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棟元,劉正平,錢 銳,夏 威,何子述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自適應算法被廣泛用來解決數字直放站中存在的回波干擾問題,以降低系統的自激風險。最小均方(LMS)算法由于其結構簡單,穩定性好,易于實現等優點,在回波抵消中被廣范應用[1]。
但LMS算法在FPGA實現時不能并行計算,這就使得其難以用在高速實時處理的系統中。為了解決此問題,Long[2-3]等人提出了 DLMS(Delayed LMS)算法,同時為了減少延時,Long還提出了用樹狀結構來實現DLMS算法;Yi[4]和 Ting[5]等人在前人的基礎上運用重定時技術,提出的結構既可以提高系統的采樣率,又可以得到較快的收斂速度和良好的跟蹤性能,但他們所提的結構都是針對的實數,而在數字直放站中,基帶所處理的數據是復數,故需要對其進行改進。
本文在Ting所提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復數DLMS算法的實現結構,由仿真結果可知,該系統的處理速度可達到135 MHz。同時為了節省乘法器資源,筆者還提出了2倍復用的結構,由測試結果可知,16階2倍復用的DLMS算法實現了回波抵消功能,同時還放大了所接收到的信號,從而實現了數字直放站的功能。
具有自適應回波抵消功能的直放站模型如圖1所示。真實回波信道(包含功放)采用FIR濾波器建模,可表示為

圖1 具有自適應回波抵消功能的直放站模型

式中:N為通道階數;[g]T表示轉置。
n時刻接收端的接收到的總信號為

式中:x(n)=[x(n),x(n-1),…,x(n-N+1)]T為FIR濾波器的輸入信號,它由誤差信號反饋回濾波器而形成;y(n)為回波干擾;r(n)為接收到的來自基站的電視信號;v(n)為加性白噪聲,其均值都為0,方差分別為和。
從系統接收到的總信號中減去回波干擾估計值,即回波抵消后,可得誤差信號


式中:μ是LMS算法的步長,其選取范圍為

由于LMS算法的3個方程之間存在順序關系,使其不能并行計算,只能按照算法固有的順序進行迭代更新,這就使得LMS算法難以用在高速實時處理的系統中。為了解決此問題,Long[2-3]等人提出了 DLMS(Delayed LMS)算法。圖2給出了DLMS算法的功能框圖。

圖2 DLMS算法的功能框圖
由圖2可知,DLMS算法的權系數更新方程為

由式可知在DLMS算法中,濾波和權系數更新可以同時進行。因此,在相同的時間內其吞吐量是LMS算法的2倍。
對于DLMS算法的性能,Long等人做了相應的分析。權系數更新中引入的延時D對系統的穩態性能影響不大,只要步長μ的取值在式所示的范圍內即可。

對比式和式可知,DLMS算法對步長的要求更苛刻,但是通過選取更小的步長,可以靈活地選擇所需要的延遲。
由于該設計的結構是針對復數DLMS算法,故需要先設計復數乘法器。在DLMS算法的濾波和權系數更新中所用的復數乘法形式為

由式可知,構造1個復數乘法器需要4個乘法器和2個加法器。通過對式的化簡,可以節省資源。

從而通過增加3個加法器來減少1個乘法器。
如果由式直接構建復數乘法器,其關鍵路徑為T=2Ta+Tm,其中Ta和Tm分別表示執行1個加法器和1個乘法器所需的時間。由于Altera公司Stratix II芯片中含有豐富的寄存器資源,故可以在復數乘法器中插入9個寄存器,以減短關鍵路徑,提高系統的處理速度。此時,復數乘法器的結構如圖3所示,其中D為寄存器。由圖3可知,此時的關鍵路徑變為T=Tm,假設Tm>Ta。

圖3 加入寄存器后復數乘法器的結構圖

圖4 8階DLMS算法的結構圖
圖4是由Ting所提出的8階DLMS算法的結構圖,在該結構中關鍵路徑為T=Tm,假設Tm>Ta。由于本文針對的是復數DLMS算法,所以圖4中所有的乘法器和加法器都要替換成復數乘法器和復數加法器。同時,由圖3可知本文所設計的復數乘法器具有兩級流水線結構,所以圖4中乘法器后面的3D(即3個寄存器)應變為D。此時,復數DLMS算法的結構如圖5所示,圖中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均為復數。

圖5 8階復數DLMS算法的結構圖
圖5中的關鍵路徑與圖4一樣仍為T=Tm。將該結構用Altera公司Stratix II EP2S60F672C芯片實現時,根據Classic Timing Analyzer Tool的分析,如圖6所示,該系統可以在135 MHz的時鐘下正常工作。

圖6 Classic Timing Analyzer對圖7結構的時序分析結果
由于在具有回波抵消功能的數字直放站中,基帶的系統的時鐘為10 MHz,故本文選擇圖8所示的結構進行2倍復用是可行的。2倍復用的思想是:DLMS模塊的處理時鐘為系統時鐘的2倍,即20 MHz,在第一個時鐘周期計算奇數階,在第二個時鐘計算偶數階,然后將兩次所得的值相加得到濾波器的輸出。此時,濾波器的輸出速度仍為10 MHz。
2倍復用即折疊因子為2的折疊變換。由折疊方程[6],如式所示,可以計算出2倍復用中,每個處理模塊中各個節點處所對應的延遲數,具體變換如圖7所示。

式中:DF(U→V)為折疊后節點U到V所需的延遲數;N為折疊因子;w(e)為折疊前節點U到V間的延遲數;PU是輸入節點處所引入的流水線寄存器;v和u為節點在折疊集中的序號。
在圖7中0,1表示節點在折疊集中的序號;2l+0,2l+1表示兩路選擇器在不同時刻的選通輸入。其中,xfilter(n)和xupdate(n)分別表示濾波和權系數更新過程的輸入信號;e(n)表示誤差信號;xfilter(n)和xupdate(n)分別表示濾波過程的輸入信號和權系數更新過程的輸入信號。

圖7 2倍復用結構變換示意圖
由文獻[7]可知,在同頻數字直放站中,當LMS濾波器的階數為16時就能滿足系統處理時鐘頻率的要求。故本文用8階所用的乘法器資源,來構造16階LMS濾波器,其結構如圖8所示,其中One tap的結構如圖7所示,圖中除了One tap的處理時鐘為20 MHz外,其余的處理時鐘為10 MHz。
將圖5和圖8所示的結構分別用Altera公司Stratix II EP2S60F672C芯片實現時,它們所用的資源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16階2倍復用結構所用的乘法器資源和8階的是一樣的,只多用了2%的組合邏輯資源和1%的寄存器資源,而這些資源在Stratix II芯片中非常豐富,故用其來換33%的乘法器是值得的。

圖8 16階2倍復用復數DLMS算法的結構圖

表1 8階直接型結構和16階2倍復用結構所用資源的對比
本仿真實驗是根據參考文獻[8]進行的,其測試框圖如圖9所示,其中模擬基站所發射的信號是中心頻率為506 MHz、帶寬為8 MHz、功率為20 dBm的OFDM信號,如圖10所示,接收天線分別接收來自基站的信號和回波,即圖9中的a和c,信號疊加后經過一系列處理模塊,最后從b端經發射天線發射出去。圖中的DDC、EC和DUC分別表示數字下變頻、回波抵消,即16階DLMS算法模塊和數字上變頻,這3個模塊都是在Altera公司的Stratix II中實現的。

圖9 全無線環境下ICS直放站系統測試框圖
當系統沒有加入直放站時,接收天線接收到的信號的頻譜圖如圖10所示。為了對比有、無回波抵消模塊時系統工作的情況,該設計采用先去掉EC模塊然后再加上該模塊的方式,此時發射天線所發射信號的頻譜如圖11所示。然后將加入了回波抵消模塊后,Signal Tap II所抓取的數據導入Matlab畫出信號的頻譜圖,其結果如圖12所示。回波抵消之前采樣數據的頻譜如圖13所示,回波抵消后采樣數據的頻譜如圖14所示。





由圖11可知,當直放站系統中沒有加EC模塊時,系統自激了;由圖12可知加入EC模塊后,系統正常工作。同時,由圖13和圖14可知,加了EC模塊的系統,不僅抑制了回波,還放大了所接收到的信號。
本文根據數字直放站的需求,利用pipeline和systolic技術,提出了復數DLMS算法的實現框圖。同時為了節約資源,提出了2倍復用結構。由測試結果可知,數字直放站系統在加入DLMS算法模塊后,系統就能正常工作,即放大信號和抵消回波。
[1]LEE M,KEUM B,SHIM Y S,et al.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radio repeaters[J].IEICE Trans.Commun.,2009(5):1778-1785.
[2]LONG G,LING F,PROAKIS J G.The LMS algorithm with delayed coefficient adaptation[J].IEEE Trans.Acoustics,Speech,Signal Processing,1989,37(9):1397-1405.
[3]LONG G,LING F,PROAKIS J G.Correction to‘the lms algorithm with delayed coefficient adaptation’[J].IEEE Trans.Signal Processing,1992,40(1):230-232.
[4]YI Y,WOODS R,TING L K,et al.High sampling rate retimed DLMS filter implementations in Virtex-II FPGA[C]//Proc.IEEE Workshop on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S.l.]:IEEE Press,2002:139-145.
[5]TING L K,WOODS R,COWNA C F N.Virtex FPGA implementation of a pipelined adaptive LMS predictor for 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 receivers[J].IEEE Trans.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2005,13(1):86-95.
[6]KESHAB K P.VLSI數字信號處理系統:設計與實現[M].陳弘毅,白國強,吳行軍,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7]ANDERSON C R,KRISHNAMOORTHY S,RANSON C G,et al.Antenna isolation,wideband multipath propagation measurements,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on-frequency repeaters[C]//Proc.IEEE SECON 2004.[S.l.]:IEEE Press,2004:110-114.
[8]李學易,郝祿國,楊建坡,等.同頻數字直放站回波干擾消除器的設計[J]. 電視技術,2010,34(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