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勇
哈羅德·布萊德是英國馬可尼無線電公司的下層報務員,經常被同事嘲笑,大家戲謔地稱他“卡西莫多”——丑而聾的敲鐘人。哈羅德忍受著一切,發誓要成為技術最好的報務員。由于職位低,他常被公司指派給喬治·飛利浦做雜役。喬治是公司最權威的報務專家,傲慢而固執,總驅使哈羅德去做仆人做的事情,不過,哈羅德并無怨言,覺得這樣反而可以近距離接觸喬治先生,將有利于學習他的技術。
1912年4月,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游輪泰坦尼克號進行處女航,喬治·飛利浦被雇傭擔任無線電首席官,哈羅德一同隨行。不幸的是,游輪遭遇冰山,發生猛烈碰撞,很快便開始下沉,船上2208人的生命危在旦夕。船長命令喬治趕緊發送無線電求救信號。
當時,馬可尼無線電公司作為全球最權威的專業公司,一直堅持把摩斯密碼CQD作為船舶遇險時的通用信號。接到船長的命令,心急火燎的喬治不停地發送著CQD信號,盼望著有過往的船只收到信號來救援。然而,信號不斷被發出,卻沒有任何回音。事實上,曾有一艘郵輪經過,人們甚至還看見了它的燈光,然而這艘郵輪對CQD求救信號竟然毫無反應。
固執的喬治還在不停地發送CQD,卻始終沒有信號回饋。時間在流逝,泰坦尼克即將沉沒,這時候,哈羅德意識到,問題應該在密碼本身。一段時間以來,他偷偷跟喬治學習,專業技術已臻純熟。他知道CQD存在一個缺陷,就是摩斯密碼的D(—··),極易與其他字母混淆。也許正是這個缺陷,才使得周圍的船只無法辨認出求救信號。他想到一個新的摩斯密碼SOS(···—···),這是在1908年7月1日,被國際無線電報公約組織正式確定的通用海難求救信號,特點就是簡單,便于發送和接收,1909年8月,它曾首次用于拯救一艘英國游輪,不過,從那以后,用慣了CQD密碼的人們就將這個新密碼束之高閣,喬治就是這樣一個人。
最后關頭,在權威面前,哈羅德大膽建議:“發送SOS吧,它也許是我們最后的機會。”這個建議點醒了喬治,他第一次正眼瞧了瞧哈羅德,然后,趕緊在CQD信號中夾雜SOS信號。
很幸運,SOS信號終于被人接收到,數小時后救援船只拯救了710人。哈羅德·布萊德是獲救者之一,喬治不幸遇難。后來,哈羅德在馬可尼公司取代了喬治的地位,還被視為英雄。也是從這件事情之后,SOS才逐漸大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