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問:“如果你打算蒸一條魚,到菜市場去把該買的都買回來了,回了家才發現沒買蔥,你有什么反應?”
心情馬上跌到谷底。
責怪自己為何這樣不濟。
若無其事,不蒸魚,改為紅燒。
你會怎樣?
心情差是人之常情,若無其事是舉重若輕,高人,責怪自己則把天秤移去了另一邊,太辛苦了。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想法看事情,才會逼著自己活得憂郁。
她自有記憶開始,便一直失眠。小時候家窮,她的父親無力面對貧窮,把生活擔子扔給了母親。自己則天天喝悶酒,久而久之,酒精侵蝕了他,完全沒法控制情緒,動不動就毆打母親,打不到母親,就打她的大姐二姐。她失眠,因為她很怕夜半父親回來時的開門聲。他大都是喝醉了,不是打人就是和人打架。他醉到拿刀子砍自己,砍死她養的小狗,還淋汽油燒房子。
試過一次,當父親動手打大姐時,她沖到父親面前,像瘋子一樣護著大姐,質問他為什么打人?還不是為了拿錢去買酒。父親氣瘋了,一拳打在窗子上,玻璃碎散在地上。鮮血從他的手滴在地上,兩個人對峙了十幾分鐘。
她了解父親,不恨他。因為他心情好時,會帶她們去接近大自然,教她們愛護大自然,愛護生物。
她小學三年級已經做童工,十六歲讀完中學便出來做事,什么都做。略有姿色的她也干起兼職模特兒,見盡光怪陸離,受過不少引誘,“但一想到母親在紡織廠做苦工,渾身沾滿了毛屑的畫面,什么壞念頭都死了。”
父親在她二十三歲那天死了,一家人如釋重負,母親開始愈來愈美。她雖然結了婚,生了孩子,但仍擺脫不了父親的陰影,嫁的丈夫一樣經常喝酒,最后患上抑郁癥,要吃大量的安眠藥才可睡眠。
心理醫生用魚的故事啟發她:“沒有蔥它還是不是一條魚?可以用姜、用其他調味料……它始終是一條完整的魚。”她開始懂得不再強迫自己做到面面俱到,她只需做好自己,做好一條魚的本分便夠了。