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婧 高健強
2012年9月,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通過國家級和上海市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評審,成為第二批全國質量教育實踐基地中上海唯一入選的單位,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教育部聯合頒發的“全國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銘牌。
計量和質量檢測實驗室的專業范圍幾乎涉及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向社會開放計量和質量檢測實驗室,為中小學生提供計量和質量科技方面的社會實踐,不僅有利于從小培養牢固的質量意識,也是計量和質量檢測技術機構應當履行的一項社會責任。
基地內的50米超長基線場實驗室代表了當今世界大幾何空間測量領域的最高水平。實驗室展示了對激光測長儀等先進儀器進行校準的全過程。這些測長儀器是制造大飛機、大型船舶和超大構件等“巨無霸”產品的重要測量手段。

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全消聲實驗室,人們仿佛進入了浩瀚空間的另一個星球。在這里,人耳聽不見一點點聲息,相互間說話的聲音也無法傳播,這正是聲學計量以及聲學產品質量控制的基礎條件。
時間實驗室向人們展示了百萬年誤差不足1秒的銫原子鐘,它是當代航空航天、衛星導航、軍事等前沿科技領域量值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在光學實驗室里的大型積分球、光軌和光澤度國家基準等計量測試儀器裝備,則為我們帶來了“光”與“色”的無盡想象。
在材料檢測實驗室,人們似乎走入微觀世界,借助透射、掃描電子顯微鏡以及能譜儀等先進的精密分析儀器,可以洞察原子、分子和微納米材料的形狀和構造,探索物質的奧秘和特性。
在化學計量實驗室,氣相色譜、液相色譜、氣質聯用、液質聯用等各種先進精密儀器正在對食品、農副產品和生物制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分析檢測,并對標準物質進行定值分析,讓人們了解到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水果和蔬菜殘留的微量農藥、藥品膠囊里的“工業明膠”是如何被發現和檢測出來的。
在貴金屬和寶玉石質量檢測實驗室里,人們不僅可以看到對金銀飾品純度的無損檢測的過程,還可以借助光譜儀等先進儀器,識別出翡翠或玉石的真假或優劣。
在質量教育基地建設過程中,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針對中小學生課程教育的特點,以及對科技知識的需求,在知識點設計、展示與管理方式等方面開展了多項探索實踐。
一是針對學生的不同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設計了與當代科技前沿相關的大量新知識點,并建立了不同的參觀和社會實踐的路線,制定出質量與計量科普教育培訓的課程和課件。質量教育基地還圍繞計量在質量管理、國民經濟和民生中的應用,提示學生們關注和認識日常生活中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計量與質量問題,講解詞力求通俗易懂和有針對性,以提高學生對計量與質檢科技的認識。
二是選擇易于觀察、便于操作以及中小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設計了動手實踐操作、思考題、現場演示等互動體驗環節。對動手操作環節的操作要求、觀察的內容等,也專門作了講解與培訓的準備,并通過操作引伸出一些對產品質量鑒別、控制和管理的思考,以此增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
三是用繪畫故事的形式來展示我國古代計量史發展的博大精深和對人類社會的重要貢獻,并通過實驗室展示,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了解和掌握計量和質量技術由古至今的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社會的重要貢獻。漫步計量科技史畫廊,從大禹治水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從新莽嘉量到大唐盛世,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度量衡領域,對人類歷史和科技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計量”和“質量”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基地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5·20”世界計量日、“6·9”世界認可日,以及6月“節能周”、9月“質量月”等時機開展活動,把計量和質量教育搬進社區街道和公共場所?;顒油ㄟ^實物、展板、專業人員現場咨詢、網絡媒體現場問答和分發科普宣傳小冊子等形式,增加公眾對產品質量和計量問題的關注,使公眾有更多的機會掌握產品質量及生活中常用計量器具準確與否的識別能力,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在2012年5月的“世界計量日”活動中,基地協助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與東方網,聯合舉辦面向全國的“計量科普知識競賽”,題目內容涵蓋“計量歷史和文化”、“計量法律制度”、“計量與民生”、“計量科技與產業”等多個方面。通過系列活動向社會廣泛宣傳普及計量測試知識和計量法律法規,使公民不斷提高計量意識,營造放心計量的社會氛圍。

同時,根據當今世界科技和產業發生的巨大變革與我國正在實施的產業結構調整,教育基地的展示內容也在不斷向新領域擴展。例如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預防核輻射、食品安全、PM2.5空氣質量檢測等人們普遍關注的領域,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生物量、納米新材料、大飛機、衛星導航等新興產業領域,都增設了新的實驗室展示和宣傳的內容。
浦東張江中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等學校與基地共同組織開展了暑期學生科技夏令營活動,學生和教師們在參觀后普遍感到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