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青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近年來,基于SNMP接口協議的設備監控系統逐漸應用在播出系統中,為用戶提供了有效的管理維護手段。鑒于多數硬件設備都提供SNMP協議的網絡接口,設備監控系統基本上就是一個軟件系統,把采集到的信息經過分析處理,以圖形方式展示給用戶,相對來說實現起來并不困難,因而可提供設備監控系統的廠家也不少。
設備監控系統的應用也從對于設備監控要求最為迫切的播出系統擴展到演播室等系統,應用范圍正在逐步擴大。
顧名思義,關鍵點檢測就是檢測系統的要害節點,例如播出系統的PGM輸出、節目總輸出、重點源信號等。演播室應用可能有所不同,更多地關注源信號,例如央視演播室要求檢測第一現場信號、衛星傳送信號等。信號監測點示意圖如圖1所示。

既然是關鍵點,點就不會太多,不會涵蓋整個系統和全部設備。關鍵點檢測設備為獨立的板卡,每塊板卡有兩路高標清自適應的,采用標準BNC插座的檢測輸入接口,及相應的兩路報警輸出接口。3U標準機箱可插入13塊這樣的板卡,即1個機箱最多可以檢測26個關鍵點。用戶也可以采用1U機箱,最多可安裝4塊檢測板卡,檢測8個關鍵點。通常已經可以滿足多數系統的檢測需求。如有必要,也可采用幾個機箱,分別設置在不同的機房。對不少用戶來說,這樣可能更便于應用和管理。
除了上述視音頻檢測板卡外,還提供一種專用于檢測同步信息的板卡,可將本地同步和基準同步進行比較,發現誤差及時報警。特別對于大型演播室系統非常有用。
無論是1U機箱還是3U機箱,用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系統配置選配不同數量和功能的板卡。通過標準機箱內置的網卡,可提供基于SNMP的網絡接口,因而關鍵點檢測設備既可獨立使用,也可以連接PC終端,或通過網絡連接到監控系統中。總之,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配置。
關鍵點檢測示意圖如圖2所示。

與監控系統通過網絡接口采集豐富詳細的參數不同,關鍵點檢測檢測方式非常直接,在工作流程的某個輸入、輸出端直接采集“真實的”基帶視頻信號(SDI/HD-SDI)予以分析。可以檢測到到信號否夾帶黑場、彩條,是否出現長時間靜音等這些非常要害的參數。如發現問題,可通過接口觸發聲光電等各種報警方式。用戶可以用這個標準的GPI接口連接各種報警裝置,如警鈴聲、報警燈、語音信息,甚至撥通特定電話號碼,發送預設的短信。有了這個觸發信號,理論上還可以進行必要的應急處理(例如通過報警接口電平觸發應急切換),但采取這一步驟應非常謹慎,需要用戶設定權限。關鍵時刻還是靠人靈活機動地判斷、處理更合適。
所謂“關鍵點”是可選的點,檢測的內容和參數是也可以選擇的,用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行選擇或設置。例如用在演播室直播系統和播出系統,關鍵點必然會有所不同。高端用戶可能對檢測更為苛刻,但普通用戶可能并不介意一些檢測內容。即使是同樣功能的系統,因為采用設備不同,用戶管理運行模式不同,關鍵點的選擇也可能有所差異。
如果說基于SNMP的設備監控系統更多的是關注由大到小,由全局到細節的“面”,則關鍵點檢測則是關注流程、關注重點、關注要害部位,更加反映快捷、操作簡單。
綜上所述,關鍵點檢測系統采用獨立的機箱和模塊化的板卡,檢測機制和MagiCon設備監控系統也不相同,是獨立于SNMP設備監控系統的另一套監控報警系統。
播出一線的工作人員會感到似曾相識,覺得非常類似于傳統的技術檢測手段。從思路上說的確類似,將其視為是原始的、傳統的技術檢測手段的智能化、自動化升級版本也未嘗不可。它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只須連接幾根視頻電纜即可),幾乎是“傻瓜式”的使用方法,的確是播出一線工作人員期待已久的一種實用管用的手段。
雖然看上去思路類似,關鍵點檢測還是和傳統的“技監開關+儀器+人工判讀”的技術監測方式有很大不同:它是基于模塊化板卡和機箱的產品,是獨立的硬件產品;是以硬件為基礎,軟件嵌入硬件,硬件和軟件結合的智能化、自動化系統;根據用戶要求定制開發,符合國情,貼近播出實際的產品;滿足新技術發展的要求,如滿足高表情通報的檢測,具備實時同步檢測及高清音頻檢測功能。
基于網絡接口和SNMP協議的設備監控系統給網絡化多頻道硬盤播出系統的管理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和任何事物一樣,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不足、不便之處。
1)這種監控系統依賴于設備的網絡接口,一些需要的信息并不總能得到,信號深層次的信息通常難以獲得,對于視音頻信號大體只能檢測數字化層面的有無,難以判斷其中原始圖像和聲音信號的質量。
2)監控系統雖然檢測全面細致,涉及到方方面面,卻也有些事無巨細。信息量極大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多少帶來重點不突出、要害部位淡化的問題。
3)設備監控系統完全依賴于被監控設備的網絡接口(機箱內置網卡),萬一該接口出現問題(而不是設備本身出故障),雖然一般并不影響該設備工作,但卻會返回虛警誤報信息,造成混亂。工程中也的確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正常播出,卻報警不斷。因而使用設備監控系統時要區分監控級別,要區分哪些是需要“監”、“控”,哪些是只“監”而不“控”,還要采取種種監控策略盡量避免虛報誤報。
可見,設備監控系統本來是保障系統安全的手段,卻也可能帶來一些不安全隱患。為了應對這種問題,設備監控系統采用了獨特的監控策略,盡量發揮系統的長處,規避其短處。但鑒于系統原生的結構模式,一些弱點難以從根本解決。
而關鍵點檢測基本依賴于硬件,直接檢測信號,直接輸出報警信息接口信號。無論系統構成還是工作方式都非常簡潔、直接、快捷,突出重點。
可以認為,在設備監控管理方面,關鍵點檢測方式和基于SNMP設備監控系統也是一種“異構模式”,兩者可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兩種檢測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檢測手段,側重于不同的檢測內容,但并非互不相干,而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關鍵點檢測設備雖然可以獨立完成對信號的檢測報警,但也提供了基于SNMP的網絡接口,必要時也可以將其連接到設備監控系統中,將其采集的信息提供給后者,以便綜合、統計、分析,將“病情”寫入到“病歷”中。
電視播出從早期的頻道較少,播出時間較少,播出手段單一,技術監測就像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較為簡單。發展到目前數字化、網絡化、多頻道模式后,雖然功能大大增強,但系統也越來越復雜,涉及技術門類多,相關設備種類繁雜,高科技帶來了系統的脆弱性,這些都給播出管理帶來巨大壓力,工作人員往往無暇顧及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隱患。
隨著基于SNMP接口協議的設備監控系統的問世,終于讓播出人員對這個“大攤子”心中有數,踏實了不少。但是如上文所述,這種系統基本是對系統“健康”狀況的檢測,應對緊急情況的處理則顯得弱了一些,盡管采用技術手段可改善這些不足,但又會使監控系統自身變得過于復雜,可操作性受到影響。基于SNMP接口協議的設備監控系統更適應于系統的日常監護,為系統的常規檢修和系統升級改造提供依據,例如硬盤需要擴容、某個部位需要加強散熱等,相對來說,不太適合播出系統的應急處理。而關鍵點檢測照顧到一線操作人員的使用習慣,關注重點,便于應急處理。設備監控系統和關鍵點檢測配合使用,即可全面實時掌控系統健康狀況,又可關注要害,快捷應對突發事件,體現了“人在回路”的最新控制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