生彎曲。

2012年1月21日,任務團隊成功測試了“新地平線”號的無線電科學實驗,利用地-月-船一線的機會模擬將在2015年進行的大氣測量實驗
2012年1月的無線電科學實驗測試中,“月球通過我們指向飛船的視線,也正是在冥王星及卡戎掩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新地平線項目,既應用物理實驗室科學家哈爾說,“我們不寄希望于探測到月球的稀薄空氣,但是該數據將足以證明REX在正常工作。”
經過1月的喚醒之后,SWAP及PEPSSI儀器將第一次啟動,以收集在飛船休眠期間的大量科學數據。2010年秋季進行的一項實驗表明,這些儀器可以在不“打擾”超靈敏的維妮夏·伯尼塵埃計數器(該儀器記錄微小的空間塵埃粒子“撞擊”數,并且通常是休眠期間唯一運行的儀器)的情況下工作。
“SWAP及PEPSSI有機會使用遠比‘先鋒10’號及11號或者‘旅行者’號行星際探測器(另一艘曾到此處的飛船)所攜帶的更為強大的儀器,對天王星及海王星之間的太陽風進行詳細測量。”應用物理實驗室的拉爾夫,PEPSSI主要研究者說,“這些數據能促進人們對于太陽風與本地星際介質相互作用的理解,使‘新地平線’號的儀器加入到由‘旅行者’號、土星的‘卡西尼’號及地球的‘星際邊界探測器’飛船所攜帶儀器組成的網絡中,探索宇宙等離子體宏大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